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婚姻

Sep14

李白的婚姻

时间:2018/09/14 17:38 | 分类:历史人物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李白的婚姻

  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或者可以说有过四段婚姻生活。从文献记载看,大致情形是这样的:李白的第一、四段婚姻是较为正式的,中间两段似乎只是同居;第一、四两段婚姻的对像都是有来历的妇人,她们的祖先都曾经做过权重一时的宰相。中间两段婚姻,前者只知其姓刘,后者只知道是一个山东女子,姓氏都没有留下来。李白第一、四段婚姻,不是常见的男婚女嫁形式,而都是“ 女婚男嫁”-- 李白做的是上门女婿,即入赘女家。四段婚姻生活,李白当然是得到过不少快乐的,但是,烦恼也实在不少。李白第一次结婚,是在二十七岁。婚姻的对像是安陆(在今湖北省)的许氏。许氏出身高门望族,其祖父许圉师曾经做过左丞相。许圉师的父亲许绍更是了得,跟唐高祖李渊同过窗,后来被封为安陆郡公。许圉师因为小儿子许自然打猎时 ... 了人,为抵罪遭到贬谪。但是,百年之间,许家一直是簪缨满门,相当兴旺的。李白这一次结婚,居间搭桥牵线的是一位姓孟的州县副职官员(少府)。李白何以能够高攀上这一门亲事呢?文献没有明确的记载,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看法。猜测起来,有多种可能。从许家角度讲,一是可能许氏形貌不佳,年岁不小,再不结婚将有老死闺中的危险;二是李白条件不错,会剑术,会作诗写文章,相貌堂堂。从李白方面讲,可能主要是为了方便进入上流社会,谋取仕途晋身的机会,实现他“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 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 的政治抱负。李白生于西域,长于西蜀,身世不详,来历不明,甚至有可能是胡人(陈寅恪先生有此说)。要想跻身唐王朝的统治集团,这样的身份显然是不行的。因此,他要通过婚姻改变身份,取得通行证,同时也能拥有一份像样的入仕人际关系资源。但从后来的情况看,李白的这一动机,基本上是落了空的。

  许家小姐倒是一个有很高文化修养的大家闺秀。不愧为相门之女,婚后有许多关于他们夫妻的故事。据宋长白的《柳亭诗话》记载,有一次李白写了一首《长相思》给夫人看,最后一句诗是:“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这位相门小姐看了微微一笑,说你读过武后的诗吗?我背给你听:“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看取石榴裙” ,李白听了好没面子,本来想在夫人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才华,现在反被看出自己模仿的痕迹。可见这位相门之女非比寻常。由此也可见,他们的夫妇关系,还是颇恩爱的。李白跟这位许氏夫人大约生活了十三年,生有一女一儿。女儿名平阳,儿子小名明月奴,后改名为伯禽。许夫人大概死于开元二十八年 (740 年) ,当时李白四十岁,还正在南阳游玩。李白后来带着儿女,移居东鲁(今山东济宁)。

  李白在第一段婚姻期间,大部分时间过着类似隐居的生活。住在安陆白兆山桃花岩,造了石头房子,开垦山田。耕种之余,每天读读书,时常呼朋唤友一起赋诗、饮酒。应该说,日子过得很写意。估计前半段时间,夫妻的关系还是可以的。后半段时间,李白忽然频繁离家外出,有时候是为了寻找做官机会,有时候是为了寻访名胜古迹。合理想像一下,李白夫妻的关系可能 有了变化。

  这一段婚姻,最让李白烦恼的是入赘一事。入赘,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一直被认为是不光彩的事情。《汉书‧ 贾谊传》有“ 家贫子壮则出赘” 的话,可知是穷人家孩子的一种不得已的出路。即使他是胡人,传统观念相对淡薄一些,但是,从李白内心讲,显然是不情愿的。这种烦恼心思,他的一些诗文中有所流露。例如,《少年行》一诗的“ 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 ,《邺中赠王大人》一诗中的“ 投躯寄天下,长啸寻英豪” 、“ 富贵吾自取,建功及春荣” 等诗句,都不难品味出李白的苦恼心情。

  正如上述,许氏病故之后,李白带着儿女移居东鲁。李白自己说移居东鲁的原因是“学剑” .《五月东鲁行》中所谓“学剑来山东” .这当然是诗人在吹牛,实际情况应该是为了生计,投靠亲友。李白的家族,大部分定居在山东。这大概就是后来杜甫等人称李白为山东人的由来。到了山东不久,李白一位名叫李冽的堂弟(当时做兖州长官佐副的官职),帮助李白续娶了一位刘姓妇人。这位刘姓妇人,不是一个浪漫之人,她对李白的诗歌完全不感兴趣,对李白整天只知道饮酒作诗、高谈阔论而不懂得挣钱养家,让她过上吃北风的生活,很快就感到了不满乃至厌恶,二人关系,终于以离婚了结。

  据说对这姓刘的“ 不贤” .李白很气愤,写了一首《雪馋诗赠友人》斥 ... 这个女人,说: “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疆疆( ?) ;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鹊之奔奔,坦荡君子,无悦簧言” .这样斥 ... 自己妻子的诗,大概在我国诗坛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然而,作为丈夫,李白自己也说过,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他自己说:“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嫁与李白妇,何如太常妻” 《赠内》。嫁给这个又没钱又整年不见人影的李白,已经很委屈了,还要挨这样的毒 ... ,这实在不公平了。不过,李白有时似乎也会换位思考,对她的行为也有所理解,他想像她“ 落花寂寂入青苔” ,生活很寂寞,难怪她有怨言。他用“ 去妇” 的口吻写了《去妇吟》,为这位大胆离去的人妇的行为辩护:“ 古来有弃妇,弃妇有归处,今日妾辞君,辞君遣何去?本家零落尽,恸哭来时路…… 幽闺多怨思,盛色无十年,相思若循环,枕席生流泉,…… 及此见君归,君归妾已老,物情恶衰贱,新宠方妍好…… 岁华逐霜霰,贱妾何能久…… 余身欲何寄,谁肯相牵攀。……” 他站在女方的立场说话: “你不回家,我也有权利走”。从这里倒也可以看出李白有男女关系较为平等的观念。看到女方也应该有自己的生理与感情需求,不是一味指责谩 ... 。更令人感动的是,李白还进行自我反省,他在诗的最后写道: “ 忆昔初嫁君,小姑方倚床,今日妾辞君,小姑如妾长,回头语小姑,莫嫁如兄夫。”

  他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模拟嫂嫂的口吻对小姑说,“ 今后你嫁人,可千万不要嫁给像你哥哥那样的人啊” .

  跟刘氏的这一段婚姻生活,李白无疑是很郁闷的。他的远大理想,他的诗酒山水之乐,一定都曾经遭受刘氏无数次的奚落、嘲笑和痛 ... 。后来他在诗中把刘氏比作 ... 朱买臣妻子,足以证明。这一时期,李白的痛苦也曾多次在诗篇中流露出来。《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中的“ 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 、“ 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 等诗句可以看到,李白不切实际的言行举止,遭到了鲁人的讥笑。《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最后四句,“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显然是跟刘氏离婚之后,李白郁闷心情的一次大释放。

  这是天宝元年(742 年)的事,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征召李白入京,李白以为从此一去,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于是,借着这一首诗,发泄了胸中积蓄的怨气。如果说那位挨 ... 的“ 去妇” 还有个姓氏,我们还知道她姓刘,那么,李白在山东的那位妾,就连一个姓都不知道了。这位“ 鲁一妇人 ” ,为李白生了一个儿子。就是颇黎(玻璃)。取其纯净闪亮之意。又有个小名叫天然,希望他自由自在地成长。李白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就像他的诗句,是很有个性的。可惜,李白不久就又远走高飞,与家人天各一方,一门散百草,从此再也没有相见。颇黎(玻璃)的命运,也成了一个永久的谜。

  李白这段( 第三段 ) 婚姻,妇人只是妾,并未扶正。这位妇人原来是李白的一个邻家女子,可能是李白看上她的姿色之后,再想办法纳为妾的。李白有一首《咏邻女东窗下海石榴》诗,专门表现诗人对这女子的爱慕之情:

  “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 .

  从这首诗看,李白很可能经过了一个暗恋、苦恋、追求的恋爱过程。如果把这一段婚姻理解为李白的自由恋爱,未尝不可。之所以是纳妾,而不是娶为正室,原因可能是这位邻家女子只是普通民女,按照唐律,属于士大夫阶层的李白不得将其娶为妻子。这位连姓氏都没有留下来的妾,下落如何,是一直跟着李白生活,还是离婚、夭折了,都不得而知。

  李白的最后一任妻子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他们结婚的地点在宋州(今天河南商丘一带),时间应是天宝十二载(753 年)之前,李白 50 岁左右。今天可以看到不少李白写给这位宗氏妻子的诗歌体书信和他代替妻子写给自己的诗歌,仅天宝十四载就有《秋浦寄内》、《自代内赠》、《秋浦感主人寄内》等,诗中饱含着思念之情。由此不难想像,宗氏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妇人,李白对她是相当有感情的。宗氏妇人基本上是跟李白偕老了的。安史之乱期间,两人离多聚少。李白因为曾从永王李璘,被关进监狱,定为叛逆罪,长流夜郎。其间,宗氏夫人利用其家族关系,设法搭救。李白被赦免返回之后,两人曾经重逢聚首。李白61 岁那年,曾亲自送宗氏去庐山拜访尼姑。宗氏跟李白一样,都是狂热的道教信徒,两人都向往得道成仙,可谓志同道合。比较而言,李白跟宗氏夫人在一起的十来年时间,应该是比较和谐的。

  注:本文资料部份来自新疆都市报转载的〝《歌者的悲欢:全面解读唐代诗人》,作者丁启阵〞。部份来自网络。

  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或者可以说有

  过四段婚姻生活。从文献记载看,大致情形是这样的:李白的第一、四段婚姻是较为正式的,中间两段似乎只是同居;第一、四两段婚姻的对像都是有来历的妇人,她们的祖先都曾经做过权重一时的宰相。中间两段婚姻,前者只知其姓刘,后者只知道是一个山东女子,姓氏都没有留下来。李白第一、四段婚姻,不是常见的男婚女嫁形式,而都是“ 女婚男嫁”-- 李白做的是上门女婿,即入赘女家。四段婚姻生活,李白当然是得到过不少快乐的,但是,烦恼也实在不少。李白第一次结婚,是在二十七岁。婚姻的对像是安陆(在今湖北省)的许氏。许氏出身高门望族,其祖父许圉师曾经做过左丞相。许圉师的父亲许绍更是了得,跟唐高祖李渊同过窗,后来被封为安陆郡公。许圉师因为小儿子许自然打猎时 ... 了人,为抵罪遭到贬谪。但是,百年之间,许家一直是簪缨满门,相当兴旺的。李白这一次结婚,居间搭桥牵线的是一位姓孟的州县副职官员(少府)。李白何以能够高攀上这一门亲事呢?文献没有明确的记载,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看法。猜测起来,有多种可能。从许家角度讲,一是可能许氏形貌不佳,年岁不小,再不结婚将有老死闺中的危险;二是李白条件不错,会剑术,会作诗写文章,相貌堂堂。从李白方面讲,可能主要是为了方便进入上流社会,谋取仕途晋身的机会,实现他“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 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的政治抱负。李白生于西域,长于西蜀,身世不详,来历不明,甚至有可能是胡人(陈寅恪先生有此说)。要想跻身唐王朝的统治集团,这样的身份显然是不行的。因此,他要通过婚姻改变身份,取得通行证,同时也能拥有一份像样的入仕人际关系资源。但从后来的情况看,李白的这一动机,基本上是落了空的。

  许家小姐倒是一个有很高文化修养的大家闺秀。不愧为相门之女,婚后有许多关于他们夫妻的故事。据宋长白的《柳亭诗话》记载,有一次李白写了一首《长相思》给夫人看,最后一句诗是:“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这位相门小姐看了微微一笑,说你读过武后的诗吗?我背给你听:“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看取石榴裙” ,李白听了好没面子,本来想在夫人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才华,现在反被看出自己模仿的痕迹。可见这位相门之女非比寻常。由此也可见,他们的夫妇关系,还是颇恩爱的。李白跟这位许氏夫人大约生活了十三年,生有一女一儿。女儿名平阳,儿子小名明月奴,后改名为伯禽。许夫人大概死于开元二十八年 (740 年) ,当时李白四十岁,还正在南阳游玩。李白后来带着儿女,移居东鲁(今山东济宁)。

  李白在第一段婚姻期间,大部分时间过着类似隐居的生活。住在安陆白兆山桃花岩,造了石头房子,开垦山田。耕种之余,每天读读书,时常呼朋唤友一起赋诗、饮酒。应该说,日子过得很写意。估计前半段时间,夫妻的关系还是可以的。后半段时间,李白忽然频繁离家外出,有时候是为了寻找做官机会,有时候是为了寻访名胜古迹。合理想像一下,李白夫妻的关系可能 有了变化。

  这一段婚姻,最让李白烦恼的是入赘一事。入赘,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一直被认为是不光彩的事情。《汉书‧ 贾谊传》有“ 家贫子壮则出赘” 的话,可知是穷人家孩子的一种不得已的出路。即使他是胡人,传统观念相对淡薄一些,但是,从李白内心讲,显然是不情愿的。这种烦恼心思,他的一些诗文中有所流露。例如,《少年行》一诗的“ 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 ,《邺中赠王大人》一诗中的“ 投躯寄天下,长啸寻英豪” 、“ 富贵吾自取,建功及春荣” 等诗句,都不难品味出李白的苦恼心情。

  正如上述,许氏病故之后,李白带着儿女移居东鲁。李白自己说移居东鲁的原因是“学剑” .《五月东鲁行》中所谓“学剑来山东” .这当然是诗人在吹牛,实际情况应该是为了生计,投靠亲友。李白的家族,大部分定居在山东。这大概就是后来杜甫等人称李白为山东人的由来。到了山东不久,李白一位名叫李冽的堂弟(当时做兖州长官佐副的官职),帮助李白续娶了一位刘姓妇人。这位刘姓妇人,不是一个浪漫之人,她对李白的诗歌完全不感兴趣,对李白整天只知道饮酒作诗、高谈阔论而不懂得挣钱养家,让她过上吃北风的生活,很快就感到了不满乃至厌恶,二人关系,终于以离婚了结。

  据说对这姓刘的“ 不贤” .李白很气愤,写了一首《雪馋诗赠友人》斥 ... 这个女人,说: “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疆疆( ?) ;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鹊之奔奔,坦荡君子,无悦簧言” .这样斥 ... 自己妻子的诗,大概在我国诗坛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然而,作为丈夫,李白自己也说过,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他自己说:“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嫁与李白妇,何如太常妻” 《赠内》。嫁给这个又没钱又整年不见人影的李白,已经很委屈了,还要挨这样的毒 ... ,这实在不公平了。不过,李白有时似乎也会换位思考,对她的行为也有所理解,他想像她“ 落花寂寂入青苔” ,生活很寂寞,难怪她有怨言。他用“ 去妇” 的口吻写了《去妇吟》,为这位大胆离去的人妇的行为辩护:“ 古来有弃妇,弃妇有归处,今日妾辞君,辞君遣何去?本家零落尽,恸哭来时路……

  幽闺多怨思,盛色无十年,相思若循环,枕席生流泉,…… 及此见君归,君归妾已老,物情恶衰贱,新宠方妍好…… 岁华逐霜霰,贱妾何能久…… 余身欲何寄,谁肯相牵攀。……” 他站在女方的立场说话: “你不回家,我也有权利走”。从这里倒也可以看出李白有男女关系较为平等的观念。看到女方也应该有自己的生理与感情需求,不是一味指责谩 ... 。更令人感动的是,李白还进行自我反省,他在诗的最后写道: “ 忆昔初嫁君,小姑方倚床,今日妾辞君,小姑如妾长,回头语小姑,莫嫁如兄夫。” 他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模拟嫂嫂的口吻对小姑说,“ 今后你嫁人,可千万不要嫁给像你哥哥那样的人啊” .

  跟刘氏的这一段婚姻生活,李白无疑是很郁闷的。他的远大理想,他的诗酒山水之乐,一定都曾经遭受刘氏无数次的奚落、嘲笑和痛 ... 。后来他在诗中把刘氏比作 ... 朱买臣妻子,足以证明。这一时期,李白的痛苦也曾多次在诗篇中流露出来。《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中的“ 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 、“ 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 等诗句可以看到,李白不切实际的言行举止,遭到了鲁人的讥笑。《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最后四句,“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显然是跟刘氏离婚之后,李白郁闷心情的一次大释放。

  这是天宝元年(742 年)的事,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征召李白入京,李白以为从此一去,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于是,借着这一首诗,发泄了胸中积蓄的怨气。

  如果说那位挨 ... 的“ 去妇” 还有个姓氏,我们还知道她姓刘,那么,李白在山东的那位妾,就连一个姓都不知道了。这位“ 鲁一妇人 ” ,为李白生了一个儿子。就是颇黎(玻璃)。取其纯净闪亮之意。又有个小名叫天然,希望他自由自在地成长。李白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就像他的诗句,是很有个性的。可惜,李白不久就又远走高飞,与家人天各一方,一门散百草,从此再也没有相见。颇黎(玻璃)的命运,也成了一个永久的谜。

  李白这段( 第三段 ) 婚姻,妇人只是妾,并未扶正。这位妇人原来是李白的一个邻家女子,可能是李白看上她的姿色之后,再想办法纳为妾的。李白有一首《咏邻女东窗下海石榴》诗,专门表现诗人对这女子的爱慕之情:

  “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 .

  从这首诗看,李白很可能经过了一个暗恋、苦恋、追求的恋爱过程。如果把这一段婚姻理解为李白的自由恋爱,未尝不可。之所以是纳妾,而不是娶为正室,原因可能是这位邻家女子只是普通民女,按照唐律,属于士大夫阶层的李白不得将其娶为妻子。这位连姓氏都没有留下来的妾,下落如何,是一直跟着李白生活,还是离婚、夭折了,都不得而知。

  李白的最后一任妻子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他们结婚的地点在宋州(今天河南商丘一带),时间应是天宝十二载(753 年)之前,李白 50 岁左右。今天可以看到不少李白写给这位宗氏妻子的诗歌体书信和他代替妻子写给自己的诗歌,仅天宝十四载就有《秋浦寄内》、《自代内赠》、《秋浦感主人寄内》等,诗中饱含着思念之情。由此不难想像,宗氏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妇人,李白对她是相当有感情的。宗氏妇人基本上是跟李白偕老了的。安史之乱期间,两人离多聚少。李白因为曾从永王李璘,被关进监狱,定为叛逆罪,长流夜郎。其间,宗氏夫人利用其家族关系,设法搭救。李白被赦免返回之后,两人曾经重逢聚首。李白61 岁那年,曾亲自送宗氏去庐山拜访尼姑。宗氏跟李白一样,都是狂热的道教信徒,两人都向往得道成仙,可谓志同道合。比较而言,李白跟宗氏夫人在一起的十来年时间,应该是比较和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