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May1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时间:2014/05/12 11:30 | 分类:文史百科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东欧剧变的实质和方式;东欧剧变的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的解体和原因。

  (二)能力目标

  分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培养运用内因和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的辨证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拨】

  (一)知识引导

  1。东欧剧变

  时间:80年代后期起。

  途径: ... 和工人党的领导人放弃了 ... 道路,实行政治多元化,反对派通过大选取得政权。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概况:①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②除罗马尼亚以外的东欧国家都通过和平方式发生剧变。③民主德国并 ... 邦德国;南斯拉夫一分为五,爆发地区性战争;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原因:①历史原因:长期受制于苏联,照搬苏联模式。

  ②内部原因: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旧框架,酿成危机,使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和 ... 脱离群众。

  ③外部原因:A。戈尔巴乔夫的建设“民主 ... ”纲领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B。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2。苏联解体

  (1)过程:

  1985年:戈尔巴乔夫任 ... ,经济领域改革无法打开局面。

  1988年:进行政治改革,提倡“民主化”、“公开性”,对苏联历史全盘否定,引起思想的动乱。

  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多党制;国民经济开始大滑波;民族分离运动愈演愈烈;党内斗争日趋尖锐、公开化。

  1991年:a。《苏维埃 ... 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表明该联盟要将苏联变为一个松散的邦联。

  b。“八一九”事件,苏共被排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的质变。

  c。《阿拉木图宣言》,表明“独联体”扩大,苏联完全解体。

  (2)原因:

  a。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b。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 ... 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治改革的消极影响。

  c。外部原因:西方 ... 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二)重点、难点

  1。对东欧苏联解体的认识

  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是螺旋上升的。挫折是暂时的。

  ① ... 还处于初级阶段, ... 理论和实践发展不够成熟,大部分 ... 国家经济基础薄弱, ... 建设缺乏经验。西方 ... 势力敌视、遏制甚至企图颠覆 ... 国家, ... 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②实践证明, ... 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 ... 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绝不能拘泥于苏联模式。③苏东剧变仅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 ... 的失败,中国已探索到正确道路。

  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我们应吸取的教训主要有:①一定要抓好执政党的建设。②执政后,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要建设有本国特色的 ... 。④要 ... 和平演变和民主 ... 的侵蚀。

  2。东欧剧变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进程中出现了重大挫折。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其特点是:①来势迅猛,呈多米诺骨牌效应。东欧八个 ... 国家的 ... 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②社会制度发生变化。各国纷纷放弃 ... 制度。③大多通过自由选举的和平方式。仅有罗马尼亚发生 ... 。④东欧版图发生变化。德国实现了统一,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为二。

  3。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两极格局崩溃→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①美国企图独霸世界,西方 ... 国家势力借机向原苏联和东欧地区介人,对继续坚持 ... 的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施加压力。但两极格局结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从而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振兴民族经济。

  ② ... 的力量受到重大挫折,同时,国际 ... 力量(如中国)从挫折中吸取了教训,正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③民族主义思潮抬头→地区冲突、局部战争不断。如波黑战争、车臣危机等问题。

  ④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和平与动荡并存,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仍是争取和平。

  4。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改革的背景:进入70年代后,苏联经济日益衰退和恶化,为了维持苏联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需要进行改革。

  (2)基本理论:在政治改革中,提出建立“人道的、民主的 ... ”。改革不只是“纠正 ... 机制的部分扭曲现实”,“而是要根本改造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

  实质:从根本上否定 ... 。

  (3)实践历程:

  ①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

  ②其次进行政治改革,1988年后进行。

  a。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对斯大林全盘否定和苛刻谴责,否定革命历史,丑化 ... 和 ... ,引起思想混乱。

  b。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③影响:a。经济发展速度接连下滑。b。出现多党,这些党派大多反对 ... 并开始夺权,苏联 ... 失去对俄罗斯联盟(加盟共和国)的领导权。c。民族矛盾尖锐,立陶宛率先脱离苏联。d。苏共党内斗争尖锐化,局面已难以控制。

  5。“八一九”事件

  起因:1991年8月公布了新的联盟条约《苏维埃 ... 共和国联盟条约》,条约从国家性质上抛弃了 ... ,从国家结构上把具有统一国家性质的联邦,变成松散的邦联。此外,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认可, ... 的苏联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八一九”事件爆发了。

  严重的恶果:①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国家大权。②随着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 ... 的职务、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命令停止苏共在军队和国家机关的活动,苏联 ... 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性质因此发生了根本变化。③各共和国的分离势力急剧增长。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使独立国家联合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因此该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的解体。

  “八一九”事变反映了苏联 ... 内所存在的矛盾。事件结局所反映的问题的实质:这一事件历时不到60个小时即告失败,这固然与事件煽动者的计划不周有关,但其实质,则是事件的发起者们也无力应付由事件发生后导致的国内外局势。

  6。“和平演变”问题

  政治上利用“人权”、“民主”等口号干涉内政,培植反对派;在经济上利用经济科技优势诱迫其改变内外政策;在意识形态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思想渗透,从而达到改变社会主

  义国家的性质的目的。

  7。苏联东欧国家和中国 ... 建设和改革的不同点分析

  从建设上看:苏联采取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建设 ... ,即习惯上所说的斯大林模式。东欧完全照搬苏联模式。中国起初也照搬苏联模式;虽然在1956年后开始探索本国建设 ... 的道路,但没有摆脱苏联的模式;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走有中国特色的 ... 道路。

  从改革上看:苏联和东欧在50年代、80年代先后兴起两次改革。前者虽然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但总的来看,是在原体制上的修补,成效不大。后者用“人道的、民主的 ... ”取代科学 ... ;放弃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最终导致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改革失败。中国从1978年开始经济体制改革,重点解决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改革从农村开始,逐渐波及城市,走了一条渐进的改革道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和完善 ... 。结果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 道路。

  启示: ... 建设和改革都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取得成功。

  8。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相似之处和教训

  相似之处:

  ①从原因分析:都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造成的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人民生活没有提高,党和 ... 脱离群众;戈尔巴乔夫背离 ... 原则和政治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西方 ... 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②从性质分析,都由 ... 向 ... 转变,社会性质发生剧变。

  ③从后果分析,都使 ... 遭受重大挫折。

  教训:

  ①必须坚持马列主义,坚持 ... 基本原则和政治方向。

  ③要不断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必须坚持中国“ ... ”原则,并将其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④必须结合国情,坚持有本国特色的 ... 道路。

  【能力提高】

  例   ... 同志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南方国家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 ... 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这说明(    )

  ①苏东剧变后,一种新的强权政治正在抬头。②多极化格局是另一种冷战形式。③冷战的形式结束,但斗争没有停止。④中国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分析:该题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在新情境中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试题材料隐去当前的世界格局,只提供了世界形势的发展趋势,通过阅读材料,结合苏东剧变的影响即可得出正确答案B。

  【点击思维】

  例  苏联、东欧剧变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 ... 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B。 ... 应不断通过改革来完善

  C。 ... 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D。 ... 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 ...

  分析:四个备选项都是苏、东剧变给我们的启示,最大的启示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方面思考。只有不断地改变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不断地完善 ... 制度, ... 才能发展、取代 ... 。正确答案为B。

  学科渗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联1960年——1985年年经济年增长率百分比(根据1985年《苏联国民经济年鉴》)

  1961年——1965年

  1966年——1970年

  1971年——1975年

  1976年——1980年

  1981年——1985年

  6。5%

  7。8%

  5。7%

  4。3%

  3。6%

  材料二:(下面是70年代到80年代苏联的理论口号)“20世纪是 ... 存在的最后世纪,到这个世纪末,将根本没有 ... ,或者只剩下为数不多的 ... 残余。”

  ——摘自瓦尔加《二十世纪的 ... 》,第132页

  材料三:西方反苏 ... 的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并采取种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搅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

  ——摘自1996年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120页

  结合上述材料和课本所学的历史知识,试从经济建设、理论建设、思想建设三个方面对比分析苏联 ... 道路失败、中国 ... 道路胜利的原因。你从中苏 ... 建设一成一败的原因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分析:此题为材料式比较题,为学科内综合题,旨在考查阅读、分析概括能力,要求从经济、理论、思想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中苏 ... 建设成败的不同原因。苏联 ... 失败的原因,题目中的三则材料已作了提示,可对应找出有关史实说明中国 ... 成功的原因。启示可根据自己认识去谈,但要围绕题目规定的三个方面进行,切忌离题阐发。

  答案:

  原因:①经济上:苏联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慢。经济衰落,无法体现出 ... 的优越性,引起人民对 ... 的怀疑。中国自“文革”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 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城乡人民生活向小康水平过渡,人民相信只有 ... 才能发展中国。

  ②理论上:苏联长期脱离实际,不顾二战后 ... 国家相对稳定的形势仍继续坚持 ... 将在20世纪灭亡的论点,受教条主义的影响,自然对 ... 的新变化、新问题不能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研究,更谈不上对外开放和借鉴学习 ... 的长处。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 ... 理论和 ... 初级阶段理论,认真研究国情,借鉴 ... 的长处,注意研究 ... 的新变化、新问题。

  ③思想建设上:苏联不能 ... 西方 ... 的和平演变,没有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有效的反渗透。中国在 ... 建设新时期时刻警惕和打击西方的和平演变, ... 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十三届四中全会又清算了自由化思想,拨正了 ... 航向。

  启示:①建设 ... 要依据各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切忌教条主义。

  ②贫穷不是 ... ,要加速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

  ③要坚定 ... 信念。警惕西方 ... 和平演变。

  【高考巡礼】

  例  80年代至90年代初,东欧 ... 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多选)(    )

  A。国际 ... 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B。 ... 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C。东欧 ... 建设事业缺乏经验

  D。 ... 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分析:该题是1996年高考题。本题旨在考查评价历史事实、论证某些观点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剧变”的理解。“剧变”是指东欧 ... 国家演变为 ... 国家。东欧剧变并不能说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因为,至少中国、古巴等 ... 国家仍屹立在世界上。所以A不能成立。B、C、D成立,因为建设 ...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事业,也是极其艰难伟大的事业。正因为如此,东欧剧变并不是什么十分偶然的事件。正确答案为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