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佛教四大显宗简介

Jan11

唐朝佛教四大显宗简介

时间:2021/01/11 12:10 | 分类:唐朝历史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唐朝佛教四大显宗:

禅宗:禅宗是以「禅」为主的一个佛教宗派。由唐朝惠能大师所发扬光大,强调在日常生活中显露佛教精神,着重内心亲身证悟。此宗成为后期中国佛教的主流。

禅宗的实际创立及发扬光大者,乃唐朝惠能大师(公元638-713)。但由其师承向上追溯,则谓南北朝时南天竺人菩提达摩来华所创立,由达摩传慧可,慧可传僧璨,经道信,弘忍而至惠能。因此人称惠能为六祖。

此宗不重經典之權威,但依經中背後所含之真理。但由六祖弟子所錄的《六祖法寶壇經》則可反映出惠能大師的思想及早期禪宗面貌,故為欲了解禪宗者所必讀。另《金剛經》及《維摩經》亦為禪宗精神所依者。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四句代表著禪宗的特色。前二句表現出禪宗對於經教的態度,後二句則表現著禪宗對實踐的主張。

法相宗:西元七世紀間,唐朝玄奘大師西行求法,曾在那爛陀寺從瑜伽論師戒賢受學五年,傳承《瑜伽師地論》的奧義,開創了中國的法相唯識宗。

法相宗,是依《解深密經‧法相品》所立,以抉擇判斷諸法的體性、相狀,教名法相宗。又名唯識宗或有宗,闡釋「萬法唯識」的妙理。唯識學說建立種種「法相」,以解釋宇宙人生的真理,極力矯正空宗斷滅空的偏執,故名「大乘有宗」。

本宗總取六經十一論為所依。六經中以《解深密經》為本經;十一論中以《瑜伽師地論》為本論;而以玄奘、窺基師徒所糅護法論師等十家之《成唯識論》為綜合。

玄奘盛弘法相唯識主旨,門下受教者頗多,其中以神昉、嘉尚、窺基、普光四人為著名,有玄奘門下四哲之稱。窺基一系由慧沼繼承法脈,續傳智周、如理,其後中國唯識宗逐漸衰微了。直至清末民初,有太虛大師、歐陽竟無…、周叔迦、態十力等居士致力於法相的研究。

基本教義:五位百法、萬法唯識、三性與三無性、五重唯識觀。而修學唯識最終的目標是「轉識成智」,「識」是生死的根本,「智」是清淨佛性。一切境界由於心識的分別作用,而有美醜,好壞、優劣的差別,如果我們能透過唯識理念,調伏自己的心念,再痛苦的事,也能逆來順受,甘之如飴了。唯識學所立的名相基礎,說理縝密,分析透徹,堪稱佛教的心理學。有心學習者,不妨依《成唯識論》之修道次第,逐步探討,必能臻於轉凡入聖的境界。

净土宗:净土宗的历史渊源传自古印度佛教,不过,在古印度净土信仰和念佛法门并未成为一个专门宗派。净土法门在中国起步于汉晋时代的东林寺之慧远大师,始于北魏昙鸾,经唐代善导法师(613年~681年)发扬光大。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都接受净土及阿弥陀佛的信仰,但早期的汉传佛教也并不认为净土为一个独立宗派,各个宗派大都各自兼修净土。但到了晋唐之后,净土行者成为了一个独立宗派。因为净土宗的判教理论及组织发展的较晚,不像禅宗、天台宗一样,在一开始就有法脉、传承和组织体系。

净土宗的特色是强调对阿弥陀佛的信仰,透过念诵佛号,得以在死后往生极乐国土。该宗派认为,依赖个人的力量获得彻底解脱十分困难;但若通过日常念佛修行,获得佛力的接引、救援,可以借着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佛教原始就有「正法、像法、末法」的说法,在其他的宗派里,这只被理解为单纯的历史发展理论。但净土宗将末法概念与修行法门结合,并且将其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判教思想。

华严宗: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汉传佛教的流派之一,此宗以《华严经》为所依,故称为华严宗。

以唐朝杜顺和尚者为初祖(据传为文殊菩萨化身)、云华智俨法师为二祖,贤首法藏法师为三祖,清凉澄观法师为四祖,圭峰宗密禅师为五祖。宋朝加入马鸣、龙树而为七祖。实际创始人是法藏,但传统上以龙树菩萨为初祖。因法藏受封贤首国师,故此宗或称为贤首宗。

华严宗的主要教理有「法界缘起」及「四法界」。而华严宗的判教,法藏主张五教说,把佛陀一生的说法依解说的义理深浅分为「小」、「始」、「终」、「顿」、「圆」五教。在判教上尊《华严经》为最高经典,并从《华严经》的思想,发展出法界缘起、十玄、四法界、六相圆融的学说,发挥事事无碍的理论。此派从盛唐立宗,至唐武宗灭佛后,逐渐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