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简介

Aug11

利玛窦简介

时间:2018/08/11 16:27 | 分类:宗教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利玛窦简介

  利玛窦 (Ricci Matteo,公元1552年-1610年)生于义大利中部马切拉塔城(Macerata)的贵族家庭,1571年进耶稣会修道,受同会前辈方济沙威略(Francis Xavier )精神感召来华传教。为准备赴中国传教,利氏至葡萄牙念大学攻读法律、哲学、数学,再从里斯本经印度抵达中国。当时耶稣会远东视察员范礼安(Alessandro Valignano)对中国与日本的传教工作,采取更符合基督徒精神的适应策略,而非对美洲异教徒的征服政策。利氏服膺修会传教策略,对文明古国的知识与道德敬佩有加,把基督精神融入中华文化成为其一生的志业。

  明末外国人在中国不得自由通行,利氏于1582年抵达澳门,后随葡萄牙商人船只赴广州,翌年在另一位耶稣会士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领导下到达当时两广的省会肇庆,在该处住下并学习中文。利氏于1595年首次抵达南京,并于1598年到达北京,1601年(万历二十八年)获准在北京久住。利氏在北京工作直到1610年去世,身后获得神宗皇帝褒奖,赐地安葬于北京。

  利氏除了把四书翻成拉丁文(已佚失)以及其他作品,主要的著作有二:《天主实义》,《天主教远征中国史》( De christiana expeditione apud Sinas)。《天主实义》是一部以中国文人为对象的宣教作品,一方面说明天主教的优点与独特性,另一方面赞美儒家的伦理道德。该书先在朋友间流传,1604年在北京出版,时人争相阅读,乾隆皇帝把该书收入《四库全书》。《天主教远征中国史》是利氏以义大利文写成的回忆录,耶稣会中国传教区会长龙华民(Nicolo Longobardo)为向欧洲人争取认同,请人把该书带回欧洲并译成拉丁文于1615年在德国出版。该书有欧洲中心与对中国思想批评的特色,是了解利氏整体思想的另一条重要的线索。

  利氏的贡献有二方面:文化交流与传播信仰。文化交流层面。利氏来华后以澳门为根据地,引进欧洲先进发明,如:自鸣钟、世界地图、天文仪器、油画与画像,又介绍迦利略(Galileo Galilei)的天文知识,以及麦卡托(Mercator)的地理投影法。二十世纪有些学者批评耶稣会士,墨守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框架,带来过时的科学知识,而非十七世纪普及欧洲的太阳中心论。利氏采地球中心论的宇宙观,有其创世神学的不得已的考量。然而,利氏不只引进科技发明,而且翻译在欧洲求学时所采用,依据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Euclid)集解并增订的《几何原本》。事实上,利氏已经带来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逻辑、数学的演绎推理法,正是当时中国学者所缺乏的知识。传播信仰层面。利氏认为先皈依皇帝,祭天的代表,就可以皈依全国。中国传教的主要障碍就是无法自由传教,因此获得皇帝的认同是当急之务。

  论传教策略,利氏初期随罗明坚借重佛教的策略,穿上袈裟、人称西僧、教堂叫仙花寺;十二年后改变策略,易佛入儒。后人归纳其亲近儒家的传教策略,包括四个重点:

  合儒---强调早期儒家如基督宗教有位格神的信仰。

  补儒---以基督宗教补充儒家没有的天堂、地狱观点。

  超儒---认为基督宗教有神论超越儒家的人本主义。

  附儒---善意解释儒家的敬天祭祖为慎终追远,淡化原罪道理。

  利氏处事谨慎、待人和蔼、学术渊博、记忆力过人,获得时人尊敬,称之为「泰西儒士」;生前曾感化徐光启、李之藻等朝廷高官大员,领洗入教。有人认为利氏没有接近佛、道,十分可惜,可能有实际的困难,值得后人研究。

  总之,利氏以其科学知识及适应策略,进入中国文化与传教,成为后世文化交流与传教 ... 的楷模。利氏1610年死后教务迅速发展,1670年中国教友人数由2500人增加到廿七万人;耶稣会出版的数学、哲学、伦理学等华文著作有一百五十多种,天主教教理书籍数量与此相等。然而,随着中国适应策略与欧洲中心主义的冲突,加上明、清朝代更替带来的思想的改变,产生礼仪之争。康熙于1721年诏令禁止天主教,利氏建树几乎功亏一匮。

  最后,利玛窦的精神特色就是善意对待中华文化,影响所及,后来欧陆思想家如: ... 布朗雪(Malebranche)、莱布尼兹( Leibnitz) 、伏尔泰(Voltaire)等人都极力推崇中华文化,带动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利氏的贡献,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