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让日本“立皇嗣” 揭秘天皇制“万世一系”如何决定继承人

Apr14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影响,日本 ... 原定4月举办“立皇嗣之礼”仪式拟简化祝贺宴等仪式,根据现行的《和平宪法》第二条,日本天皇实行世袭制,皇位继承依照国会议决订立的《皇室规范》。第一条规定:“(天皇之位由)属于皇统(天皇血统)的男系男子来世袭。”第二条则规定了继承的顺位次序:皇太子→皇长孙(皇太子的儿子)→其他皇太子的儿子及其子孙→皇次子(皇太子的弟弟)→皇次子的子孙。昭告德仁天皇的胞弟秋筱宫成为皇位继承顺位第一位成为皇嗣。

03.jpg

日本史学者胡炜权在其著作《解开天皇秘密的70个问题》提到,比较战前与战后的《皇室典范》,除了取消了“嫡出”原则,基本精神不变,以传位给长男长孙为优先,而且将 ... 提高到“祖宗”规定,意味着《新.皇室典范》强调嫡、长继承乃源于古代的制度与传统,即所谓“万世一系”。天皇制下的皇太子是法定的储君,在目前大多数立宪君主制的国家,以及不少中国古代王朝,皆遵此道。但日本皇太子制与皇后制一样,曾中断数百年,也经历很多演变,某种程度上可说是一个全新的产物。尤其“皇太子”是不是等于“长子”的问题,更是争议不断。接下来,看看在日本历史上,“储君等于皇太子”的演变,从而帮助我们理解现今的皇太子。

不稳定的皇位继承方式

日本历史上的确曾存在过皇太子制,但其中仍有诸多不明确的部分,皇太子既不一定是长子,他的权力也不多,而且从现存文献和出土文物里,也确认当时的王位继承方式,似乎并没有硬性规定父子继承,实际上多次过出现兄弟相承。因此,我们只能说古代日本的皇太子制只是一个曾经出现,但不成功落实和稳定推行的制度。在公元六至七世纪时存在过“日之御嗣”,“日”就是天皇,真正意思是“天照大神的御子孙”,后来“日之御嗣”慢慢转化为皇太子的代名词。

不过,大和朝廷初期曾有过豪族酋长出身的大臣,共同推举王子继承王位的情况,换言之,册定“日之御嗣”时也要考虑群臣的意向。这曾引发多场豪族与个别王族、王子勾结,与其他党派争夺王位的事件,王位继承处于极度不稳定的状态。到了七世纪左右的律令时代,终于出现了名符其实的皇太子制,这是为了否定上述群臣干预王位继承的新政策。那时候订立的《大宝律令》与《养老律令》便有“继嗣令”,均明文规定“凡皇兄弟皇子、皆为亲王,(女帝子亦同)”。也就是说,公主可为天皇,而她所生的儿女都可为亲王,都有资格继承皇位。

因此,七世纪时的大和朝廷既承认女天皇,以及她儿女的继承权。这是因为当时的天皇与皇后都是王族出身,所以按照这道理,只要能保证继承人是王族血脉,皇太子不一定要是天皇的长子,公主也可被立为皇太子(真实例子就是孝谦天皇/称德天皇)。

古代的皇太子制并没有近代的硬性规定。到了中世纪,藤原家以外戚身分与天皇家结亲后,皇后不再是王族出身的女子。为了确保天皇家系血脉,以及维持与藤原家的关系,继承者从“必须是皇太子”,逐渐改为“男性直系亲族”,即天皇的儿子、孙儿,并且成为后来的原则。

此后的皇位继承人不一定是天皇的长子,中世纪以后的“皇太子”制度也形同虚设,渐渐成为历史。全由在任天皇“圣心独断”,决定继承人,而选择时会考虑当时的政治情况。所谓的政治情况,是当时能左右人选的当权者,如摄关藤原家和幕府将军的意向。而镰仓末期至南北朝时代则发生两派家系的皇子,交互继承皇位,最后引发对抗分裂,史称“一天两帝南北朝”。到了室町时代,南朝天皇兵败,向胜利的室町幕府,以及幕府扶持的北朝天皇屈服,皇统回归为一,王权分裂的问题才得以解决。综观天皇历史而言,南北朝时代是一个例外、异常的情况。

总而言之,自中世纪至近代为止,皇位继承在原则上转变为男子继承制,但又没有必然由嫡长子继承的规定。那段期间的天皇们,有近一半不是前天皇的长子。所以,明治维新以来所谓的“祖宗规定”,不过是当时人为了稳定皇位继承,继而强化天皇权威而想像出来的托词和理想,然后再强行使之成为不可抗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