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对我们后世有没有影响呢?

Apr07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秦始皇焚书坑儒最主要动机是控制当时人民思想吧!若他没有焚书的话,就不会有后来汉朝的今古经学之争吧!

1.原因及结果:史记李斯列传中记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谐守慰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鲸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这一个政策,被秦始皇执行了,于是除了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外,民间所藏的先秦百家之书尽皆焚毁,仅存官方所藏,也只有官方职司博士官者仍可研究阅读。

2.两汉官方思潮的经学色彩。经学是两汉思想的主流,是两汉官方提倡、扶植、培养的学术主轴,指的是针对先秦儒家的经典进行研究解说,以作为规范现实政治制度、政策措施的理论依据。汉代的思想系谱之发展当不只是儒家经学的研究与应用,例如汉初的黄老、东汉的道教、及两汉间的自然科技知识的研究等。

两汉的经学因内部的分化,随后形成了今古文之争,再配合两汉迷信的风潮加入了谶纬之说,今古文及谶纬说,成为两汉官方长期利用依附的统治工具。谶是对于政治事务发生发展的一些预言性的短文,通常是因某人偶然得之,而用为政治斗争的工具,纬是以神学迷信为理论基础而对经书进行神学诠释的理论性著作,在理论的建构内容上,亦与政治现实之需要有关,历史上的重要谶语因官方的整理而有所保留,但纬书迄今只剩下易经的纬书仍有残存。两汉之后,官方不喜谶纬乱政,遂禁而绝。

二、今文经学派:历史上出现的过程,是随着西汉经学研究传统被立为官学而起的。在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经典的研究与诠释成为汉代官方统治理论的基础,因此对经学极为重视,遂立为官学,由官方培养理论人才。西汉经学传统是指对于先秦儒家经典的典籍研究之学术集团。其师生相传,谨守家学,遂成各家各派的学术集团。

先秦儒家的经典即为「诗、书、易、礼、乐、春秋」(即六经,设为官学者缺乐经)汉代通行的文字是隶书,早出的先秦儒家经典研究的学者,对于先秦典籍的书写与诠解是以汉代隶书体为之者。称为今文,以对比于西汉末兴起的古文经学。西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官,是由汉代当时研究先秦儒家经典的学者中找出学而有成受各界肯定者,将之设为官学,并受俸禄及收学生。

先秦典籍众多,因学而有成而设为学官者亦众,同一经典亦不只一位博士官,彼此间不只不成一派,甚且互相轻视及攻击,其可共称为今文学派者,除以汉代文字书写及诠解之外,主要是对立于西汉后期晚出的古文经学派而言,两者在诠解经典的态度有别,今文经学派多重先秦经典的微言大义的发挥引申与创造,一如董仲舒春秋繁露特重公羊家春秋学观点之例,而古文经学派则直接以先秦经典的文义与史实义理之研究为工作态度,但两者皆为政治统治之需而作,间或有以古非今之说者,辄受统治者排斥。儒家经学本就为建立政治制度而有之学,两汉儒生引为议论政治之需亦为得其儒学本义,惟其以汉代知识色彩为儒学添料,而成为汉儒之学。

(<汉武帝的五经博士官>:关于博士官方面,孝文时已有三博士官:

1.诗博士:申培公、韩婴。

2.书经博士:伏胜的弟子欧阳生。孝景时,又有三博士官:

3.诗博士:辕固生。

4.春秋博士:董仲舒及胡母生。因此,到景帝时,诗就有三家,而春秋也有两家。武帝建元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就是增加礼经博士官及易经博士官。公孙弘建议博士官可收弟子,名额五十名。武帝以后,博士弟子的人数不断增加。)(阴阳五行及其体系.p103)

三、古文经学派:古文经学派是随着先秦古文典籍被发掘出来,而经学者研究倡导,而在民间逐渐形成的学术传统。

刘歆以古文经为王莽篡汉后的政权寻找政治制度的改革理论基础。古文经学派除王莽一朝的短暂时刻外,长期未立为学官。古文经学派在东汉以后势力已盛,在东汉章帝的白虎观会议中已与今文经学派同受重视。刘向是今文经学家,其子刘歆研读左氏春秋,建议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等古文经博士,与当道争议,后被贬谪,然于新莽时期,刘歆为新莽托古改制,遂争取到古文经立为博士官的结果。

惜于刘秀夺取政权后古文经博士官又被废。王莽立的古文经学博士有:周官、春秋左氏传、毛诗、逸礼、古文尚书。左氏春秋是古文经学派强调的,因其为孔子同时代人左丘明以史实说春秋所作的,符合古文经学家实事求是的好古精神,而公羊与谷梁两家的春秋学,则为西汉已立之今文经学,其中公羊家的春秋学为董仲舒所传,特重春秋微言大义的发挥,极具今文经学的特色。

四、今古文之争的意义1、政治上的意义:因官学而有的政治利益集团间的斗争。

2、文化上的意义:开创帝国气象的政治与神学结合的知识活动,及回归先秦的义理与考据结合的知识活动之竞技。

3、理论上的意义:汉代新起之天人感应灾变的宇宙论,与朴实的先秦人伦进路之世界观的交战。

五、今古文学风在思想史上的定位为:

1.作为政治意识型态学而建构的解经体系,对于两汉时政有实际的影响力量,其学术力量的起落与官方的抑抬有互动的关系。

2.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环节,古文经学派对于保存先秦典籍的文字训诂工作有重要贡献,而今文经学派则侧重地发挥了儒学与统治阶级结合的义理诠释工。

3.作为哲学思想的创造面来看,两汉经学的今古文之学在哲学观念的创造上的成就都不大,相较于汉初黄老、道教哲学、淮南子、抱朴子等,整体地说皆有逊色,惟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结合天道神学与阴阳五行说,及易学官学结合了两汉的天文气象学知识才颇有理论上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