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内胆管癌变 中研院找出致癌模式

Jul27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原发性肝癌中,「胆道癌」是第2种常见的恶性肝肿瘤,仅次于肝癌,属肝脏内胆管癌变,中研院研究团队成功建立转基因斑马鱼致癌模式,证实B型肝炎病毒X蛋白质与C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质共同表现时,可诱发肝纤维化与肝内胆道癌,将有助于肝内胆道癌的早期诊断、药物筛选、以及研发新治疗 ... 。

中研院研究团队成功建立转基因斑马鱼致癌模式,对于肝内胆道癌的早期诊断、药物筛选、以及研发新治疗 ... ,可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中研院细胞与个体生物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吴金洌表示,经由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肝内胆道癌的形成,与感染B型肝炎病毒和C型肝炎病毒相关,然而这2种病毒引发肝内胆道癌的致癌机制,过去尚无建立动物模式或研究可证实有直接关系。

吴金洌的研究团队创学术界之先,建立了表现B型肝炎病毒X蛋白质与C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质的双转基因斑马鱼,由于斑马鱼肝内胆道癌生物标记基因与人类胆道癌相似,证实在肝脏内诱导其表现,会造成纤维化与肝内胆道癌。

同时,研究团队也发现一种名为TGF-β1的细胞因子,在此2种蛋白质诱发的肝内胆道癌形成中具有关键活化功能,抑制TGF-β1的形成,即减少肝纤维化与肝内胆道癌之形成,研究成果今年6月获刊国际肝脏研究期刊「肝脏学」(Hepatology)。

吴金洌表示,肝内胆道癌是致死率极高的癌症,此斑马鱼模式将可作为研究感染B型肝炎病毒与C型肝炎病毒引发的纤维化与肝内胆道癌的分子机制平台,未来对于肝内胆道癌的早期诊断、药物筛选,以及研发新治疗 ... ,可提供新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