后金四大贝勒阿敏简介 阿敏是怎么死的?

Nov11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阿敏,全名爱新觉罗·阿敏,天命元年,与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并被封为和硕贝勒,为后金“四大贝勒”之一。一直以来,许多人认为阿敏与皇太极等人一样,是努尔哈赤的子嗣,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阿敏并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而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次子。而且因为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之间的仇恨,爱新觉罗一脉和舒尔哈齐一脉的关系并不好,这也是日后阿敏悲惨结局的来源。那么同为爱新觉罗子嗣,血脉相近的两脉人到底存在怎样的仇恨呢?

努尔哈赤和弟弟舒尔哈齐为同父同母的同胞兄弟,因为亲生母亲早逝,父亲继娶福晋,两兄弟的日子并不好过。俗话说的好,有继母就有继父,父亲娶了继母之后,继母对两兄弟十分严苛,甚至有些时候饭都不给吃。而他们的父亲并不理后院之事,所以也并不关心两兄弟的生活。

因为这些因素,努尔哈赤很小的时候就要自己上山狩猎,采摘药材,拿到市场上换取生活所需。而舒尔哈齐尽管年纪不小,也会随着哥哥进山做些力所能及之事。所以实际上,两兄弟是一起相依为命,相互扶持着长大的。这样的日子,一直到他们被自己的外公收养才结束。因为这些原因,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两兄弟之间的关系很好。

后来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征战各地,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王朝,也离不开舒尔哈齐一脉的帮助。两兄弟之间的关系的转折点,在一次舒尔哈齐前往明朝觐见。

舒尔哈齐到了明朝都城之时,被繁华的中原文明迷花了眼,心里产生了不该产生的想法。回到部落之后,竟然有了分裂反叛的心思。此事后来被努尔哈赤知道,舒尔哈齐被圈禁,最后圈禁而死。如此一来,两脉算是结下了仇恨。

阿敏一直对自己父亲舒尔哈齐的死亡耿耿于怀,只是摄于努尔哈赤一直以来的威望,所以努尔哈赤在世之时并没有表现出来,后来更是因功成为四大贝勒之一。尽管不显,但是矛盾一直存在,等到努尔哈赤去世之后,就爆发出来了。

努尔哈赤去世之后,出现皇位之争,后来皇太极在各大贝勒亲王的推举下,继承努尔哈赤之位,成为后金新一任汗王。皇太极继位之初,皇位不稳,所以相当于是四大贝勒共同理政。

阿敏本性卤莽,口无遮拦,甚至常常大放厥词。而且因为四大贝勒共同理政的原因,他本人对皇太极也没有一点的尊重之心,甚至有一次大庭广众下明确表示并不怕皇太极。

嘴上花花虽然容易遭祸,但是到底还是没有干实质性的事情。但是关键在于,和自己父亲舒尔哈齐一样,阿敏也想自己另立山头费英东简介,当山霸王。

皇太极登基之后,他甚至对皇太极提出了自己出居外藩的请求。虽然因为当时几大贝勒的共同阻止,而没有成行,但是他也没有放弃这个打算。

天聪元年,阿敏奉命率师征 ... ,直逼 ... 王京, ... 国王被迫求和。当时 ... 国王已经遣使臣前来求和,表示愿意向后金称臣,但是阿敏却想要一直打到 ... 王都。他甚至对同行的贝勒说,要回去他们回去就行,他本人对 ... 王都十分向往,想要去那里看看。其本意是打算打下 ... 之后,就在那儿待着,再不回国了。

当时前去的将领都不同意,就连他的弟弟济尔哈朗也表示反对。阿敏没有办法,愤怒之下,纵兵劫掠三日始归。

天聪三年,皇太极亲征大明,攻克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城,命阿敏前往镇守。不久,明军再次攻回,清军连番失利,阿敏惊慌失措,弃城而逃。逃跑前,他下令将城中汉族降官降民全部屠 ... ,财产洗掠一空。

阿敏平日飞扬跋扈,不尊上位,皇太极早就对阿敏不爽了。阿敏犯了这样的大错,皇太极立马抓住时机将阿敏圈禁了,最后得了个和他父亲一样的结局。

商鞅,姬姓,公孙氏,又称卫鞅、公孙鞅,他是卫国国君的后裔,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早些时候,商鞅学习了法家的理论和思想,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是个小心眼的人,他最嫉妒比他更有才能的人,于是在他担任魏国国相的时候,他一直没有对魏王提起过商鞅的才能。公叔痤的这种做法,无疑是让魏国损失了一个人才,也是他被后世诟病的关键所在。

公叔痤其实是一个特别实际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私。为了保住自己在魏国的地位和权势,他明明知道商鞅的才能,却不向魏王举荐,使得魏国错失了这个人才。到了他病重的时候,他觉得商鞅此时对他已经不能有任何影响,这才急着告诉魏王商鞅的才能,并且还告诫魏王,若是不重用商鞅,就一定要 ... 掉他,防止他跑到其他国家去发展,将来成为魏国的心头大患。谁知道魏王并没有将公叔痤的这番话放在心上,魏王认为公叔痤是病傻了,才说了这样的胡话。公叔痤在临死前,找到商鞅,劝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如此聪明,知道公叔痤是让自己逃命,但是他也没有听从公叔痤的话,因为他知道魏王不会因为公叔痤的话而 ... 了自己。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了,秦国迎来了一位新王。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在位时,就和朝中的大臣们商量,并进行了小范围的改革变法。秦孝公为了让秦国强大起来,在天下征召有才能的人才。商鞅听说了这件事,就离开魏国投奔了秦国。

到了秦国以后,商鞅结识了秦孝公的宠臣景监,他请求景监向秦孝公引荐自己,并将自己变法的思想讲解了一遍。景监听后,觉得可行,就亲自引荐了商鞅。可是商鞅接连两次觐见秦孝公,讲的都是和变法无关的东西,每一次都让秦孝公大失所望,甚至还指责景监带了这么一个无赖之徒来敷衍自己。最后一次见秦孝公,商鞅终于说到了变法图强的方式 ... 上来,秦孝公也不像之前那样,一个劲儿的打瞌睡,相反的是,秦孝公听得很入迷。就这样,秦孝公决定了,让商鞅来主持秦国的变法事宜,商鞅因此而获得了很大的权力。

《垦草令》的颁布揭开了变法的序幕,主要内容是关于社会发展规范和农业商业发展方面的费英东简介,商鞅在这之后便开始了正式变法。这次变法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次变法主要是建立一个大致的社会框架,提出了实行什伍连坐法、奖励军功和鼓励耕织,还提出了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改法为律制定秦律。第二次变法主要是关于一些细微之处的规范,例如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废井田开阡陌、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

秦国经过一番改革变法之后,百姓们人人都有了“户口”,每家每户都不会像以前那样害怕小偷光顾,社会治安一下子就变好了。不止如此,秦国的农业和商业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秦国越来越强大了,尤其是在奖励军功这一制度的鼓励下,秦国的军队上了战场,几乎没有输的。

商鞅负责变法的各种各样的事务,相当于这场变法就是他在指挥,他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请求秦孝公的同意,最终负责实施的人却是他。商鞅的位置决定了他的权力甚至大过了秦孝公,在民间的名声也超过了秦国王室,导致了许多百姓只知道商鞅而不知道秦孝公。而且在变法过程中,还是太子的秦惠文王犯了法,商鞅只能惩戒秦惠文王的老师。所以商鞅得罪了秦惠文王。秦孝公死后,商鞅没有了庇护他的人,秦惠文王听了朝中嫉妒商鞅的人说的话,十分不喜商鞅,最后把商鞅逼回了卫国。后来商鞅在战场上战死,尸体被秦惠文王的人挖出来,拉回咸阳,进行了车裂之刑。

阿巴泰,全名爱新觉罗。阿巴泰,为清朝著名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七个儿子,初授台吉,后履立战功。阿巴泰生于公元1589年,去世于公元1646年,母亲为侧妃伊尔根觉罗氏。

伊尔根觉罗氏为侧妃,也就相当于努尔哈赤的偏方侧室,用汉族的话来说就是侧室。母族地位低微,且在努尔哈赤生前也并不受宠。因为这样的出生背景,阿巴泰在众位兄弟中一直都处于偏远地带,并不受到重视。好在因为他要生的比较早,所以在其他兄弟陆续出生之前就建立了不少的战功,这也使得他还算受努尔哈赤的重视。

明朝万历三十九年,阿巴泰从费英东等人前往讨伐东海窝集部乌尔固辰、穆棱二路,俘虏千余人。天命八年,又与德格类一起讨伐扎噜特部,逼得扎噜特部 ... 昂安带着自己的妻子仓促逃跑。阿巴泰率后金军队追击,击 ... 昂邦章京达音布,随后追上昂安等人,将昂安同其子一同击 ... 。

阿巴泰不够资格,所以被排除在皇位之争外面,但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谁登上皇位,他都留有余地,只不过相对于努尔哈赤时期,不会受到那么大的重用。

努尔哈赤去世之后,因为没有明确的指定继承人,所以初时几大贝勒都相互争夺,想要自己登上汗位。后来还是皇太极脱颖而出,顺利继承了后金汗位。天命十一年,皇太极继位,阿巴泰被封为贝勒。虽然不是位高权重的和硕贝勒,但是总算是有一个拿的出手的爵位了。

天聪五年,皇太极仿效明朝的制度,想要建立六部。初设六部之时,皇太极将工部交给了阿巴泰,让他掌管工部事宜。

1636年,皇太极祭天诰命,创建大清帝国,追封父亲努尔哈赤为清太祖,定崇德年号。建立大清之后,皇太极不仅敕封后宫嫔妃,并且对这些年来跟随征战的有功将领大肆封赏。阿巴泰在这次大封之中,被封为多罗饶余贝勒。

皇太极继承努尔哈赤遗命,以攻破明朝为最高志向,所以在位期间多次向明朝发起进攻,而阿巴泰也是皇太极攻打明朝倚重的将领。

崇德元年六月,阿巴泰和英郡王阿济格一起率军攻明,崇德七年又再次攻打明朝。在攻明战争中,阿巴泰立功无数,曾经创造过连破明朝八十余座城池的惊人记录。这一战一直到崇德八年,阿巴泰才率军从墙子岭返师。

1644年,皇太极猝然离世,庄妃博尔济吉特氏之子福临被拥立为帝,继承皇太极皇位,是为顺治帝。顺治元年,阿巴泰被封多罗饶余郡王,第二年即代豪格出征山东,攻击满家洞抗清武装。这一次出击,一举摧毁满家洞抗清武装。

清扫光当地的反清势力之后,阿巴泰马不停蹄,迅速遣都统准塔击败驻扎在徐州一带的南明军队,积极准备南下。不过可惜的是,他最终也没有真正见到清军破关而入的那一刻。

顺治三年,阿巴泰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康熙元年,其子岳乐晋封亲王,阿巴泰因子而荣,赠如其爵。十年六月,追谥敏。乾隆四十三年,因为他与儿子岳乐素有功绩,所以乾隆帝特旨隆恩,赐其子孙辅国公爵位,此爵位可世袭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