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孟子的学说,最大的差异在哪里?

Apr04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我们现在可以了解的孔孟学说,是出自「论语」、「孟子」二书,所以要看待二方的差异,得先想到二书的不同,论语是语录体,以问答的方式,较为零碎、简要,而孟子所处的时代更为混乱,自然「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致力「遮拨学说,诠表正道」。

孔子代表儒学的创始阶段,孟子则代表儒学理论的初步完成,真能推进孔子学说唯孟子一人。孔子对儒学有定向的作用,是一个精神方向的指标。孟子则是建立了较完整之儒学体系。

孟子上距孔子之卒年一百余年,政治遭遇两人相同(孔子周游列国而不见用于诸侯,孟子游齐适梁终不得合),学术生活中的处境则不相同。孔子生当春秋末世,首揭儒学大义,当世无与抗衡者。孔子虽在游楚时偶遇南方隐者观念的挑战,平生实无与敌论者力争之事。孟子之时代,则是杨朱墨翟之学已盛,甚至慎宋之流,仪秦之徒,亦皆各肆其说。儒学在此时已遭遇敌论之威胁,故孟子言仲尼之教,必广为论辩,以折百家,以捍卫儒学,驳斥异说为己任。

※孔子学说所遗留的问题,待至孟子而加以完成解决:

(一)、孔子学说将道德生活之根源收归于「自觉心」,此「自觉心」的证成,待至孟子「心性论」之建立方才得以完成。

(二)、孔子政治理论中「正名」所主张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若是「君不君」时,政权是否转移,孔子并未,明言,待至孟子「仁政王道」之说,才解决此一问题。<梁惠王下>: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