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灭亡的原因:历史上明朝是怎么灭亡的?

May12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明朝的灭亡:

在中国历史上自秦始皇后的2000年封建皇朝统治的历史中,建立超过两百年以上统一的皇朝的屈指可数,而明朝就是其中之一,接下来小编就所知道的历史知识来谈谈我所认为的明朝灭亡的原因。

明朝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可以从明初的靖难之役说起,明太祖朱元璋夺得皇位后猜忌功臣,赋予镇守各地的藩王节制将帅的权利,造成了“尾大不掉”的隐患。洪武末期朱元璋立已故太子朱标之子朱允文为皇太孙。1398年朱允文(建文帝)继承皇位。因感其皇位受到个藩王的威胁,在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帮助下,着手削藩,在一年之内连削周齐代湘岷五王,致使皇族内部矛盾激化。1399年,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北京以诛齐黄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建文帝内无良相,外无良将,举措一再失当,先后败于普沱河沟河郑林坝白沟河夹河.1402年燕兵攻入南京,建文帝失踪。靖难之役是在明朝统治阶级皇族内部矛盾不断激化而产生的一个历史事件。因在靖难之役中得到宦官的帮助,更加信任宦官,其即位后给与宦官出使出征监军侦缉等权利,这些宦官利用与皇帝亲近的机会博得皇帝的欢欣,加之明中后期皇帝昏庸,往往让宦官代自己处理朝政,宦官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拉邦结党,陷害异己更加激化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朝代的宦官势力特别猖獗,他们分别是东汉,唐朝和明朝,这三个朝代的灭亡与宦官势力过分膨胀有很直接的关系。但是我认为明朝的宦官专政对当时社会发展所造成的破坏远远超过汉唐及其他朝代。这些宦官上勾结后妃外戚,把持朝政结党营私,陷害忠良,下盘剥百姓,气焰熏天,为后世深恶痛绝。

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造成了明朝宦官专政呢?我认为造成宦官专政原因之一是朱元璋建立了一个高度专制集权的 ... ,因为高度的专制集权所产生的重要后果就是皇帝不信任大臣,担心大臣会反对自己的统治,所以朱元璋一面禁止宦官干预朝政,并在朝内树立禁止宦官干政的铁牌,一面又派宦官监军。明成祖朱棣因在靖难之役中得到宦官帮助更加信任宦官,在他迁都北京后设立了特务机构东厂,用于监视群臣。这个机构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宦官,由于皇帝对他们的信任,对他们活动的大力支持,这也等于在无形中助长了宦官的嚣张气焰,他们开始树立党羽,打击异己,在明成祖朱棣做皇帝的二十多年里,虽然宦官的势力逐渐强大,但是仍然没有左右朝政的能力。明代的宦官专权是从英宗朱祁镇同志式的王振开始的。王振原为教官,后净身入宫,英宗做太子时,即朝夕侍候其左右。英宗登基后即任命王振掌管司礼监。据史料记载,英宗非常宠信王振,言无不从,呼为“先生”而不称名.英宗初年,上面有太皇太后张氏主政,下面有元老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辅政,王振受到压制,尚不敢放肆。后来太皇太后及“三杨”先后死去,朝政由王振把持,朝中大臣皆呼王振为"翁父”,明朝宦官专政从此正式走向历史舞台。

在王振(因土土木堡之变)倒台后又有两个太监的权力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们是武宗朱厚照时期的刘瑾,熹宗朱由校时期的魏忠贤(被明朝官员称为九千岁,皇帝为万岁)。这些宦官擅权纳贿,结党营私,残害异己,败坏朝纲;广置田庄,横征暴敛,滥施酷刑,欺压百姓,危害甚众。(称为阉党)这是造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个原因直接引起了明朝中后期的党争。

明朝末年的党争始于明神宗万历中期,终于南明朝灭亡,一直延续了半个多世纪,这半个多世纪的党争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明神宗万历中期至明熹宗天启初年,这一阶段是党争的起始时期,主要是代表中小地主机商人阶级的东林党与代表大官僚大地主的齐、楚、浙等党之争。因为这些党派斗争与宦官专权产生矛盾,所以引发了一些列宫廷事件。

首先是“争国本”这件事;明神宗皇后无子,恭妃生长子朱常洛(明熹宗),郑贵妃生三子朱常洵。因神宗宠爱郑贵妃,便欲立朱常洵为太子,但怕遭到朝臣的反对,所以迟迟未立太子。群臣深以为忧,先后柬言者蜂起,他们以维护祖制为名要求立朱常洛为太子。而言者皆得罪,被降调着无数。群臣力争十五年终迫使神宗勉强同意立朱常洛为太子。此后宫廷有发生了挺击、红丸、移宫三案,这三大案全都围绕着争国本一事而来。

万历四十三年(即1615年)蓟县一名张差之人持木棍闯入太子居住的慈庆宫,打伤受门内侍,被擒住,经过审问其供认是受郑贵妃宫中太监庞保、刘成指使。神宗包庇郑贵妃将张差定位疯癫,处死,并秘密处决庞保、刘成。事后万历帝找各种借口将主张追查的大臣加以贬斥。史称“挺击案”

万历四十八年神宗病逝,太子朱常洛即位,是为光宗。不久光宗患痢疾,郑贵妃亲信、御药房太监崔文生进泻药,光宗病情恶化。鸿胪寺丞李可灼进‘仙丹’红药丸两粒,光宗服后去世。东林党人弹劾崔文生、李可灼。崔、李二人被罢官流放,魏忠贤专权后为此二人翻案。史称‘红丸案’。

光宗朱常洛病重时,长子朱由校十六岁,生母王才人早逝,命李选侍居乾清宫照料长子。光宗死后,郑贵妃与李选侍欲控制皇长子以把持朝政,被东林党人发觉,被迫迁出乾清宫。这就是历史上的‘移宫案’。

明朝党争的第二阶段大致是熹宗天启中后期,这也是党争最激烈的阶段,主要是东林党与阉党之争。明熹宗天启皇帝登基后,其乳母客氏于秉笔太监魏忠贤勾结霍乱朝政。之前与东邻党争斗的诸党及非东林党成员均投靠魏忠贤,形成阉党,天启后期阉党在与东林党的争斗中逐渐取得优势,东林党遭到了残酷的打压。

明朝党争的第三个阶段是在明崇祯时期,这也是明朝党争的最后阶段,主要也是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争斗。熹宗死后信王朱由检(崇祯)即位。崇祯帝即位初期利用东林党与阉党间的矛盾对其予以打击。但是他没能吸取前几人皇帝的经验,继续崇信宦官,也使得明政权进一步走向灭亡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