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患对明朝 ... 上的影响?

Jan10

外患对明朝 ... 上的影响?

时间:2021/01/10 13:46 | 分类:明朝历史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明朝的主要外患如下:

倭寇鞑靼.瓦剌女真(后金).满洲(清)

1.倭寇为患

元世祖时曾两次派兵远征日本,皆失败而归。从此中日两国都禁止人民往来通商。那些原来从事海外贸易的日本人,便约同一些浪人结合成海盗,时人名之为「倭寇」。

元朝中叶,日本分裂为南北朝,其后北朝并了南朝,南朝的遗臣、武士之中有不少人出海为盗,专门劫掠 ... 和中国沿海居民,于是倭寇之患日益严重。

明太祖统一中国后,江南旧有政权的势力瓦解,原本雄据一方的方国珍和张士诚的旧部有很多人不服朱元璋,于是亡命海上,为倭寇做向导,剽掠沿海。

到了明世宗初年,日本与明朝之间因为通商贸易的利益冲突,造成日商与倭寇联络,合谋报复,中国沿海便成为劫夺的目标。

世宗嘉靖年间,倭寇对沿海的侵扰日趋剧烈。

到了嘉靖三十二年(西元1553年),中国海盗首领汪直、徐海等勾结倭寇,大规模地登陆侵扰

从此,北起山东,南至广东,沿海几百里同时告急。

当时严嵩掌握大权,朝 ... 败,而负责沿海防务的则是严嵩同党赵文华,往往冒夺军功,以致士无斗志。于是海寇所至,兵士都不战而逃,东南沿海各地,特别是江、浙一带,受到很大的破坏。

后来朝廷以胡宗宪代赵文华,整饬军旅,同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诱 ... 盗首汪直,倭寇在浙江不能立足,于是窜人福建。

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备有火器,得沿海百姓的协助,大破倭寇于福州平海卫,歼灭二十多人,溺死无数。残余的侯寇再逃入广东境内,最后给俞大猷部截击歼灭。至此,为祸沿海前后数十年的倭患,才告平息。

倭寇之祸虽告平息,但中国沿海各地经过数十年的扰掠,民生已疲敝不堪,而明室用兵剿讨多年,国 ... 气亦因而大伤。 

2.鞑靼.瓦剌: 

明太祖末年,蒙古分为鞑靼、瓦剌两部,常常侵犯边境。后来,明成祖亲自北征,击退残元势力,北方得到短暂的安宁。

英宗时瓦剌势力又强大起来,酋长也先大举南侵。宦官王振怂恿英宗亲征瓦剌,结果王振被 ... ,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后来也先为部所 ... ,瓦剌衰落,鞑靼却再度兴起,北边仍然不太平。

穆宗时,严修边备,西北境才再度恢复安宁。神宗时,名将戚继光平定东南沿海的倭寇后,在首辅大臣张居正的全力支持之下,来到边整顿军务,修筑长城

在戚家军的威望下,蒙古人大多远离塞外,直至明朝覆灭,北方居然奇迹式的安然无事。 

3.后金.满洲人的崛起:

满洲族本为女真族,散居于东北。明初在东北设了三个卫所,分为建州、海西、野人,建州到了努尔哈赤时强大,他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后来又把女真族改名为满洲族,并起兵攻明

努尔哈赤死死后,其子皇太极继位,改国号清,是为清太宗。

清太宗皇太极先与明修好,并攻伐高丽,扩充军力。然后大举南侵,以反间计害死抗清名将袁崇焕。

此时,明朝虽然因为内 ... 败,造成国力衰退,但是在 ... 上的实力仍然很强大

然而,天不佑大明,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扰乱天下十余年,在内忧外患交迫之下,大明帝国终将倾覆 

一将功成万骨枯,只是在明代官僚制度达到最颠峰的时代,戚继光若无贵人相助,或许也只是一介武夫,抑郁以终

但幸运的是,在他的军旅生涯大部分的时期,先有谭纶,后有张居正,都在中枢与他一同为闽浙、蓟北的安宁齐心努力

固然戚继光本身才气纵横,天生的 ... 家,但若无上述几人在朝中对其赏识有加,戚继光或许只能徒呼负负,大叹时不我予

而戚继光在张居正当政时的功成名就,对照张居正死后戚继光遭到连坐清算,这般境地,或许是戚继光与张居正两人,当初所难以预料的。

尽管戚继光晚年不受重视,但是其遗留下来的两本兵书《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却对后代的将领有着深远的影响

自明末以来历代的 ... 家,无不从戚继光的著作中汲取营养。

两本兵书内容涉及范围极广,戚继光在书中不厌其烦的规划招兵、月饷、职责、哨队组织、武器规格、通讯器材、甚至是干粮的 ... 。

并以「连坐法」强调集体负责的军法精神

这两部著作的出现,反映出当时明代军训军令的杂乱无章,

如果部队手册、战斗纲要、编制表、后勤补给图等等资料曾经出现,戚继光也不需如此大费周张,不厌其烦的加以规定及阐述;

书中思想受到孙子的影响,除了吸收孙子兵法的精华之外,还加上其对抗倭寇的心得、镇守蓟北的经验谈,而有所创新。

同为名将,袁崇焕就没有戚继光那样的幸运了

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攻宁远城时受偒死,明朝称之为为「宁远大捷」

袁崇焕因功升至辽东巡抚,并开始经营关宁锦防线,次年再次取得「宁锦大捷」,但终因不附魏忠贤,被其党所劾去职。

熹宗崩,思宗即位,魏忠贤见诛。朝臣纷请召袁崇焕还朝。

崇祯元年(1628年)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七月,思宗召见崇焕。崇焕慷慨陈词,计划以五年复辽,并疏陈方略,皇帝大喜,赐崇焕〝尚方宝剑〞,在复辽前提下,可以便宜行事。

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与内阁辅臣钱龙锡谈到平辽事宜,认为毛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 ... 之」,主张「先从东江做起」,集中精力对付毛文龙。

袁崇焕于7月24日借口阅兵设计文龙,当众宣布毛文龙十二大罪状,以尚方宝剑斩文龙于皮岛(今 ... 椵岛)。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率号称十万清兵绕境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兵临北京城下,北京 ... 。

袁崇焕闻讯之后犯了一个无法挽回的严重错误,他率兵两日急行三百里,赶抵广渠门外,和后金军互有 ... 伤。

袁崇焕本应将来犯之敌阻挡在蓟州至通州一线,在此展开决战,以确保京城安全。

但当他侦察得知敌兵已经越过蓟州向西进发时,只是率兵跟蹑,赶到河西务时,又不顾将领反对,率部前往北京... 

袁崇焕如此之举,引起北京城外的戚畹中贵的极度不满,纷纷向朝廷告状:袁崇焕名为入援,却听任敌骑劫掠焚烧民舍,不敢一矢相加,城外戚畹中贵园亭庄舍被敌骑蹂躏殆尽。

兵部尚书梁廷栋请崇祯立斩袁崇焕,温体仁也连上五疏,请速 ... 袁崇焕... 

袁崇焕被下狱之时,北京城外后金军队尚未退去,城外明军闻崇焕被拿,大哭,部将祖大寿欲引兵东去。袁崇焕于狱中递出手书,令其继续护卫京师 

毛文龙旧部大都误认为是皇帝要 ... 毛文龙,于是把怨恨转移到皇帝身上,大举哗变,造成日后一连串悲剧事件的发生,终于致使前线态势一发不可收拾。

崇祯三年(1630年),袁崇焕以「通虏谋叛」、「擅主和议」、「专戮大帅」的罪名「磔」死于北京甘石桥。

刑前崇焕遗言:「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将勇,忠魂依旧保辽东。」慷慨赴死。

崇焕伏刑之惨情,令人毛骨悚然,当时北京百姓都误信袁通敌,恨之入骨

「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张岱《石匮书》)。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

写下了明将史上最悲惨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