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Aug28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水浒传》第十一回,当林冲被王伦所逼,索取“投名状”的三天期限就要过去时,杨志出场了。只见他挺着朴刀,大叫如雷,喝道: “泼贼, ... 不尽的强徒!将俺行李那里去!洒家正要捉你这厮们,倒来拔虎须!”飞也似踊跃将来。一个性格粗豪、勇猛异常、与“泼贼”势不两立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杨志七尺五六身材,因“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青色痣),腮边微露些少赤须”,面目难看,被人称做“青面兽”。他“手段高强”,先后与林冲、索超、鲁智深、呼延灼交手,均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负。杨志为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年轻时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因黄河翻船,失陷了“花石纲”,无法回京交差,只得逃亡他处避难。如今探得赦宥消息,便连忙准备了一担金银财物,打算回京“去枢密院使用”,再补殿司府制使职役,不想在此遇上林冲。王伦邀他上山,劝他入伙,他却因自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点污了”, “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王伦的邀请。独特的家世、出身、经历,使杨志具有浓厚的门第观念和仕进思想,最初与“泼贼”们是并无共同语言的。

谁知来到东京,尽管杨志“买上告下”, “把许多东西都使尽了”,还是被高俅以失陷了“花石纲”, “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为由,断了个“虽经赦宥”,“难以委用”,赶出殿司府来。高俅的排挤、打击,使杨志头脑有所清醒,产生了“王伦劝俺,也见得是”的想法。谋职不成,不几日连盘缠也没了,只得将祖传的一口宝刀拿到市上去卖。不想屋漏恰逢连夜雨,偏偏碰上一个泼皮牛二,公然撒泼,想强要宝刀。杨志最初并无 ... 人之意,先耐心解释,一味忍让,后不由一时性起,将其 ... 死。及至 ... 了人,立即对一直围观的众人叫道: “洒家 ... 死这个泼皮,怎肯连累你们!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里出首。”原来这牛二平常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都叫他“没毛大虫”,连“开封府也治他不下”,如今见杨志 ... 了牛二, “都可怜他是个好男人”,街坊众人及众多押牢禁子、节级、推司乃至府尹都“看觑他”,最后从轻发落,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了事。这件事虽不能说明杨志在政治立场上有了多大进步,但他毕竟为市井除了一害,且敢作敢当,决不连累旁人,所以仍充分体现了“好汉”性格,博得了人们的称道。

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中书,是东京当朝太师蔡京的女婿,极有权势。因在东京时曾认得杨志,为要利用他,当厅就开了枷,留在厅前听用。不久见他“勤谨”,又起心抬举他。杨志对此感激涕零,说道: “今日蒙恩相抬举,如拨云见日一般。杨志若得寸进,当效衔环背鞍之报。”梁中书一手安排了教场比武,虽是为了寻个因由提拔杨志,使众人心服,但其根本目的还是出于“即目盗贼猖狂,国家用人之际”的考虑。杨志抖擞精神,先赢了周谨,后平了索超,果见本事不凡,但究其目的,无非是为了不辜负梁中书厚望,谋个升迁。杨志果然如愿以偿,被升做管军提辖使,自此在梁府“早晚殷勤,听候使唤”。梁中书、蔡京与高俅实为一丘之貉,杨志虽认为高俅“毒害”、 “克剥”,但却视梁中书为“恩相”。可见他并无明确的是非观念,官场中谁能赏识他,他就为谁所用,为谁卖力。这也是由其阶级属性、阶级意识所决定了的。

杨志甘为统治者效忠卖力的立场和决心在护送“生辰纲”一节中有突出的表现。梁中书为报泰山提携之恩,将从老百姓那里搜刮来的钱财,收买了十万贯金银珠宝,送上京师为蔡京庆寿。对此不义之财,晁盖等人抱了“取而何碍”、 “天理知之,也不为罪”的态度,而杨志却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展开了一场劫夺与反劫夺的斗争。杨志经验丰富,老谋深算,早在临行前就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他分析了此去东京“途中盗贼又多”、 “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的特点,提出了打扮成客商脚夫、连夜悄悄上路的方案。当得知老都管并两个虞候要同往时,又提出了要依他提调、方可不误大事的意见,从而得到了梁中书“我也不枉了抬举你,真个有见识”的褒奖。上路后,开始是“好地面”,每日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几天后,人烟渐少,进入“尴尬去处”,于是改为辰牌(七时至九时间)动身,申时(十五时至十七时间)便歇。那十一个改扮成脚夫的厢禁军,担子又重,天气又热,杨志仍一味催促前行, “动不动老大藤条打来”。对手下人如此之狠,正反衬出对梁中书的非常之忠。不难设想,如果杨志的一套办法得以不折不扣地施行, “智取生辰纲”这出戏恐怕就难演下去了。这出戏之所以能够演得那么圆满,一方面由于晁盖等人演技高明,更重要的是由于杨志“祸起萧墙”。杨志一意孤行,有威无恩,军汉们怨声载道,也渐渐失去了两个虞候特别是老都管的支持。老都管开始是“不做声”,接着是“也看他不得”,但“权且奈他”。待上得黄泥冈来,杨志同军汉们的矛盾激化,老都管开始站出来抢白杨志,话说得歹毒,句句捅着杨志的痛处。杨志当初是殿司制使,如今命运不济,已自觉晦气,又遭到老都管及众军汉的挖苦嘲笑,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软下劲来,从而注定了必然失败的命运。 “生辰纲”丢失了,杨志觉得“有家难奔,有国难投”,曾产生过 ... 念头。欲投梁山泊去,只因当初王伦苦苦相劝,被他拒绝了,如今脸上添了金印, “却去投奔他时,好没志气”,才投奔了二龙山。三山聚义打青州后,上了梁山。此后再无什么有特色的举动,直至后来同受招安,在征方腊途中患病,死于丹徒。

杨志武艺高超、敢作敢当、精明强干,这使他具备了一个“好汉”的素质。他与林冲、索超、曹正、鲁智深等人“不打不相识”,一经相识便义气相投。好汉识好汉,英雄惜英雄,成为他最终上山“入伙”的性格基础和思想起点。他是被“逼上梁山”的,这种“逼”不是直接来自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而是来自统治阶级中个别人的排挤,尤其是来自欲为统治者效劳而不能如愿以偿的挫折及由此而产生的走投无路,与两军阵前交战失败后不得已而投奔敌手的情形相似。杨志的独特道路从一个方面展示了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生动性,在梁山众多的好汉形象中是不可替代的“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