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面临部属搞小团体,为什么康熙开创了帝国、慈禧却让清朝灭亡?

Aug10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职场团队合作里,最忌讳的应该是搞小团体吧!小团体不仅在意见分裂时会引起对立,也会在业绩竞争时互扯后腿,情况最恶劣时,还有可能让优秀团队跳槽,使公司遭受莫大损失。

  古人很早就意识到这种小团体的派系斗争,把它称之为「朋党」,但很有趣的是,古人也曾想釜底抽薪根本杜绝,但无论用什么手段,都只会引发更多祸乱,所以欧阳修在<朋党论>中这么写着:「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也就是说,这些帝王想办法根治的结果,最后都导致亡国。

  消灭小团体既不可为,那有没有可能反过来利用呢?是可以的,欧阳修这么说:「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也就是小团体是否为祸,完全看君王如何分辨其属性,但究竟该怎么作呢?古代将相帝王早已为我们提供绝佳范例,如雄才大略的康熙,只是,也有弄巧成拙反而断送大好江山,像祸国妖妇慈禧。

  康熙用良性竞争处理党争,必要时当机立断

  康熙年少即位,好不容易处理掉跋扈的权臣鳌拜,接下来的烫手山芋,就是索额图与纳兰明珠之争。这两个人都是皇亲国戚,两人一向不对盘,再加上为了巩固权势,两人结党营私,逐渐形成 ... 和长子党两大阵营,对康熙而言,这两人都是自己的左臂右膀,朝中大臣也都各自依附,一处理不好,可是会动摇国本的,那康熙是怎么处理的呢?

  首先,康熙利用了两派的竞争意识,分别委以重任,双方人马因此把首要目标放在完成康熙交办任务,既是力求表现,就不会着眼于攻击构陷,这就让整个朝政向良性竞争发展;而康熙并非只会奖励有功,对于办事不力的人也会严惩,严惩时不是无的放矢,也不会波及无辜,这就让两党致力于将差事做到滴水不漏,同时又要在执行过程中避免落人口实。

  像是在俄国侵扰边境之时,康熙用索额图斡旋,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解决中俄边境问题,这让索额图大大的扬眉吐气;然而,在三藩的处置上,索额图极力反对撤藩,以免在国基未稳之时引发战乱,但纳兰明珠却力主撤藩,认为就算引发叛乱,也要永绝后患。此时康熙采纳了后者的意见,果然引发三藩之乱,大清被叛军攻下半壁江山,当时索额图等人趁机追究责任,要求康熙 ... 纳兰明珠以谢天下,但康熙却打脸索额图说:「撤藩是朕的主意,与明珠有什么相关?」这番话让索额图为之一窒,因为再继续追究下去那就摆明说皇帝的不是了,于是只能摸摸鼻子,不了了之。

  康熙的连消带打,维持了两党势力平衡,又让彼此良性竞争。然而,当党争日益炽烈,战火延烧到继承人之争时,康熙又该怎么处理呢?康熙是当断则断,而且手段雷厉风行。

  康熙27年,康熙发现纳兰明珠和皇长子胤褆图谋不轨,企图废除皇太子的储君之位,他当机立断,革去明珠大学士的职务,相关党羽一并罢黜贬抑,照理来说,图谋不轨可是要 ... 头的,但他却没有要明珠的命,这是因为他还要用明珠来制衡索额图的一党独大,果然,索额图一见明珠倒台,纷纷上奏穷追猛打,但康熙不仅没有多所株连,甚至后来还起用明珠。

  后来局势逆转,索额图见纳兰明珠一党已经不成威胁,便和皇太子胤礽加紧筹划,图谋大位,康熙察觉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派人将索额图以「议论国事,结党妄行」之罪名拘禁起来,不久后处死,而相关党羽不是被处死,就是流放。这一下,康熙的快刀斩乱麻不仅避免老臣把持国政,还为大清培养新任班底,成功进行人才汰换,这等远见与手法,堪称是处理党争的最佳典范。

  慈禧以恐怖平衡处理党争,操弄结果是下诏罪己

  慈禧在辛酉政变中将权力从八大臣那边夺来之后,就开始垂帘听政,此时的她接连面对太平天国、捻乱及回变的威胁,心中很是忧烦,因为连丈夫咸丰都治不好了,自己又该如何处置?

  此时 ... 的团练武装抵挡太平军的捷报频传,让她有了新的主意,就是大胆起用 ... ,因为自己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太平军起义;而要解决太平军祸患,就必须重用 ... ,这样的作法虽违背「重满抑汉」的祖制,但却能有效解决自己以太后身份垂廉听政的窘境,至于 ... 势力扩张之后的隐忧,等日后再说,因为自己连八大臣都能扳倒,又何惧连气候都还不成的 ... ?

  慈禧因而大胆起用曾国藩等人,这些 ... 也确实没让她失望,顺利攻克太平天国,然而打下天京的曾国藩,却引起她的忌惮,因为她曾密令曾国藩将太平国的「圣库」缴回,但曾国藩事后却以全数销毁为由,连一两都没上报,于是慈禧为了打压日益坐大的湘军,也为了钳制曾国藩,另外派了马新贻来接任原本是曾国藩应该担任的两江总督,这就引起了湘军的不满,而后有了清末四大疑案之一的「刺马案」。

  所谓的「刺马案」,是指两江总督马新贻遭到刺客暗 ... 一案,凶手是抓到了,但目的为何?审讯后说辞反覆,始终莫衷一是。尽管有很多种说法,但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这是湘军派人行刺马新贻的结果。很显然,在这次事件中,慈禧的打压并未得到效果,于是不得已屈从湘军,改派曾国藩接任两江总督,这也让东南地区自此为湘军所把持。

  失败了的慈熙并未气馁,她仍然试图打压她一手扶持起来的湘军,此时一件民间命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让她有了绝佳机会来处理与湘军的党争,而且获得空前的胜利。

  这个疑案中的男女主角,出身其实都很低微,但为什么会搬上台面,甚至变成朝廷派系斗争呢?其实跟慈禧的处置有关。当时小白菜的丈夫暴毙身亡,被家人认定是小白菜所为,一状告到县衙,知县刘锡彤严刑拷打,小白菜因而屈打成招,承认与举人杨乃武谋 ... 亲夫,杨家人几次申诉不成,只得进行所谓的「京控」,也就是上京告御状。随着案情不断升温,这个疑案变成官场的派系斗争,支持杨乃武的浙 ... 官员,与支持刘锡彤的两湖派大臣,彼此争锋相对,朝廷内外官员几乎都被迫选边站,而慈禧获知之后,不是责成相关官员明察秋毫,反而利用此案打压曾国藩所属的湖南派。

  审讯结果最后还给杨乃武与小白菜一个清白,但慈禧却借机将30多名官员 ... 查办,其中多数为湘军体系,湘军经此打击,元气大伤,不再成为慈禧威胁,宣判出炉时,围观群众以为沉冤得雪,高声欢呼,谁知道,真正欢呼的却是隐藏在背后操弄的慈禧。

  光绪亲政后推行「戊戌变法」,慈禧认为变法维新有违祖宗家法,光绪大逆不道,才会与守旧派大臣发动所谓的「戊戌政变」。政变的结果是,百日维新失败,光绪失去自由,慈禧重新掌权,这一段过程,也被称为帝后党争,慈禧再次于党争中占上风。

  只是这次的胜利,也让大清步向危亡的命运,因为外国人对慈禧的操弄多所谴责,慈禧忿忿不平,为了与外国人对抗,起用义和团,以民气可用,放任义和团发动庚子拳乱,但这回结果却引发八国联军,慈禧仓皇挟带光绪离京,途中为了收拾人心,还发出「罪己诏」,只是这等权宜终究不能挽救大清的颓圮,在慈禧过世没多久,大清也走向末路。

  因此,真正睿智的老板,不会阻止手底下的人建立小团体,因为他们明白,要能在事业版图更上层楼,就必须要有优秀团队,他们也清楚小团体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会尽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使党争走向良性竞争,只要应对得宜,谁说小团体不能是建功立业的好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