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锋无限:一拨炉火沩山悟道 通通魔说仰山相传

Nov18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宝隆寺大殿(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沩山灵佑禅师福州长溪人,俗姓赵,十五岁出家,二十三岁参百丈大师,于一拨炉火而获悟涅槃妙心,得感菩提道果;那次事情的经过非常特殊,像是蓦然发现黄面老子额处的明珠,而获得投身珠的豪光一样,使通体透亮如琉璃,入于“ ... ”的圣境。 事情是这样的: 灵佑禅师立于百丈大师的身侧,大师要他拨拨炉子,看里里面有没有火?灵佑禅师依言拨了一下灰烬,不见炉中有火,便回说道: “没有火!” 大师闻言,亲自拨动炉中灰,于较深处拨得些许,便拿起来给他看,并说道: “你说没有,这是甚么?” 这是一点余烬,但,在生命中定是深藏的,而且也是很重要的;往往也是人们所最容易忽略的,如今,慈悲的百丈大师,很技巧地把这事实告诉了佑禅师,以至促使他在平淡的人生境况中,不致迷惑得永远沦于可怜的失望里。 因此而打开了明智心扉,伸手紧紧地抓住那一丝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不过,这在百丈大师的心目中,认为灵佑禅师虽已经识取了那一丝火星,却没有达到可以燎原的能为;因此,大师提出了祖师们的话来,告诫他说:“祖师说: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祇是无虚妄凡圣等心,本来心法,元自具足,汝今既尔,善自护持。” 照这样“既尔”与“护持”的结言,在宗下的惯例下,应该是说明了“可”的印许;但是,百丈大师并没有就放过他。第二天,师徒二人入山作务,大师似是不经意地问道: “带火来了么?” “带来了!” “在那里?” 灵佑禅师随地拈起一根枯枝,用嘴吹了两下,然后递给大师;大师见了,毫不客气地指责着说: “如虫御木!” 这种判以“偶尔成文”的评语,足以说明灵佑禅师虽然已得一丝星火,却仍不曾把那“火种”培养起来;必须再下一番功夫,才能不是如虫御木,而达星火燎原的炽烈之境。 也由于这样,灵佑禅师才竞竞业业,在行与解二者上同时精进和策励;也由于这样,灵佑禅师才很顺利的发展他的禅事业,甚至上承慧灯,普照天下,而完成五大宗派之一的沩仰宗,成为一代令人崇敬的宗主。 当然,他能成为一代宗主,自有他那不同凡响的思想言论,兹摘部份,以飨贤达与爱好的同参道友。 灵佑禅师上堂示众,他说: “夫道人之心,质直无伪,无背无面,无诈妄心行,一切时中,视听寻常,更无委曲,亦不闭眼塞耳,但情不附物即得。” 这是他对行持上的看法,其次,他对修养上也有独特的见地,他认为: “从上诸圣,只是说浊边过患,若无如许恶觉情见想习之事;譬如秋水澄渟,清净无为,淡泞无碍,唤他作道人,亦名无事之人!” 其次是他对“修悟”的法门上,始终坚持一种看法,他认为: “一个真悟得本的行者,如果到了自知的境界,其实修与不修是两头语;譬如一个初发心的行者,虽然由于时节因缘,一念而顿悟自理,但他仍然存在着无始旷劫的习气,未能顿然清净,必须欲教他净除现业的流动和分别,这样便是修了。” “不要以为别有 ... 教他修行趣向,从闻入理,闻理深妙,心自圆明,不居惑地;纵有百千妙义抑扬当时,此乃得座披衣自解作活计。以要言之,则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若单趣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这在教内行者是一些修悟的门窍,而在教外,无论治学待人,同样是一些必须遵循的不二法门;基于随身流转的“如来藏识”,蕴藏着无始以来“旷劫业力”的因素,都必须靠时日才能清净识田,所以任万变也不离一个“变”字。这个变字的基本理论,正是灵佑禅师在百丈大师那里,所获得的一丝星火的扩大;经时间与空间培育,他成功地终于让它燎原了。 这就是多少思想家耗尽无穷脑力和心力,一直在追寻着的“哲理道路”,这条道路告诉了人类中的一切学术思想,通达理想的希望境地,是唯一排除阻障的最好 ... 。 不过,沩山灵佑禅师自从悟道以后,他所获得的那一丝星火,不仅仅是留着自己享用,同时,更毫不保留的传授了给他的门徒;就以仰山来说,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有一次,灵佑禅师在方丈室刚打坐完毕,适巧仰山走进来,他见了这位可爱的学生,有意考验一番,勘察见地如何?便说道: “慧寂(仰山名)!说出你的见地发明来,不要思索,快说!快说!” “慧寂连一个信字都舍弃了,还有甚么好说的!” “那末,你是信了以后才舍弃的?还是根本未信就舍弃了?” “都不是,慧寂只信自己,谁也不信!” “这么说,你只是一个乐于定境的小乘境界中人了!” “也不是!慧寂连佛也舍弃了!” 对话到此,灵佑禅师心中颇为感慰;但是,他仍有些不放心,便进一步问道: “我再问你,涅槃经共有四十卷,你说说看,有多少卷是佛说的?有多少卷是魔说的?” “通通是魔说的!” 这种斩钉截铁的回答,正说明仰山他已承接了老师的火炬,烧光了世人所忌讳的一切障碍,真正达到宗下所讲求的“不立”精神。 这种精神,在哲学的思想体系中,可以说是击破传统,创造境界的最好武器;也正是思想家所不能创造纪元的基本原因。观于现世纪欧洲人的思想发展,为甚么一天天向:大乘佛教“的教义接近;那就是这种创造新纪元的精神,别的任学术思想和宗教教义中没有,唯独佛教的禅宗学理中才能找到! 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