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会通古今、兼融中西的自然科学成就

Nov11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黄宗羲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论家,而且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他在历学(天文学)、算学(数 学)、地理学领域均有重要的研究成果,而他的科学思想,也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堪称我国第一部科学家传记总汇的阮元《畴人传》一书,就收录了 《黄宗羲(传)》,称黄宗羲“博览群书,兼通步算”,并著录了黄宗羲《大统历法辨》等历算学著作8种,而《畴人传》的记载并不全面,只限于其历算学方面的 成就而已,现就黄宗羲的自然科学著作与科学思想作一概述。> >   自年间起,许多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他们除了为后来的殖民扩张 投石问路之外,也带来了当时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于是,在中国士大夫阶级中出现了钻研西学特别是西方历算学的趋势,并导致时期的新旧历法之争,黄宗羲 也受到了那股西学新思潮的影响,潜心钻研中西历算学,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他对中国和西方的历学、算学都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在《叙陈言扬勾股述》一文中 说:> >   勾股之学,其精为容圆、测圆、割圆,皆、商高之遗术,六艺之一也,自后学者不讲,方伎家遂私之,……珠失深渊,罔象得之,于是西洋改容圆为矩度,测圆为八线,割圆为三角,吾中土人让之为独绝,辟之为违天,皆不知二五之为十者也。> >   又说:> >   余昔屏穷壑,双瀑当窗,夜半猿啼伥啸,布算簌簌,自叹真为痴绝,及至学成屠龙之伎,不但无所用,且无可与语者,漫不加理,今因言扬,遂当复完前书,全祖望论梨洲历算学成就时说:> >    历学则公少有神悟,及在海岛,古松流水,布算簌簌,尝言“勾股之术,乃周公、商高之遗,而后人失之,使西人得以窃其传”,……其后,梅徵君文鼎本《周 髀》言历,世惊以为不传之秘,而不知公实开之,虽然黄宗羲的“中学西窃”说难以成立,但上述记载证明黄宗羲在当时已经在自然科学方面致力于会通古今、兼融 中西的学术整理工作了。> >   据笔者考证,黄宗羲在历算学方面的著作总计有16种之多,属于历学的有10种,即:> >   (1)《历学假如》2种2卷。> >   此书合《西历假如》(即《西洋历法假如》)和《授时假如》(即《授时历法假如》)两种为一书,各一卷,现北京图书馆藏有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姜希辙序西爽堂刻本,该本所载《姜希辙序》云:> >    余友黄梨洲先生,所谓通天地人之儒也,精于性命之学,与余裁量诸儒宗旨,彻其堂奥,所著《学案》、《文案》,海内钞传,尝入万山之中,茅舍独处,古松流 水,布算簌簌,网络天地,其发明历学十余种,间以示余,余取其《假如》刻之,由姜氏序文可知,黄宗羲的历算著作初稿共有10多种,大多是他避居“万山之 中”(指浙东之四明山和化安山)时期即清初年撰写的,《历学假如》即其一。> >   (2)《授时历故》1卷。> >   元代著 名的历算学家(1231—1316)于至元十七年(1280)修成《授时历》,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黄宗羲对授时历法作了深入研究,寻其 原委,发其幽旨,并且比较明代颁行的《大统历》之优劣短长,撰写了多种注解《授时历》与《大统历》的专著,《授时历法假如》和《授时历故》都是注解《授时 历》的书,《授时历故》初稿成于顺治四年丁亥(1647),修订于康熙十五年丙辰岁(1676),原本已佚,今存十三年(1924)刘氏《嘉业堂丛 书》所收后人改订本四卷刻本。> >   (3)《新推交食法》1卷,今佚。> >   (4)《春秋日食历》1卷,今佚。> >   (5)《大统历推法》1卷,今佚。> >   (6)《大统历法辨》4卷,今佚。> >   (7)《时宪书法解》1卷,今佚。> >   (8)《监国鲁元年丙戌大统历》1卷,今佚。> >   黄宗羲《南雷杂著稿,王御史传》曰:“行朝初建,进某所著《监国鲁元年大统历》。”> >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黄宗羲传》云:“是年(指清顺治二年乙酉),作监国鲁元年大统历,颁之浙东。”> >   (9)《监国鲁五年庚寅大统历》1卷,今佚。> >   属于算学著作6种:(1)《气运算法》1卷;(2)《勾股图说》1卷;(3)《开方命算》1卷;(4)《测圆要义》1卷;(5)《圆解》1卷;(6)《割圆八线解》1卷,以上6种均见阮元《畴人传》著录,今皆亡佚。> >    黄宗羲的历算学成就虽比不上历算大师王锡阐(1628—1682)、梅文鼎(1632—1721),但无疑可列入清代历算学先驱之列,全祖望称其开 梅文鼎算学先河,并赞颂“黄氏最精历学,会通中西”,阮元称其“博览群书,兼通步算”,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也说:“他(黄梨洲)又最喜历算 之学,著有《授时历故》……《测圆要义》等书,皆在梅定九文鼎之前,多所发明。”如此等等,都是对黄宗羲历算学成就的应有肯定。> >   黄宗 羲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虽然主要体现在天文学与数学方面,但不限于此,他在地理学方面的成就也相当突出,应予肯定,他撰述的地理类著作有4种,即《今水 经》1卷、《四明山志》9卷、《匡庐游录》2卷、《台雁笔记》1卷,既有关于地形、地貌变化的科学考察,也有历史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考辨,《今水经》成 书于康熙三年甲辰(1664),黄宗羲在其自序中说:> >   古者儒墨诸家,其所著书,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为民用,盖未有空言无事实者 也,……先王体国经野,凡封内之山川,其离合向背,延袤道里,莫不讲求,《水经》之作,亦《禹贡》之遗意也,郦善长注之,补其所未备,可谓有功于是书 矣,……余读《水经注》,参考之以诸图志,多不相合,是书不异汲冢断简,空言而无事实,其所以作者之意,岂如是哉!乃不袭前作,条贯诸水,名之曰《今水 经》,穷源按脉,庶免空言,据此知《今水经》之作,旨在纠正郦道元《水经注》及后世诸家对于中国境内南、北水脉源流关系及其走向的错误记载,《四库全书总 目,今水经提要》指该书“创例本皆有法”,但也有“排纂未善”之处,大致允当。> >   《四明山志》9卷,初稿成于明崇祯十五年壬午 (1642),定稿于十二年癸丑(1673),在黄宗羲以前,无人为四明山写过志,崇祯十五年,宗羲偕弟宗炎、宗会遍游此山,寻觅古迹,考稽事实,乃博考 前人记载,订伪存真,辑成初稿。31年后,修改定稿,成《四明山志》9卷,《匡庐游录》与《台雁笔记》,则是黄宗羲游览江西庐山与浙江天台山、雁荡山的考 察笔记,其中对当地风俗人情、物产古迹、地理环境均有考辨纪实,有助于后人了解名山历史,增进地理知识。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