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拓展青少年的同理心...

Sep30

如何拓展青少年的同理心...

时间:2019/09/30 05:35 | 分类:亲子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他真是个不为别人想的小孩」「他看到同学跌倒流血还在笑」「他推了同学一把跌下楼梯却走人....」我们该如何在学校层出不穷的事件中,协助孩子拓展同理的能力呢?   最近,跟同事分享著学校辅导工作中,咨商晤谈怎么抓住方向感,并协助孩子透过我们同里她的过程,刻划出现实的场景,然后和她一起

「他真是个不为别人想的小孩」「他看到同学跌倒流血还在笑」「他推了同学一把跌下楼梯却走人....」我们该如何在学校层出不穷的事件中,协助孩子拓展同理的能力呢?   最近,跟同事分享著学校辅导工作中,咨商晤谈怎么抓住方向感,并协助孩子透过我们同里她的过程,刻划出现实的场景,然后和她一起回推她牢不可破的结论是从哪里来,我认为"我们无法跟着孩子在生命中得到的结论,就停在那里。

例如:"我爸妈很糟糕,他们完全不听我讲话,每次都把我弄哭"这样的结论有其道理和原因,当他也困在那里觉得爸妈不爱她、全世界都辜负了她,我们不能和她一起停在那里,是什么让大家从「理会她」到「不理会」我们必须要基于和她建立关系的基础上,和他一起有效地回推,才能锻炼她的同理能力!

  我反向地假设一个情境好了,有些导师陈述孩子问题的时候也会将对同学地顾虑和担心说得很明确。   例如: 导师常会说「xx孩子很像郑捷,跟她讲话会歪嘴、不认错、且自我中心到了极点,重点是~对人没有同理心」   而当妳问了孩子,「为什么今天要这样打同学呢?当时妳们之间是怎么发生的?」 青少年又说「这算什么?我才不想管他!」这些言论居然出自青少年之口,于是你在心里面把她打了一个xx认同了老师的结论,却离开了可以理解她的脉络,而你跟老师一起落入死胡同。   如果是家庭问题更有趣了,当妳问他 「为什么妳要这样说妈妈,妳不觉得妈妈已经早晚工作,轮三班,看到妳都累了,妳怎么会给他惹事呢?」   青少年说「他忙他的就好,干嘛不准我玩?」或者他说「她怎样忙,也不该影响到我的吃饭时间」   这时候我们心里暗想着"夭寿喔~这个青少女/年还真不受教,导师的担忧是真的,他一点同理心都没有,怎么办?"如果我们往这个方向,又会卡住,因为多一个人印证导师的担心对孩子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我想说的是,即便是郑捷,也有脉络才会让他慢慢发展变成那样砍人不眨眼的。过去曾严选分享过一篇文章<让郑捷,不在只是形容词>就是在讲这个现象,   只是,我们在教育现场,要怎么回应,才能改变根本的问题:增加孩子的同理心。   ---以下案例我已做过基本资料的修改和润饰,以保护当事人隐私---   小维七年级,家里父母跑四个市场摆地摊,早出晚归,晚上需要很早睡,三四点起床备料,六点出门去市场摆地摊,常跟小维的上学时间错过,小维常要一个人在家,因为比他年长的哥哥已经上高中住校。对他来说,在学校的状况是常跟同学起冲突,一下拿同学东西、一下撞同学,一开学就状况不断。   对老师更是还没太熟就选择呛辣的应对,让老师也感到这个孩子的特别,果不其然,在学业成就低落的他,开学没多久就出现拒学的状况,加上家长的管教功能不佳,小维一下就习得「在校呛老师、默许在家窝居」这样的情形,在导师眼里,小维是个自我中心 完全不为同学想的孩子  家长更觉得如此,小维会和家人大小声,且为了不能打电动和吃饭时间餐桌上还没准备好餐点,就大发雷霆。   这时,辅导老师和小维谈的时候,小维说:「我自己过得好就好,关他们屁事!干嘛要管这么多,日子开心就好」这样的说词,在导师那边也如出一辙,这时辅导老师心理面担心着,如果导师所说是真,我们该如何预防?   除了从过去辅导纪录了解孩子之外,对孩子来说,辅导纪录的理解只是个入口,我们要从自己身上去接近孩子~而学生展现给我们看的,才是和妳互动中最真实的。   我跟小维说「小维,妳知道吗?我觉得妳在说这段"关谁屁事"的时候,说的振振有辞,我很好奇,是什么让妳即便是对着我,都要这么用力地告诉我,他们没给妳吃到饭就是他们的不是,我在猜,如果妳不这么用力说,你担心自己心软了,就会为他们着想,是这样吗?」   小维想了想,说,「我不想为他们想啊」(可通常孩子这样说,那个顾虑就跑出来了,顺着顾虑往下走)   「小维,妳知道吗?通常从"我想为他们着想"到"不想再为他们着想了"之间,一定是有道理的,我在想,不用我们多说,其实爸妈的辛苦,你比谁都懂,爸爸常对妈妈大小声,那些关于妈妈的伤心,不需要我们多说,你是看的最多的...。

我也在猜,当爸爸对妈妈的态度差的时候,几度你也插手,却被妈妈阻止,你对妈妈 又是心疼,心疼他离不开这样的男人,心疼他的无助,但你也气她,你气她是个无能的女人,气她不愿意接受你的建议,你对她的期望是有的,所以你气,你对她的爱是有的,所以你着急.....当这些着急,进步了她的心里面,你就更火了,这个火,不只火她,更是火你自己,因为当你无力转圜,就等于看到自己的无能,是这样吗?」

  原来,小维看见母亲的无能,也看见自己的无能,甚至要被管教,被 ... 。小维一边听,一边对应自己的状况,装做不在乎,但是眼泪已经在眼眶中打转着,我跟小维说「所以,你说,你根本不管他们,"她影响你吃饭,他们只为了自己",是你一直暗示自己的话,与其要见到自己无能改变,不如怪罪他们对你不忠不义、没进到父母职责,但是,你一边这样责备着,一边又觉得这不是事实的全部,不然你不需要这么用力的告诉我,假设你已经说服自己,也觉得义正严词,哪你何须要这么用力?」   「对于他们,又是心疼,又是生气;对于自己,又是觉得自己是有办法的,又委屈自己的意见进不了他们的心理,才是事实!」对于小维来说,这样理解的经验非常少,在每个事件过后爸妈的各忙各的,爸妈的冲突、爸妈的互相怨怼,他最知道,可当他揹起这个要让父母开心的责任的时候,却又被赏了个巴掌,他就背着这个经验,对身边的人残忍。   当他对身边的人有多残忍,就展现他内在有多空乏。   这是一体两面。   人生终究是充满瑕疵,不完美的人生需拼凑出全貌。   如果妳跟孩子说「你真是残忍」你说对了拼图中其中一小块;   如果妳跟孩子说「你很为爸妈着想」又只对了拼图其中一块;   将每一块拼出来,就像破案的过程,你才会还给这个现象一个个人主观世界一个公道,这才是咨商辅导的精随。       对于现象场的拼凑,透过一个「看似不合理的结论」反推找到「当初在岔路的选择」,才是最贴这个主角现在正在走的人生,也许人生可以非常正向有爱,但这只是一半,人生中有残忍、有遗憾、有疏远、也有破坏,那些归于阴影的另一半有个地方安放,就不需要变成外显行为在发酵。   然后接受更多的责难和标签,这不必要。     在上面的同理,我的目标在于以下几件事情:   1.协助拓展问题点(从他的外显行为问题,找根源到关系层次)   2.抓着问题层次,回到孩子在时时刻刻当下的反应和心情   3.将结论拓展到时时刻刻选择下的结果,溯源回头去看选择和心疼   4.将这个选择摊开,并被另一个人(*咨商师)充分理解及回应。   5.协助孩子体察生命中非常少触碰的脆弱心情,并在安全的人(心理师)面前被照顾和接住   我在协助这个孩子回头对于选择的行为下,找到另一些理解的可能性,帮助我了解他,也帮助他更了解自己,当他的结论被推翻到另一个位子,就有另一个比较符合他的形容词去定义他,才有机会和他一起改写成他偏好的人生版本,而他也会选择比较正确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或是,学会更好的方式对人、对事、对物。这不就是我们正在协助学生有同理心的初衷-对自己、对外界都更喜欢且理解。   对我来说,同理的强度和力道就在这里,用残忍却温婉的语言指出真相,却娓娓道出他心中的脆弱,陪着他面对...将事实具体描述出来,就像播报一场篮球赛,每位球员的互动之外、每个人的心情状态。也像侦探去破案,当他们还没意识到,或意识到但不愿意承认的部分 抽丝剥茧拉出来看,慢慢摊出来协助当事人体察和面对。     也许对我们来说,人生中的现场有太多说不出或未觉察的部分,在蠢蠢欲动,所以过不去关卡又让下个挑战来揭开。对于和孩子之间的碰撞,有好多故事可以说,有好多过程正在闯...和他们一起下水,然后穿进去对方主观世界的理解,再回头一起赋予外显行为新的意义。   图片授权自[艺之鱼创意团队]版权归设计者所有 本文同步发布于跨界,强悍且温柔地出走 

更多请看黄之盈心理师的暖心园地

《本文为合作之严选作者观点,不代表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