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得

Jan06

文言文得

时间:2020/01/06 00:32 | 分类:文字大全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 文言文里 得 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

〈动〉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get;obtain;gain]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4. 找到 [discover;obtain;find out]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5. 得知 [hear of;learn about]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6. 捕获 [catch]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8. 成功;完成 [succeed]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10. 适,合 [fit;befit;suit]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11. 具备 [have;possess]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12. 同“德”,恩惠,感恩 [be grateful;feel grateful]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13. 助动词。能,能够 [can]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14. 得意,满足 [be proud of;revel in]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15. 又如:洋洋得意

16. 看到 [see]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名〉

1. 收获,心得 [what one has learned]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virtue]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副〉

1. 必须,应该 [must]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形〉

1. 合适;正确 [suitable;right]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2. 古文得的用法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1]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2]找到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3]得知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4]捕获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5]成功;完成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6]适,合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7]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8]同“德”,恩惠,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9]助动词.能,能够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10]得意,满足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又如:洋洋得意 [11]看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得 dé 【名】 [12]收获,心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周礼·师氏》:“掌国中失之事.”杜子春说:“中当为得.”古音中、得同音义通.故古书中“中意”亦通“得意”."(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76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13]德,道德,有德之人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得 dé 【副】 [14]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得 dé 【形】 [15]合适;正确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3. 文言文中“得”的意思、例句与出处

“得”在文言文中,一般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

作名词:

心得;收获。如《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作动词:

1、获得;得到;取得。与“失”相对。如《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垓下之战》:“汉皆已得楚乎?”

2、贪求;贪得。如《论语·季氏》:“戒之在得。”

3、领会;理解。如《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4、实现;达到。如《信陵君窍符救赵》:“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谏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5、能;能够。如《垓下之战》:“项王自度不得脱。”《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作形容词:

1、得意;满足。如《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2、合适;恰当。如《六国论》:“此言得之。”

作副词:

应该;应当;必须。如《鸿六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作助词:

表示完成或补充说明结果。如《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另:同“德”。恩惠;感恩。如] 《孟子·告子上》:“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4. 古文中“得”的各种解释与例子

得1dé(ㄉㄜˊ)[1]获取,接受:~到。

~失。~益。

~空。~便。

~力。~济。

心~。[2]适合:~劲。

~当。~法。

~体。[3]满意:~意。

扬扬自~。[4]完成,实现:饭~了。

~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6]口语词。

得2děi(ㄉㄟˇ)[1]必须,须要:可~注意。[2]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了。

得3de(ㄉㄜ)[1]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拿~起来。

[2]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快。香~很。

------〖词性与应用〗-------得dé【动】(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

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1]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得,行有所得也。

——《说文》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

释文:“本或作必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孟子·梁惠王上》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卖炭得钱何所营。

——唐·白居易《卖炭翁》工之侨得良桐焉。——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2]找到知得而不知丧。

——《易·文言》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

注:“谓得事之宜也。”至德不得。

——《庄子·秋水》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3]得知故无术者得于不用。

——《韩非子》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

注:“谓晓其义。”武王得之矣。

——《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4]捕获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亦指被捕获;被逮捕。

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5]成功;完成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

——《红楼梦》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6]适,合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7]具备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荀子·劝学》[8]同“德”,恩惠,感恩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

——《盐铁论·击之》[9]助动词。能,能够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史记·项羽本纪》[10]得意,满足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

——《世说新语·文学》又如:洋洋得意[11]看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得dé【名】[12]收获,心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周礼·师氏》:“掌国中失之事。”

杜子春说:“中当为得。”古音中、得同音义通。

故古书中“中意”亦通“得意”。”(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76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13]德,道德,有德之人尚得推贤不失序。

——《荀子》得dé【副】[14]必须,应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得dé【形】[15]合适;正确于彼计则得。

——马中锡《中山狼传》历古今之得失。——《汉书》得dé【叹】[16]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17]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5. “得”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常一词多义,要在例句里理解

得 dé 【动】得到,获得。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得 dé 【名】 收获,心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得 dé 【副】 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得 dé 【形】 合适;正确。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6. 【请帮我翻译(古文)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

寻到西山以后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铒潭.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流急水深处筑有垒土阻水,开缺张网的鱼梁.梁上有个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有的倾侧堆垒而趋下,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较量着争向上行,就像熊罴在山上攀登.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似乎可以装进袖子里去一般.我向小丘的主人打听情况,他回答说:“这是唐姓某家废弃的土地,标价出售却卖不出去.”我又问地价多少,答道:“仅仅四百两银子.”我同情小丘的不遇而买下了它.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与我同游,都十分高兴,以为是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就又取来了一应用具,铲除败草,砍掉杂树,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烧去一切荒秽.(顿时),佳好的树木似乎挺立起来,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浮露,奇峭的山石更分外显突.由竹木山石间望出去,只见远山高峙,云气飘浮,溪水流淙,鸟兽在自由自在地游玩;万物都和乐怡畅地运技献能,而呈现在这小丘之下.铺席展枕躺在丘上,山水清凉明爽的景状来与双目相亲,瀯瀯的流水之声又传入耳际,悠远空阔的天空与精神相通.深沉至静的大道与心灵相合.我不满十天中却得到了二处胜景,即使是古时喜嗜风景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运啊! 唉,凭着这小丘的美景,如果放到长安附近沣、镐、鄂、杜等地,那末爱好游乐的贵族人士竞相争购的,将逐日增价一千两,也愈来愈不能购得.现在弃置在这永州,农人渔夫相经过而看不起它,求价仅四百两,却多年卖不出去,而我与深源、克己偏偏喜爱并获得了它.这难道是确实有所谓遭际遇合吗?我将得丘经过书写在石上,用来庆贺与小丘的遇合.。

7. 古文:穿井得一人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诸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语出典故,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提水.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收入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