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八股文”风行:科技文化的发展陷于停顿

Jun09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有一次临朝听奏,刑部主事茹太素写了洋洋万言陈说时务,他读了半天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不由得大怒,将茹太素责打了一顿。后来又让人继续读,读到最后才涉及正题,所提几条建议也还可行。> >    朱元璋一面向茹太素道歉,一面下令纠正浮夸的文风。又钦定了奏言的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个部分组成,通称 “八股文”。又规定在科举中,应试考生也要按八股文体做文章,后来连字数都有了限制。这种文体格式死板,内容空洞,束缚人们思路。可是读书人为了考功名, 都只好学习八股文,很多人连书都不读了,只研究怎样写好八股文,于是这样发展出来的知识分子,很多也是毫无思想,可见对文明的发展八股文起了多大的破坏作 用。所以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   当明清两朝的读书人开始沉迷在八股文里钻营时,整个国家的科技文化的发展便陷于停顿了。> > > 八股文考试 >      近人商衍鎏在《科举考试述录》中说到八股文体时总结道:“然则八股之法,实肇于宋绍兴、淳,定于明之洪武,而盛于成化以后者。”是从内容到形式, 从不自觉的对偶到严格规定对仗成为一种法定形式而说的。大抵“八股文”在成为严格法定形式之前,是先规定了“经义”的内容,而参试者又习惯作唐以来的试 律,习惯写对偶文字,正如清代钱大昕说:“宋熙宁中以经义取士,虽变五七言之体,而士人习于排偶,文气虽疏畅,而两两相对犹如故也。”由于汉语特征,汉字 文字传统,对偶为文,原很自然,“经义”内容的文字,进一步规定了对偶的形式,那就是法定的“八股文”了。> >   爱新觉罗氏入主中华,对于 沿习已久的官吏制度、考试制度、包括制义八股文,全部采取“拿来主义”,一切延续照办。《清史稿》卷一百零六“选举志”开头就说:“自唐以后,废选举 之制,改用科目,历代相沿。而明则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谓之制义。有清一沿明制,二百余年,虽有以 他途进者,终不得与科第出身者相比。”> >   另外同书“选举三”述“文科”云:“有清科目取士,承明制用八股文,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谓之‘制义’。”> >    八股文就是制义,或叫制艺,又名时艺、时文、八比文、四书文。“制义”,就是按规定格式所写的“经义”。“制艺”一词,制字意义仍如上述,而“艺”则是 用六艺之一的意思。“六艺”是《周礼》“地官”:“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科目。“时艺”,就 是当时的六艺之一。“时文”就是当时的文章、文体,区别于古文、骈文等。“八比文”意同“八股”,即八段排比对偶的文章。“四书文”是指所出题目,都是 《四书》中的,因而叫“四书文”。三级考试:府试考诸生,俗名“秀才”,只考《四书》八股文。乡试(即在本省考)考举人,首场考八股文。会试(在北京考、 包括礼部贡院考及殿试)考进士,首场也考八股文。除殿试而外,府、省、京城三级由小考到中进士考试都是以八股文为主。因为首场作八股文,试官评阅取中取不 中,全看首场,首场不入试官眼。二场、三场所写的论、判、案等看也不看了。所以八股文是惟一的考场文字,能否考中,全看学子写八股文的功力如何了。> >   直到清末,统治者先废八股,改试策论,后即废科举,改学校。在这中间,八股延续了200多年,这中间也有一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