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博闻强记 晋朝就有声音共振的故事

Oct30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有个成语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最早的出处是张华的《鹪鹩赋》,赋中形容鹪鹩这种小鸟“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 >   魏晋时的老庄之学很盛,“竹林七贤”就是这一门学问在当时的代表。张华也不能例外,他学老庄最著名的成就是一篇《鹪鹩赋》。> >   鹪鹩(音“交辽”)是一种小鸟,“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其羽一无可用,其肉也非美味,随遇而安、自得其乐。雄鹰因为擅猎而被人驯化,鹦鹉因为能言而被人囚禁,鹪鹩却因为一无可用,得以自在逍遥。> >   张华以为鹪鹩“无用”而得全生,但他万万不会想到,1700年后的中国人,什么东西都是可以当成美味来吃的,像鹪鹩这样的野生小鸟,说不定因为“壮阳”之效而被中国人大快朵颐。> >   张华用鹪鹩宣扬的知足常乐和洁身自保的观念,与庄子的保命哲学如出一辙,但是不久,张华就被推荐到了朝廷中,先任魏国的中书郎,晋开国后,又拜为黄门侍郎。这个结果,应该与他的岳父有些关系。> >   张华的记忆力特别强大,简直就是过目不忘,世人凡有所问,无不对答如流。对了,“对答如流”这个成语也出自张华。> >    张华还博闻强记,更难得的是在那个年代他懂得不少科学道理。有户人家有一个铜盆,早晨和晚上不敲自鸣。人人以为有了妖怪。张华说:“哪有什么妖怪?这是 因为皇宫里有一口钟,厚薄和这个铜盆一样,宫里每天早晚要敲钟,振动频率和这个铜盆一样,所以它也跟着响,这叫做共振。如果把这个铜盆锉薄一些,它就不会 再响了。”> >   铜盆的主人将信将疑,试着把铜盆锉薄了些,果然从此再没有响过。张华的名声因此而传开了。> >   张华一度被荀勖、冯这两个家狄陷害排挤,失掉了官位,赋闲在家。小人陷害反倒成全了张华,他趁这个机会,把过去搜集到的许多珍贵奇异的资料和荒诞离奇的传说,整理为《博物志》400卷,可谓开志异文学的先河。> >   真正有才能的人就是这样,小人对他的打击和排斥阻碍的仅仅是他的仕途,但在学术作品上,反倒往往成全了他。> >   张华不是士族出身,所以对其他庶族中有才华的人也没有排斥情绪,愿意给他们展示才华的机会。撰写《三国志》的陈寿就是得他照拂的人之一。> >   陈寿在原来的蜀汉因为不拍宦官黄皓的马屁,而屡屡被谴责排斥。陈寿的父亲去世后,按当时的礼法,父母死后三年不得接近女性,但陈寿因病叫一个婢女为自己调药,被人看到了,传扬开来,立刻被当时的道德愤青们痛加谴责。以致改朝换代多年后,陈寿也不能出仕为官。> >   所谓的孝道礼法就是这样荒唐,就像后来人们喊“万岁”表忠心一样,永远“左”得没边。开始喊“万岁”的挺得宠爱,后来有人喊“万万岁”,就显得喊“万岁”的不够忠心了。> >   “左”,是没有止境的。苏联时期,斯大林讲话后,全场起立“雷鸣般的掌声”,没有人敢首先停下来,有时对鼓掌竟然长达几十分钟,直到有人累晕。> >   中国的孝道礼法就是这样的东西,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一个比一个残忍,为了保证老娘有充足口粮,竟然想到了把自己的儿子活埋以节省粮食的主意。> >   张华是第一个停下鼓掌的人,他大胆推荐陈寿担任著作郎,使他得以完成皇皇巨著《三国志》,陈寿病死后,张华又派人到陈寿家誊写这部巨著,《三国志》流传后世,张华居功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