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的各种文化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2.三元节。上元节为正月十五;中元节为七月十五;下元节为十月十五,祀天、地、水官。3.诸神圣诞。玉皇大帝圣诞(正月初九);祖天师张道陵圣诞(正月十五);邱祖圣诞(正月十九);勾陈大帝圣诞(二月初一);文昌帝君圣诞(二月初三);王母娘娘圣诞、真武大帝圣诞(三月初三);财神赵公明圣诞(三月十五);吕祖圣诞(四月十四);关圣帝君圣诞(六月廿四);斗姆元君圣诞(九月初九);妈祖圣诞(三月廿三);许真君圣诞(八月初一)等。4.其他节日:天腊之辰(正月初一);地腊之辰(五月初五);观世音成道日(六月十九);道德腊之辰(七月初七);祖天师飞升(九月初九)等。斋醮科仪在道教官观内,人们常常看到道士们身着道袍,手持法器,吟唱着古老的曲调,在坛场里翩翩起舞,这就是斋醮科仪,俗称“道场”,谓之“依科演教”,简称“科教”,也就是法事。“斋”为斋戒、洁净之意,指在祭祀前,必须沐浴更衣,不食荤酒,不居内寝,以示祭者庄诚。道收此礼,祈禳之初,素食清心,沐浴洁身,谓之“修斋”,初为“积德解愆”,再则“和神保寿”,后为“乐道”、“合道”。道教制定了一整套斋法,全真派道士保持食素,正一派道观在宗教节日均要素食,都是在持斋以奉道。
“醮”的原意是祭,道教继承并发展了醮的祭祀一面,借此法以与神灵相交感。所谓“醮法”,指斋醮法事的程式、礼仪等规矩。“醮”的名目很多,如祈雨九龙醮、正一传度醮、罗天大醮等。斋法与醮法本不一样,后来相互融合,至隋唐以后,“斋醮”合称,流传至今,成为道教科仪的代名词。“斋醮科仪”指醮祷活动所依据的一定法规,一般有阳事与阴事之分,也就是清醮与幽醮。清醮有祈福谢恩,却病延寿,祝国迎祥,祈晴祷雨,解厄禳灾,祝寿庆贺等,属于太平醮之类的法事。幽醮有摄召亡魂,沐浴度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属于济幽度亡斋醮之类的法事。宫观道众每逢朔、望日,重要节日,祖师圣诞,都要举行祝寿、庆贺等典礼,这些常行的仪规统属斋醮科仪。道教禁忌在道教传统中,形成了一些与道教文化相关的禁忌。四不吃:道教徒不吃四种肉食——牛肉、乌鱼、鸿雁、狗肉,因为牛、乌鱼、鸿雁、狗分别代表忠、孝、节、义。道不言寿:道教重生恶死,忌讳询问年龄,所以问老道长高寿是不礼貌的行为。戊不朝真:道教逢阴历天干为“戊”之日(戊子、戊戌、戊午、戊寅、戊申、戊辰),不烧香、不诵经、不朝拜,不建斋设醮。 >
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