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继承孔子哪些思想?

Apr04

荀子继承孔子哪些思想?

时间:2021/04/04 10:50 | 分类:文史百科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国历史上,荀子所处的战国末期是一个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儒家思想作为“显学”,不仅受到其他学派的批判甚至攻击,而且自孔子死后,儒家内部也出现了分化,“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就证明了儒家内部的分歧。儒家内部分歧中,每一派都坚持认为本派得到了孔子思想的精髓,是儒家思想的正宗,而视其他儒家学派为对孔子思想的片面理解。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在传承儒家思想的过程中,不但要批判道、墨、法等诸家思想,而且也要对儒家内部的其他派别进行梳理。因此,荀子的“非儒”也成为传承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荀子所“非”之儒当首推 “孟氏之儒”,这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原因是孟子主要继承发展了孔子的“仁”学,由重视主体自觉而走上了内圣之路;荀子则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礼”学,由重视客观约束而迈上了外王之道。由于理论旨趣不同,荀子对孟氏多有微词。另一种原因可能是在孔子死后儒家的分化中,孟子思想影响最大,“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荀子不同意孟子所理解的孔子思想,因而对其进行批判。荀子“非”孟氏之儒,首先从孟子思想建立的基础——性善论开始。荀子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说,并以《性恶》一篇专门批驳了性善理论。孔子曾说“性相近,习相远”,在这一点上,孟子和荀子的理解并没有不同。但进一步,这相近的人性究竟是什么?孟子和荀子的主张却截然相反。孟子主张“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荀子认为孟子的性善主张“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荀子区分了“性”“伪”,指出“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顺情性则不辞让矣,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这里不难看出,荀子对于人性的论述特别注意的是逻辑推理,也就是人性为什么是“恶”,这正是荀子思想重视理性的特点。在荀子看来,人性善也好,人性恶也好,必须要有依据,而且这个依据必须令人信服。“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不可施行。”这与我们现在法院判案注重证据是一样的。荀子认为孟子的性善论主张依据不足,如果按照孟子说的人性是善的,那么圣王、礼义等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正因为人性恶,圣王才创制了礼义,规范人的行为。所以,荀子指出:“今孟子 '人之性善',无辨合符验,坐而言之,起而不可设,张而不可施行,岂不过什哉?”也就是说,孟子的性善论是没有与它相契合的证据及可以验证的凭据的(“无辨合符验”),这无疑于凭空想像。更重要的是,这种“无辨合符验”的性善论“起而不可设,张而不可施行”,在社会上推行不下去,那么这种说法就肯定是错误的。除对孟子的批判外,对于儒学的其他派别,荀子也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批判。“弟佗其冠,……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偷儒惮事,无廉耻而耆饮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贱儒也。”可以说,荀子的“非儒”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的,是洞察到儒学内部学派之间的理论漏洞而试图矫正和修补,是对儒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因此,荀子“非儒”并不是真的放弃儒学原则,而是超越儒家内部各学派以便重建儒学思想的新体系。儒家思想的传承,势必对内部不同的派别进行整合,孟子虽然一再信誓旦旦地宣称以接续儒家道统为己任,但其对儒家内部派别似乎不屑一顾,对非儒学派更是一概斥为异端邪说,大有“六经注我”“唯我独孔”的味道。而荀子则不然,他不仅系统地传授儒家经典,而且旁及诸子百家;不仅批判性地吸收诸子百家,而且对儒学内部的各种流派进行了匡正。儒学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像孟子那样的思想家领悟儒学的宗旨,进行创造性地发挥;更需要像荀子那样的思想家,以理性的精神对儒家思想内部进行梳理和超越,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儒家的人文精神和思想体系。同的派别进行整合,孟子虽然一再信誓旦旦地宣称以接续儒家道统为己任,但其对儒家内部派别似乎不屑一顾,对非儒学派更是一概斥为异端邪说,大有“六经注我”“唯我独孔”的味道。而荀子则不然,他不仅系统地传授儒家经典,而且旁及诸子百家;不仅批判性地吸收诸子百家,而且对儒学内部的各种流派进行了匡正。儒学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像孟子那样的思想家领悟儒学的宗旨,进行创造性地发挥;更需要像荀子那样的思想家,以理性的精神对儒家思想内部进行梳理和超越,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儒家的人文精神和思想体系。同的派别进行整合,孟子虽然一再信誓旦旦地宣称以接续儒家道统为己任,但其对儒家内部派别似乎不屑一顾,对非儒学派更是一概斥为异端邪说,大有“六经注我”“唯我独孔”的味道。而荀子则不然,他不仅系统地传授儒家经典,而且旁及诸子百家;不仅批判性地吸收诸子百家,而且对儒学内部的各种流派进行了匡正。儒学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像孟子那样的思想家领悟儒学的宗旨,进行创造性地发挥;更需要像荀子那样的思想家,以理性的精神对儒家思想内部进行梳理和超越,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儒家的人文精神和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