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胸闷气短,小心体内湿浊瘀积 这样做战胜心血管疾病

Jul26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医的脏象学说中有一个特殊的概念──三焦,包括上焦、中焦、下焦。三焦为六腑之一,上焦包括横膈以上的胸部、心、肺和头面部,功能为气的升发和宣散。中焦包括横膈以下、肚脐以上的上腹部、脾和胃的运化功能,是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头。

下焦包括胃以下的部位和肝、肾、小肠、大肠和膀胱、三焦等,主要功能是排泄粪便及尿液。如果三焦受到病邪的侵犯,会在各脏腑间辗转流窜,例如下焦受到燥邪,耗损阴液,出现肝肾阴虚的现象,表现会是面红身热、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及疲倦耳鸣等。

我们知道体内湿气的生成,从中焦脾胃开始,输送到上焦的心肺最后再回到下焦的肾与膀胱,如此循环,与三焦脏腑的功能息息相关。

▶心血管疾病

很多人经常有阵发性的胸闷感,多与劳累有关,三到五分钟后就缓解,不以为意,但往往一检查就发现是冠心病。虽然患者会说:「我从来都不会胸疼」,但其实有心血管相关疾病的人,并不一定都有胸痛的症状,有些人只会偶尔感觉胸闷、胸口灼热、甚至是腹胀、腹闷,这些都可能是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因此,遇到阵发性胸闷,也应该要警觉有冠心病的可能。

正常心脏是一个强壮而中空的肌肉组织,约拳头般大小,负责输送血液至全身。一般健康的人,每天心跳约十万次,要打出八千公升以上的血液,流经全身各处,二十四小时不休息。心脏本身也需要充足的养分与氧气,氧气主要靠冠状动脉供给,只要这些血管保持通畅且正常运作,心脏就能保持正常的功能。当供应心肌血液的任何一条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时,就会阻断心脏的氧气及养分供给,导致心脏无法打出正常量的血液,甚至影响控制心律的传导系统,严重的话会导致心衰竭或心律不整。

造成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因子很多,目前已确认的包括遗传基因、种族、年龄等,还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抽菸、慢性肾衰竭等。在有些情况下,也特别容易在高危险族群的身上,诱发产生急性心绞痛的现象,例如突然过度运动、用力提重物、酒足饭饱之后、太冷或太热的天气下外出时、压力太大、情绪突然起伏时,甚至是突然受到惊吓,都有可能导致左边的胸前部位,感觉疼痛或紧缩,喘不过气来。

中医认为,如果心绞痛的发作频率,与天气的相关性越高,越需要积极处理体内湿浊瘀积的现象。湿,最能阻碍身体中气的运行,只要体内水分代谢异常,就容易引起湿浊瘀积。大自然的气候,每次要降雨前,空气中的湿度会增高,气压会降低,各种气流都会停止流动,此时通常感觉闷热不舒服。人体也是一样,如果体内湿度太高,湿浊瘀积在胸口,甚至心脏部位,导致胸中的阳气无法舒展,身体一样会感觉胸闷气短,而这样的现象在阴雨天时,外界的湿气重,也会加重身体的湿气,更难排出。

水湿的运化还是要靠脾,现代人都躲在室内,开着空调,夏天的暑湿本该借由排汗排出,却因此瘀积体内;天气热时,又贪喝凉饮、爱吃生冷的食物,久而久之,外损体表的卫气,内伤脾胃之阳气,使脾排湿功能大减。湿邪瘀积体内,阻碍心的阳气,心血管相关疾病便反复发作,缠绵难治。

▶保健食疗:天麻丹参核桃粥

材料:天麻十克、丹参十克、核桃十克、红枣十克。

作法:将所有食材洗净沥乾,加入两千毫升冷水煮滚后、转小火续煮半小时,闷一下即可食用。

功效: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经,用于疏通经络、降低周边血管和冠状动脉血管的阻力;丹参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经,具有补益心气、减少血管发炎及硬化的机率,临床上常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核桃富含蛋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红枣帮助大补气血,以上食材一起食用,适合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体质。

▶三大保健穴位:缓解心脏不适,保养血管

按压的穴道包括膻中穴、少府穴以及神门穴等。每次可按压五秒、每回二十次,每天数回,平时按压可缓解心脏不适症状,若经常反复不舒服,在西医确认无其他须进一步处理的情况下,则可以加强 ... 频率以缓解胸痛症状。

膻中穴

位于胸部正中线第四肋间处,约当两 ... 之间。膻,指胸腔,内为宗气之海,属任脉,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四经之会穴,有补气、活血、通络、开胸的效果,可以缓解神经系统造成的压力,并提升免疫系统。

少府穴

位于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所到之处。经常 ... 少府穴,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帮助预防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少」是「阴」的意思,「府」是「宅」的意思,也就是心经气血都聚集在这个穴位,经常揉按少府穴可以发散心火,帮助保养心血管。

神门穴

位于手腕处,掌心朝向自己时,在小指延伸到手腕关节的横纹处,有个骨头之间的凹陷处。神门穴是心的原穴,属于手少阴心经,具有滋阴降火、养心安神的作用,因此经常揉按神门穴,可以调整与心脏、心神相关的疾病,也可以改善焦虑、失眠、晕车、五十肩、胃食道逆流和更年期不适等问题。

本文出自台湾省商务印书馆《彭温雅医师的湿气调理全书:排湿从养气开始》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