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是为了能花更多的钱,这只是万事起头难的第一步

Jul24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为什么要存钱?」走出银行后,才发现对存钱没有意愿的族群竟比我认知的多很多,着实令我讶异,通常手头上有钱却不想提拨部分存下来,是因为他们每个月都会有固定又足够的薪资收入「反正现在还有钱可以花」,偶尔不小心超支,现金周转不灵,莫急莫慌莫害怕,环境条件不错的他们轻轻松松就能从四面八方借到救急钱,也不怕还不起,声称「无后顾之忧」,这类人大多不曾经历穷到被阿飘抓走过(笑),以至于无法深刻体会身上存有一笔钱的重要性。

当上班薪水大过于基本开销,没有太大金钱包袱重压在肩上就容易在无形中过度放松,失去戒备,开始浪费,但能有这种「剩余」的高薪资,背后也一定有另一种形式的代价要付出:需牺牲生活品质没了自己?背负庞大不人道的业绩压力?身心受创健康亮起红灯?高危险职业易有意外伤害?甚至是要外派出国,久久才能回一次家?也许要到建立自己的家庭后你才会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宁愿放弃梦幻薪资,选择只有折半的收入却能尽情陪在家人身旁,用金钱换回此刻更想珍惜的时间,让他如获新生。

你现在的每一步都是在替未来的自己下决定,想要翻身,你给过你的理想一个机会了吗?其实若早在用命换钱的前些年就能好好攒下一笔资金,在后些年里便有充裕的时间去布局被动收入,让你可以逐渐脱离身不由己的交易,也能继续维持原本的高收入。

我的数理能力不算太差,在高中读的是二类组,非医的理工科,因为当时好傻好天真的以为要大富大贵只能从商,考大学时便只锁定跟商业沾得上边的学系,结果一路「如愿」的再也没有从金融圈子走出去,踏进金融业成为一名业务后,看着长辈那一代大多都是靠房地产奠定身家,从小有土斯有财的观念深植在心,买房的头期款就成为我奋斗的唯一目标,出社会没多久我就没有再靠家里援助资金,父母也体贴这代生活大不易的我们,到现在仍拒绝收下任何孝亲费,我一个人离家在外所要做的第一步,便是用最短的时间打造出一座坚固的财务堡垒,当作自己最强而有力的后盾。

初出茅庐大无畏,孑然一身从零开始,虽然是从国立研究所毕业,但因为身为业务职有「赚取奖金的机会」故起薪较低,第一份证券营业员的工作每个月只有三万出头的固定薪水,以当时台股颓废的行情,菜鸟业务是根本领不到什么业绩奖金的,在这寸土寸金的台北市生存,光是房租水电费、手机月租费、通勤交通费…等等基本开销就快削去收入的一大半,更何况当时公司所在的办公圈是一个便当80元起跳、一杯珍奶50元起跳…即使我愿意省下所有彩妆保养品的预算,顶着一张农历七月半的素颜去上班(笑),如此自我毁灭性的节约勤俭也还是存不了几块钱,一年后受不了动弹不得的我决定不再坐以待毙,相当勇敢的换了一份没有底薪的业务工作,是的,是个没有业绩就完全没有收入的工作,第二份工作打拼了两年的时间,总结细算,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大概只有四万多元,是比上一份多涨了点。

在这种没有固定月薪金流的生活模式下,每一项收入跟支出都需要更加严格的控管,我的应对方式则是要求自己务必遵守「储蓄铁律」。

你所认知的「存钱」是把每个月花剩的零头再存起来就好吗?你还没突破吊诡的盲点发现这样花钱月底根本都是零剩余吗?究竟要怎么做才能摆脱每个月发薪水时都像重新站上败部复活的残酷舞台呢?当时的我盘算,既然在月领三万多元时我都能生存下来,那么现在大于三万的部分总该可以存下来了吧?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只要一有「收入」进帐,我就会先把计画要「储蓄」的金额扣著不动,其余的才是我能去运用消费的「支出」,「收入-储蓄=支出」,打破从前的思维,培养出更有纪律的存钱习惯,终于让我能开始慢慢的将钱存下。

无底薪的那两年,我出了一场车祸,呃…好吧,应该说是我自己雷残了(笑)。

在最该吃苦的20+岁月里,不论是风吹雨打我都是天天骑着机车来回上下班,奔波于整个台北跑客户,我必须承认我骑车的技术并不是很优,以至于在一场塞整段桥的上班车阵中,边走边煞没催好油门,莫名其妙的就连同车一起缓慢的倒在地上(笑),这一摔虽然没有断手断脚,但两脚膝盖的新伤引发起多年前的旧伤,两腿皆废下,我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都无法下床正常走路,一个月过去了,即使终于能出门,每一步行走也都需要麻烦别人搀扶,就算我燃起多大的雄心壮志,痊愈之前根本别想要去跑业务。

还记得我是零业绩零收入吗?发生意外无法赚钱的那几个月里,我天天都在啃食自己为数不多的老本,焦急徬徨的不知道下一笔收入在哪里?何时才能发生?眼看存簿余额的位数越来越少,开头的数字也越来越小,最终还是花到总资产只剩几百块钱,有一些户头里的零钱甚至还要透过相互转帐,才能勉强凑成一张领得出来的钞票面额,实在万不得已,只能先跟友人借来一小笔挡挡我已经燃烧殆尽的财与人,日日等著医疗险的理赔金入帐好拿去偿债,这是我人生中最趋近于破产的一次,当然,我也只允许我自己这是唯一的一次。

不想存钱的人其实也都了解身为月光族的风险,哪天要是发生意外灾害是会需要一大笔急用金的,可他们对旦夕祸福难以预料的意识却相当模糊。

我一直都这么认为,整座台湾省岛天天都在上演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车祸,很多肇事原因都不是因为受害者的开车技术差,而是「运气不好」的遇上危险驾驶,不用多,一次就可以支离破碎,如果你也是很难存下钱的人,我希望你能认真的思考,一次就好,存下一笔备用金对无常的人生究竟有多么的必要。

你绝对有权力过你想要的生活方式,但也请你不要忘记肩头上该扛起的责任,为人子女的你上有两老,有一天也将会下有妻小,现代人多数比例都是晚婚,当你的孩子呱呱落地来到这个世上时,你年迈的父母也都在过退休生活了,如果这时双薪家庭的你们怀上第二胎,太太又因为身体的因素暂时无法工作只能靠你赚,突然被上中下三代开销同时夹击的你,立即就得绷紧神经调整好备战状态。要是在这最不容许出事的时刻,你又因为负荷不了两头烧的压力病倒在床,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此终止,能怎么办?

这时候就算你终于开窍,想要存钱了,但现实生活也早已把你榨到干扁没钱可存了,「才不会这么衰?」这种情况在这个世代普遍到连屋漏偏逢连夜雨都算不上。

从低谷爬出来后,因为种种因素,我跳进银行开始当起理专,这次更绝了,公司给我的底薪竟比我的第一份工作还要低,好的,就当我过往的资历跟银行差了一个银河系不能被认可,只值这菜鸟身价,没关系,给我舞台就行,我自己闯。

这三份工作虽然也算是跨产业,但对于有相关背景经验的我而言要做的内容其实很相似,迅速就能适应银行环境,终于在这儿找到归属感,落脚生根,每一天我都干劲十足的逼自己一定要想方设法产出今日业绩,开张就开红盘,奖金滚滚落袋,我也总算能正式启动存第一桶金的计画。

整理我个人案例,真人真事经验谈,小资族要存钱首重于心法,我在执行存第一桶金计画时,每个月发薪只要使活存帐户里超过五万元(实际金额请依自己的状况调整),就会先衡量近期必要的开支,预留足够的生活费,以外的资金则做成一笔笔固定整数的定存存起来,「让活存帐面数字维持在五万元以下」,这么做的用意在于:

控制每个月的消费天花板低于五万元。但定存完之后剩余的金额,都是想花就可以花掉的钱,千万别矫枉过正,反而让存钱变成是一件令你厌恶的事情。

假性遗忘定存。定存的部分并不会出现在你的活存帐户里,故每当你提完款,眼睛读进ATM画面显示的可用余额传递到大脑,若不刻意去回想,下意识的便会认为萤幕上的金额就是你的总资产,于是「永远都只有不到五万元的你」就会暗示性的告诫自己不能恣意的花费。

定存当然可以随时解约,的确没什么约束力,但请不要忘记我们在一开始就已经预留合理的生活费,除非是遇到什么特别的事要急用,否则一定又是纵容自己乱买到超支才会需要解约,于是乎,真正能不能存下钱的关键,是在于有没有掌控好你的消费习惯,我相信真心想要存到钱的你,只要心虚的多解约几笔就会内疚到想掰断自己的十根手指头吧(笑)。

一笔又一笔的增加后,三不五时再翻开存摺到定存明细的那一页,里面堆积多少数字你就能感受到多少激励,等熬到岁末年初,把整包年终一口气统统存下来时,大船入港的感觉更是让人兴奋无限啊,此刻起,存钱对你而言就会从看不见尽头的深渊变身成骄傲开心的殿堂。

领固定薪水的上班族,并不会因为每个月的薪资而一夜暴富,你也不会因为「只」把每个月能存的钱存下来,就因此成为一代富豪,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是要坚持存钱呢?「有钱人」从无到有的共同起头,都源自于他们最一开始就辛苦存下的那笔钱,美国商业巨头巴菲特自幼就到各地去打工赚钱,在他21岁那年存到第一桶金后,多年来就利用这笔2万美金滚出惊人的财富雪球,最终登上全球首富。

例子太遥不可及无感?我再贴近你生活一点,现在的你大可以花掉二十万元来买你想要的奢侈品,但你工作赚来的二十万元花掉就没有了,我现在也许是看似穷酸可怜样的含泪把钱存下,但在不久后的将来,我也可以豪爽的花个二十万元来买我看上的奢侈品,但我用的是当年那笔存款所赚进帐户的二十万元所买下的,于是奢侈品我到手了,存下来的本金也还在我的户头里继续钱滚钱,看懂了吗?用钱赚钱才是理财最大的价值!

我是个不用大人太操心的孩子,伴我长大的好胜心会揪着我的衣领,督促我不断向前进,偏偏对于存钱这档事我妈老爱出手指导,只要钱花得不符合她的标准就会东边唸唸西边唸唸,还加码隔几个月就要询问一次「现在存多少钱了?」。

其实我也晓得妈妈只是对金钱没有安全感,因为这一点我跟她是一个样,她紧迫逼我早日存有一笔钱,无非就是希望我往后再也不用为钱烦恼,我曾经一度试图透露我存钱的进度想跟她达成和解,没想到却因此让她捡到枪(笑),食髓知味唸更大一串「……都吃那么贵的餐厅……每个月都要做指甲又接睫毛……整天都在出国吃喝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