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封建社会“两种经济”此消彼长

Aug12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浅析封建社会“两种经济”此消彼长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是封建社会自始至终存在的两种经济,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形成此消彼长的关系。

  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在经济学上称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者生产的目标是为了满足自我消费(这里的“自我”主要是指家长制的农民家庭,也包括封建庄园或封建领地、农民村社等),而不是为了交换。中国古时有副对联:“男耕女织,夫唱妇和”,正是这种自然经济结构的写照,故有的也称自然经济为耕织经济。自然经济具有闭塞性特征,易使人们产生狭隘和保守意识。商品经济是指生产者不是为自我消费,而是直接为了交换而生产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一种面向市场的经济。商品经济具有开放性和外向性的特点,要求买卖、借贷、雇佣都自由、平等,使人们具有民主意识,形成契约关系。商品经济进入 ... 社会后才占统治地位。

  所谓“两种经济此消彼长”,实质上是指商品经济逐步侵蚀自然经济,使人们需求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逐步依赖市场,而且依赖的程度或成分不断地加强和增加,而“自给自足”的程度或成分不断削弱和减少。中学历史课本是通过商品的发展和城市性质变化的历史对照描述来体现这种消长的。如我国的战国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兴盛起来。具体表现在:第一,商品种类繁多。北方的马匹,南方的象牙,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在中原的市场上都可以买到。第二,封建城市兴起。一些诸侯国的都城如临淄、邯郸、大梁、郢等,聚集了很多人口,商业很繁荣,发展成为新兴的封建城市。这些城市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中心,城市里有贵族的宫室,又有买卖的场所。”而到了明代:“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这表现在:第一,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入市场,品种达200多种。第二,全国出现了30多座较大的城市。这些城市或为手工业生产中心,(高中历史 www.lishixinzhi.com)或为繁华的市场,或为对外贸易港口。第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朝后期,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前面谈战国时期的商业,虽然没有对体现商业发达的货币这种交换手段的介绍,但在秦朝“统一货币”中已提到战国时期的各种铜币(注:我国商代晚期就出现了铜贝,这是人类史上最早的金属货币)。所以,战国时期的商业并非“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从课本描述两个时期商品经济状况的对照看,货币的发展与流通量增多;商品种类繁多,且奢侈品减少;体现一定专业化分工的城市出现,且不再依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这个中心,而独立发展等,正是商品经济的“长”。商品经济发展,密切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对市场依赖程度的增强,需求商品数量的增多等,正是自然经济的“消”。

 

  在封建社会里,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此消彼长,从时间上看是经历着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即使从战国到明代,也长达2000年左右;从程度上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到明代中后期,才在“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的前提下,出现了 ... 的萌芽;从经济基础上看,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仍占统治地位, ... 生产关系仅仅是处于“萌芽”的状态,作为一种与建经济基础并存的经济基础,处于弱势,因为封建生产关系顽强地阻止自然经济的“消”也就严重地阻碍着商品经济的“长”。但从历史发展的总的趋势看,商品经济是不断地侵蚀自然经济的,而且作为一种新的虽然是弱势的经济基础,它也逐步动摇着旧的上层建筑。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衰落,正是它的作用。它也决定着新的上层建筑的产生,如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的产生,反封建的文学艺术的出现,等等,这些又保护与促进商品经济的“长”。正如 ... 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 ... 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 ... 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 ...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