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大司农、经学家郑众简介,郑众与郑玄什么关系

May06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人物生平

致力学术

郑众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经学家郑兴学习《春秋左氏传》,由于努力学习,通晓《三统历》、《易经》和《诗经》,作有《春秋难记条例》。并在当时知名。曾推辞太子刘庄(汉明帝)和山阳王刘荆的征召。

出使匈奴

汉明帝永平初年(58年),郑众获司空府辟命,因通晓经典任给事中。后来迁任越骑司马,并留任给事中。

永平七年(64年),北匈奴单于派使者要求和亲,明帝便在次年命郑众持节出使北匈奴。郑众到北匈奴后,匈奴人要求郑众向单于下拜,但郑众不肯。单于因而大怒,将他软禁,并不给他食物,意图这样逼郑众屈服。但郑众拔剑发誓,宁死不屈,单于恐怕真的逼死郑众才不再威逼,更派使者随同郑众回洛阳。

当时南匈奴的须卜骨都侯等人知道东汉与北匈奴有使者往来,心生仇怨,打算叛汉,于是派遗密使到北匈奴,要他们出兵支援。当时郑众正出使,怀疑有事发生,于是等候,果然遇到须卜派遣的密使。郑众回国后建议朝廷置大将防止南北匈奴互相联络。朝廷最终设立度辽营,置度辽将军一职,屯驻于五原郡的曼柏。

屡辞获罪

郑众回国后,朝廷又议论是否应该再派使者出使北匈奴,郑众上书反对,认为北匈奴的意图是要分化南匈奴,阻止西域各国向东汉靠拢,更令北匈奴等北方诸国更不肯向东汉臣服;又认为如果没有新设的度辽将军威慑,此举势必令内迁的南匈奴作乱,对边疆影响甚大。但明帝坚持,并再从郑众出使,郑众又以曾被北匈奴单于以武力强逼下拜,此行若最终匈奴成功逼令他下拜,这会有损东汉国威。但明帝不听,郑众不得已要出发,但在路上仍接连上书争辩。明帝最终下诏严厉责备郑众,并追还他再交付廷尉治罪。但郑众当时因遇到大赦而获赦归家。

破敌守边

及后明帝接见从匈奴来的人,都问到郑众与单于争持下拜之礼的情形,而对方都说匈奴人都流传郑众气概强而勇敢,连苏武也比不上。明帝便召郑众为军司马,与虎贲中郎将马廖共同进击车师国。到敦煌后,拜中郎将,出守西域。当时匈奴曾与车师联军围困戊己校尉,郑众曾率兵营救。

郑众后转任武威太守,下令修护边境防备设施,令边族不敢来犯。后来再调任左冯翊,亦有治迹。

位列九卿

建初六年(81年),郑众升任大司农。任内反对汉章帝重设盐铁官,重行盐铁专卖。章帝下诏严厉责备郑众,甚至被人弹劾,但郑众仍然坚决反对。最终章帝仍然决定重设盐铁官。郑众为官以清廉正直而闻名。

建初八年(83年),郑众在任内逝世。

主要成就

经学

郑众十二岁时随父研习《左氏春秋》,他广泛研读经学著作,学识渊博,对于儒学经典几乎无所不晓。入仕后,除忙于公务和讲学授徒外,他仍致力于经学研究。因年代久远,当时的人对《左氏春秋》中的许多内容难以理解,对同一句话甚至同一个字都有争议。郑众决定对《左氏春秋》详细注解,一字一句地深入研究,对书中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作解释说明。他皓首穷经,倾注大半生的心血,终于完成对《左氏春秋》的注解。他所作的注书以广博而著称,受到人们的追捧。晚年曾奉诏作《春秋删》十九篇。《全后汉文》录有其作品。

...

郑众曾与虎贲中郎将马廖共同进击车师国。其后出守西域,并率兵解救被匈奴围困的戊己校尉。

外交

永平八年(64年),郑众出使北匈奴。他拒绝向北匈奴单于下拜,保全气节而回。其后北匈奴使者亦称“匈奴中传众意气壮勇,虽苏武不过”。

历史评价

马融: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钱时:郑众立志坚确,发言正大,真可垂戒于后,岂特免祸于一已而已哉。

陈元靓:经礼三百,垂世作程。仲师为训,其义难明。周官先牵汉室名卿。元封班庆,茂爵斯荣。

爱新觉罗·胤G:郑众、卢植、服虔、范宁守一家言。

蔡东藩:郑众出使匈奴,抗礼不屈,幸得脱身南归,是固可谓不辱使命者矣。明帝必欲令众再往,是使之复入虎口,于国无益,于身有害,无惑乎众之一辞再辞也。况众已具陈情迹,言之甚详,而明帝犹未肯听纳,强迫忠臣于死地,果胡为者?及召还系狱,嫉众违命,微虏使言,则罪及忠臣,几何不令志士短气耶?

逸闻趣事

守正不屈

汉光武帝建武(25年—56年)年间,皇太子刘庄(即后来的汉明帝)和山阳王刘荆曾命虎贲中郎将梁松以缣帛聘请郑众,因其通晓经义而让他出入皇宫。但郑众以太子无外交之义和藩王不宜私下结交宾客为由拒绝。梁松以这是太子和山阳王的意思,不可违逆而劝郑众答应,但郑众宁愿坚守法规而死都不愿犯禁。太子和山阳王听到后都感到惊讶,但都不再强逼。永平四年(61年),梁松因事下狱处死,很多宾客都受牵连,而郑众就没有受影响。

贾精郑博

汉章帝时,名儒贾逵为《左氏春秋》作注。其后,经学家马融也打算为此书作注。为吸收前人成果,他仔细研究郑众与贾逵的注本,认为这两个注本各有所长,贾逵的精而不博,郑众的博而不精,要想做到既精深又广博,自己又无法能超过他们。所以,他便放弃再为此书作注。

后世地位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诏令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包括郑众。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追封郑众为中牟伯,仍从祀孔庙。

史书记载

《东观汉记·卷十五·传十》

《后汉书·卷三十六·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