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艺术简史

Aug06

中国古代艺术简史

时间:2021/08/06 09:49 | 分类:文史百科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古代中国覆盖了广阔而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景观,三千年来产生的艺术也毫不奇怪。尽管如此,尽管本土技术不断发展,材料和品味的变化,以及外国思想的影响,中国艺术还是有一些固有的品质这使得可以笼统地描述和识别它是在何时何地生产的,以及用于什么目的。这些基本品质包括对自然的热爱、对艺术道德和教育能力的信仰、对简单的钦佩、对熟练笔法的欣赏、对从不同角度观察主题的兴趣以及对常用主题的忠诚和从荷叶到龙的设计。中国艺术将对其东亚邻国产生巨大影响,世界对其成就的欣赏,特别是在陶瓷、绘画和玉器方面的成就一直持续到今天。

艺术的目的

中国与许多其他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很大一部分中国艺术家不是专业人士,而是业余绅士(和少数女士),同时也是学者。孔子及其清醒原则的学生,他们往往是发表诗歌的文学家。对于他们和他们的观众来说,艺术是一种捕捉和呈现他们所珍视的哲学生活方式的手段。出于这个原因,他们创作的艺术作品通常是极简的,没有技巧,有时甚至在西方人眼中显得有些朴素。纵观中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艺术旨在表达艺术家的良好品格,而不仅仅是展示他的实用艺术技巧。例如儒原则礼节或利 许多生产和消费艺术的人都在寻找。

中国真正的功德艺术是书画。

当然,也有专业的艺术家,受雇于宫廷或富有的赞助人,装饰他们精美建筑和墓葬的墙壁和内部。当然,也有数以千计的工匠将珍贵的材料加工成艺术品,供少数负担得起的人使用,但这些人并不被视为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家。中国真正的功德艺术是书画。如果说今天的艺术界被某种势利所困扰,那么中国人也许是第一个屈服于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的问题。

中国的艺术鉴赏力在中国长大,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它的收藏家。印刷文本以指导人们了解中国艺术史,并对过去艺术家的各种功绩进行有用的排名。在某种程度上,艺术变得有些标准化,需要遵守的惯例。艺术家应该学习大师,复制他们的作品作为他们训练的一部分。关于判断艺术的最著名和最持久的建议来源之一是公元 6 世纪艺术评论家和历史学家谢赫的六点清单,最初发表在他现已失传的《画家分类旧记录》中。在考虑一幅画的优点时,观众应该评估以下几点(第 1 点是最重要和最重要的):

精神共鸣,意为生机。

骨法,这意味着使用刷子。

对应对象,即描绘形式。

适合打字,这与铺设颜色有关。

分工与规划,即摆放与布置。

通过复制传输,即模型的复制。(特雷吉尔,94)

这些相对严格的艺术创作和欣赏规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信艺术应该以某种方式使观众受益。这个想法,或者更好的是,接受艺术可以而且应该表达艺术家自己的感受,只会在更现代的时代到来。尽管如此,这并不是说像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艺术一样,不存在无视传统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创作作品的怪人。有这样的情况,谁画的艺术家的中国音乐甚至看图片,一个谁只涂时喝醉了,用他的帽子,而不是刷的,那些谁用自己的手指或脚趾画画,和谁泼甚至一个动作艺术家丝绸上的墨水摊开在他的工作室地板上,然后拖着一个助手过来。可悲的是,这些创新的成果没有幸存下来,今天在世界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得以欣赏。

书法

书法艺术——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当然是一门艺术——旨在展示使用笔墨的卓越控制和技巧。书法在汉朝(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220 年)确立为中国的主要艺术形式之一,在此后的两千年里,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应该精通书法。一些女性,或者至少是宫廷中的某些人物,确实被称为有成就的书法家,最著名的是魏女士(公元 272-349 年),据说她曾教过伟大的大师王羲之(公元 303-361 年)。

艺术不仅仅是书写,还使用了不同粗细的笔触、它们微妙的角度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流畅联系——所有这些都精确地排列在页面上的虚构空间中——创造了一个美学上令人愉悦的整体。鉴赏能力迅速发展,书法成为与礼、乐、射、车、数并列的六大古典艺术之一。

写作的技巧和惯例会影响绘画,批评家们在绘画中寻找艺术家对笔触的有力使用、它们的自发性和它们的变化,以产生深度的幻觉。书法技巧对绘画的另一个影响是对构图和空白空间的使用的重视。最后,书法仍然如此重要,以至于它甚至出现在画作上,以描述和解释观者所见、标明标题(尽管并非所有画作都由原画家命名)或记录其创作地点和它打算用于的人。最终,这些笔记甚至诗歌成为整体构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绘画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有一种时尚,为后来的所有者和收藏家添加更多的铭文,甚至在原始作品中添加额外的丝绸或纸张以容纳它们。例如,从 7 世纪开始,CE 所有者经常使用红色墨水添加自己的印章。中国画似乎是为了永久处理和装饰精美的书法。

绘画

中国画家以多种形式在各种材料上作画。最流行的形式是墙壁(约公元前 1100 年)、棺材和盒子(约公元前 800 年)、屏风(约公元前 100 年)、设计用于手持或挂在上面的丝绸卷轴墙壁(从大约公元 100 年开始用于水平,从大约公元 600 年开始用于垂直)、固定风扇(从公元 1100 年开始)、书皮(从公元 1100 年开始)和折扇(从公元 1450 年开始)。

最早的艺术家最流行的材料是木头和竹子,但随后采用了以下材料:抹灰墙(约公元前 1200 年)、丝绸(约公元前 300 年)和纸(约公元前 100 年)。直到公元 8 世纪,帆布才会被广泛使用。刷子是用动物毛制成的,剪成锥形,绑在竹子或木柄上。值得注意的是,它们与书法家使用的乐器完全相同。使用的墨水是通过将混合有矿物质和胶水的动物或植物物质的干饼与湿石头摩擦制成的。由于没有商业生产,每个艺术家都不得不费力地 ... 自己的墨水。

中国画最流行的两个主题是肖像和风景。

中国画最流行的两个主题是肖像和山水。中国艺术中的肖像画始于战国时期(公元前 5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传统上表现得非常克制,通常是因为题材是伟大的学者、僧侣或宫廷官员,因此根据定义,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应该被艺术家以尊重的态度描绘出来。出于这个原因,面孔通常看起来很冷漠,只巧妙地表达了最细微的情感或性格。通常,拍摄对象的性格在他们的态度和与照片中其他人的关系中表现得更清楚;皇帝和佛教人物的肖像尤其如此。

有,然而,更逼真的画像和这些可以特别是在可见的情况下墙墓葬壁画。肖像画的一个分支是在历史人物的生活中某些有启发性的场景中描绘历史人物,这些场景展示了道德行为的好处。当然,也有一些目标不那么崇高的人物画,其中包括通常设置在花园中的中国家庭生活的流行场景。

山水画与艺术家的存在时间一样长,但在唐代,当艺术家更加关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时,山水画才真正兴起。通常,小人物引导观众穿越唐画中的山水全景。山水在山水画中占主导地位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山水在中文中的字面意思是“山水”。树木和岩石也有特色,整个场景通常是为了捕捉一年中的特定季节。颜色的使用受到限制,要么是单一颜色的各种深浅度(说明书法的根源),要么是两种颜色的组合,通常是蓝色和绿色。

依照道家观景自然有益的信仰,农工等山水画中很少有打扰宁静的事物,也没有刻意描绘特定的地点。不过,后期会看到更亲密和抽象的自然场景,专注于非常具体的主题,例如竹园。从宋朝(公元 960-1279 年)开始,对单一动物、花卉或鸟类的详细绘画特别受欢迎,但这些绘画在艺术上被认为不如其他类别的中国画。

尽管如此,某些动物还是成为某些思想的象征,并出现在绘画中,就像它们已经出现在其他艺术形式(如青铜作品)中一样。例如,一对鸳鸯代表婚姻美满,鹿代表金钱,鱼代表生育和富足。同样,植物、花卉和树木也有其自身的含义。竹子长得笔直,真像一个好书生,松柏代表耐力,桃子代表长寿,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花:牡丹、莲花、菊花和李子。

绘画中的深度是通过在中间引入雾气或湖泊来实现的,给人一种山脉更远的错觉。其他设备包括使用较淡的墨水和较暗的笔触来绘制更远的物体,而将前景物体渲染得更暗、更详细。以不同的视角和多视角来描绘场景是中国画的另一个共同特点。中国最著名的山水画之一是公元 8 世纪的丝绸全景画,被称为“明皇游蜀”。它是典型的唐式风格的山景大作,仅使用蓝色和绿色。原件已丢失,但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可以看到后来的副本。

雕塑

大型人物雕塑保存得不好,但仍可以看到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例子,例如从洛阳附近的奉贤寺龙门洞的岩壁上切割的那些。公元 675 年,17.4 米高的人物代表佛教天王和恶魔守护者。中国真人大小雕塑的另一个著名例子是石黄帝的“兵马俑”。7000多个武士、600匹马和几辆战车被设置为守卫坟墓公元前 3 世纪秦始皇。尽管它们都是由模具制成的组装身体部件的有限曲目制成,但仍付出了很多努力使每个人物都独一无二。特别是面部和头发被修改,以给人一种由独特个体组成的真正军队的错觉。

至于规模较小的作品,商代(公元前 1600-1046 年)以其铸铜作品而闻名。青铜器的常见形状是三足鼎,有时将足制成动物、鸟类或龙。它们可以是圆形或方形的,许多都有盖子和把手。尖锐的浮雕装饰包括重复图案、面具和卷轴图案。商代艺术家还以公羊、大象和神话生物等三维动物的形式 ... 器皿。

在韩期间,小规模的雕塑花石或砖加盖刻有浮雕的场景的形式,它们在墓葬尤为常见。杰出的例子来自嘉祥的五梁祠。公元151年或公元168年,大约有70块浮雕板,上面刻有战争场面和孔子等著名历史人物,都由附文确定,并在类似于历史书的图画记录中涵盖了中国历史的时间顺序。

到了唐朝,佛教寺院的财富允许宗教艺术的大量生产。

同样在汉代,铸马的青铜雕塑也很流行。它们通常被描绘成全速奔跑,只有一只蹄子放在底座上,因此它们几乎看起来像是在飞行。从汉代开始,女性、男性和仆人的单立陶俑很常见。铸青铜被用来 ... 小雕像和华丽的香炉。这些往往镶有黄金和银或镀金。一件精美的作品是一盏跪着女仆形式的镀金青铜油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 世纪后期。

虽然皇帝和重要人物的墓葬有时会在墓外放置大型人物雕像,但大多数后来的雕塑都是佛教题材。到唐朝时,佛教寺院的财富允许宗教艺术的大量生产。与以往一样,最受欢迎的主题是佛陀和菩萨,它们的范围从微型雕像到真人大小的雕像。与以前不同的是,人物变得不那么静止了,他们所暗示的流畅运动甚至引起了一些严肃的宗教人物的批评,有时他们现在看起来更像是宫廷舞者。

陶器

中国人是陶器和陶瓷的大师。他们生产从陶器中的重型和功能性储物罐到最精致的瓷器中装饰精美的碗,从花瓶到花园凳子,从茶壶到枕头。他们生产了第一个釉器、第一个绿色青瓷和第一个涂有钴蓝色的釉下器。技术和窑炉的早期发展导致了更高的烧制温度和汉代第一个釉面陶器。陶器,尤其是汉墓中常见的涂灰陶器,常模仿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这也是后来许多陶艺家追求的目标。粘土被用来 ... 普通房屋的小型无釉模型,这些模型被放置在坟墓中以陪伴死者,据推测,象征性地满足他们对新家的需求。许多这样的模型都配有相邻的动物围栏以及它们的居住者和动物的小雕像。

唐陶工的技术熟练程度超过了他们的任何前辈。这一时期开发的新色釉包括蓝色、绿色、黄色和棕色,它们由钴、铁和铜制成。颜色也混杂,产生了唐代闻名的三色器皿。丰富的金银镶嵌有时也用于装饰唐陶瓷。在元(公元1271-1368年)和明(公元1368-1644年)时期,更著名的陶瓷将以其独特且大量复制的白底蓝纹为设计理念,其本身也复制了早期的中国绘画。

小艺术

金、银、铜、青铜、象牙、有色玻璃、珐琅、宝石、半宝石、丝绸、木头、琥珀,都是工匠技艺精湛的艺术品,但也许是当时最典型的中国材料。次要艺术是玉器和漆器。玉在中国因其稀有、耐用、纯净以及与不朽的联系而受到特别推崇。使用圆形切割钻和铁工具,这种坚硬的材料被雕刻成各种珠宝、日常用品和动物、人和神话生物,尤其是龙的雕像。玉被特别用于法器如双圆盘和宗(聪) 管,两者都是大量制造但功能未知。玉的一种独特但令人惊叹的用途是创造“套装”来覆盖汉代皇家陵墓中的死者尸体。“套装”覆盖身体的轮廓,由多达 2000 块单独雕刻的矩形玉石用金线或银线缝合在一起制成。

自中国新石器时代以来,漆 - 一种虫胶和树脂的液体 - 被用于涂覆木材和其他材料的物体。它被用来给屏风、家具、碗、杯子、雕塑、乐器和棺材上色和美化,在那里它可以被雕刻、切割和镶嵌,以展示自然、神话和文学中的场景。国家赞助和监督漆器的生产,不同的漆器艺术流派生产共同的形式,但具有可识别的不同设计。漆器采用盘子、杯子和罐子的形式。像陶器一样,他们经常模仿金属 器皿,但它们的装饰更加精致,特别是从云层后面出现的神话生物的场景,可能代表了来世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