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强吗?明朝弱吗?

Jan10

明朝强吗?明朝弱吗?

时间:2021/01/10 13:45 | 分类:明朝历史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明朝已经有建立「里甲制度」,规定里甲内的民户必须互保,互相监督,并特别编制用来登记各户人口和财产状况的「黄册」及登记每户土地并绘图标明其四周边界的「鱼鳞图」,这样对于人口数量以及收取税收来讲会更为正确已经精准。

明成祖即位后,继续强化中央集权,建立内阁制以协助其处理政事,实行削藩措施来降低藩王势力,同时派郑和率船队七次远航,以瓷器、丝绸、铁器等交换他国的珍宝、香料、珍禽异兽等,不仅加强对东南亚、南亚、西亚的协防力量,还推动了经济与外交文化的交流。

明神宗时,任内阁首辅的张居正为去除明朝积弊,便实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整顿 ... 机构,裁汰冗多官员,对官吏的用舍进退,一律以功实为准,并在全国清丈土地,起用水利学家潘季驯治理黄河,将黄河流域的荒地改为种植桑树的田地,此外,还从山海关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筑碉堡以加强边防,派遣戚继光、俞大猷等加强海防并率军击退倭寇在中国东南沿海的频繁侵扰抢掠等,这些措施使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经济逐渐繁荣,不仅有官府间贸易频繁,连民间对外贸易也日益开展。

在农业方面,明太祖(朱元璋)注意使人民休养生息,以鼓励垦荒来增加耕地面积、修治陂塘湖堰、推广棉花与桑麻的种植,后来神宗时,张居正重视水利,派人治理黄河和大运河,改造盐碱地,通过间作、套作、混作等合理种植,提高农业生产力,达到一岁数收,更使浙江地区有了双季稻,岭南地区有三季稻,而明代中叶,则引进了玉米、甘薯、烟草等作物,使农产品种类增加,在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就记载了国内外农作物特性与技术知识,并记述了与农业有关的政策、制度、措施及工具等。

而工商业方面,明太祖废除元朝的工奴制,解放手工业奴隶,扶植工商业,实行简约商税等措施,不仅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增加,也促进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商业化,进而逐步扩大对外交流和贸易;到了明朝中期, ... 日渐萌芽生长,某些行业出现了原始状态的 ... 手工工场,雇佣劳动情形普遍出现,使全国不少地方,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的一些城镇,呈现空前繁盛的工商业景况,如苏州是丝织业中心,松江是棉织业中心,而景德镇是瓷器中心,铅山是造纸业中心等。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口产生流动和集中,因此推动交通发展,同时医生为了学习新知可跟随商旅外出,拓宽其活动范围,而药物也进入商品运转,促进了海外药物的传入及新药物的发现,更为医药学提供许多有利的条件。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明朝科学技术显著提高,也留下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著作,航海技术方面,郑和下西洋时,航海用的罗盘、计程法、探测器及海图绘制等均有创新;数学方面,徐光启是最早与西洋传教士交往密切的中国士大夫,他与义大利人利玛窦合作,将《几何原本》的前六卷译成中文,介绍西方几何学的基本理论,并创立点、线、面等数学名词,其数学著作有《测量法义》及《勾股义》等,此外,吴敬的应用数学专书-《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及程大位的珠算专书-《算法统宗》等都是当时数学方面突出的成果;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则是中国与世界科技史上均有重要价值的技术工艺专著,书中总结了工业、农业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还涉及工业中的健康问题,对职业病、预防中毒提出宝贵的见解,在《外科正宗》一书中记载,以前用马衔铁打造铁针,软而不锋,自从冶铁术进步,改用钢铁打造,质量大为提高,改善了手术效果;还有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他在二十七年中游历河北、山西、云南、贵州等地的见闻记录,其中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方面都有详细论述,特别是有关石灰岩地貌的科学记录,可说是科技史上最早的资料;关于印刷述的发展,自从元代的木活字版发明,至明朝已有铜活字在江苏一带流行,后来又出现套板印刷,为明朝出版业带来繁荣的生机,也为著作出版和知识普及创造了方便的条件。

而明代的思想文学方面,程朱理学在初期占有统治地位,宋濂、方孝孺等儒学大师都尊崇程朱,朱元璋采用刘基建议,设科举,以八股文取士,将朱熹的《四书集注》和《五经》定为科举考试标准,形式上用八股文,把知识份子思想束缚在程朱理学范围内,这种不利于学术争鸣的八股学风,引起学术界的不满,许多学者纷纷提出反对理学观点的主张,如明朝中期的阳明学派创始者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提出「知行合一」理论来反对宋儒程颐等的「知先行后」论点,并认为一切事物的源和理都是出自人们的心中,而伦理道德即是人出生之后就固有的良知,明末的李贽便认为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作为是非标准,反对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并提出「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的观点和重视功利的主张等,这些有关理、气、心、性的观点,对中医的论证辨治与特有的心悟 ... 、重视情志心理因素及医德修养的特点,都有深远的影响。

当时明朝官方亦尊崇儒学,倡导孝悌,医学被视为履行孝悌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儒者(如李时珍、韩愈、汪机、杨济时、吴昆、李中梓等人)在「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观念下,纷纷弃儒就医,因此提高了医药学界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使医生的社会地位相对提高,而在医儒相通的观念影响下,一些经过科举进入上层的进士(如王纶、王肯堂、武之望等),也孜孜不倦地钻研医学,并成为斐声医坛的不朽人物,此外,明朝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环境下,更为普及文化及医学知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为交通的发展,医药家为拜名师而负笈四方,为实际考察而深入民间,并逐渐向大城市集中,在历史上,经济政治中心和学术文化中心是契合的,江南是当时 ... 的发源地,自然成为医疗活动的中心,因名医皆聚集于此,许多求医者接踵而至,使江南地区的健康需求相对提高,而名医的学识、技术及声望更成为人们学医兴趣的激励力量,有利于医药学经验的累积与专门化,因此构成医药学发展的主观条件,再加上大量医书印刷出版,明代注释医药学典籍注家增多,他们对《内经》、《难经》、《本草经》、《伤寒论》、《脉经》等书的归类分析研究、注释、校刊和大量全书、类书的出版,使得医药学知识逐渐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及理论化,也对病历书写格式、问诊、脉诊、望诊、临床指导思想、治则及方剂选用、医德规范及医患交往原则等方面提出比较系统和可行的原则,并成为指导临床实践的有效工具,在其中也有一些由博返约的节要本,如汪机的《黄帝素问钞》、李中梓的《内经知要》等,对许多医药家都有深远的影响。

医药学活动空间扩大后,医药学理论也深化,家中世代为医的医药家逐渐增多,私家著作日丰,如杨济时的《针灸大成》、万全的《幼科发挥》等书都是父作子继,连绵数世才完成,因此这些著作都有专门性、独特性和权威性的特点,所以切于实用,很快就得到医药家公认,此外,吴有性的《温疫论》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是当时医药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抗生素发现之前,传染病一直居于疾病死亡原因的首位,探寻病源体是当时医学的首要任务,吴有性的「戾气说」,讨论到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殊的致病因子,在其病因、证候、诊断和治疗都有所创见,深刻影响日后温病学说的形成,而李时珍不畏艰险,深入实践、辨伪订讹的科学精神,使世界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得以问世,全书闪耀着生物进化论和哲学唯物论的光辉,不仅是本草学集大成之作,更是药物学的珍贵资产;而中国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也是在明朝从亚洲传入欧美,并促使西方牛痘接种术的发明和推广,进而开辟免疫学的新纪元,还有陈司成首创砷剂治疗梅毒及温补学派的张介宾提出命门学说与强调辨证求本的「二纲」、「六变」之说,对当时医药界的临床实践也产生不少影响;总而言之,明代医药学除了展示出其综合性应用科学的性质外,在长期经验累积和专门化的过程中,也受到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强烈影响,并透过对经典中医学理论思维结构的深化和临床新经验的吸收,进而形成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医药学术文化,在中国医药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另外我们现在熟悉的「金瓶梅」,蔡书中有详细的描述房屋的精美雕刻,富贵人家所把玩的小物品以及衣着等等。这些描述都可以发现当时的手工业之发达。而「红楼梦」的菜肴等等描述更是令人惊叹当时的奢华。

所以...明代可说是一个富胜的国家,但一个富胜的国家有了奸臣等来伴左右辅佐,我想再富强的国家也是无法继续走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