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焚书」是谁提出来的?

Apr07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是(李斯)所提出来的!

我以史记、司马迁、秦始皇本纪原文说起。

秦始皇焚书,(秦始皇本纪):三十四年,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朴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得。史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也。史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以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纪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旨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至曰可。

大意如下: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在咸阳宫里设宴酒,有博士七十人特地前来献酒。朴射周青臣进来为史皇称颂说:以前在秦国这地方,不过一千多里大,仰仗陛下的神灵名圣,把天下给平定了!把蛮、夷都赶出去,就好像太阳、月亮得放光放明,四面八方都照的到,没有一个是不服从的!有把诸侯变成了郡县,天下的人民都过着很安乐,没有战争的忧愁,照这样可以传至一万代都不会改变。从古至今,任何人都不及陛下的威德。秦始皇听到了这些话,心里非常开心快活。旁边有一个博士,,是齐国人,名字叫做淳于越。他前来说道:我听说周朝的皇帝,要传一千年,这是把土地封给子弟、功臣的。所以都来帮他的忙。如今,陛下现在有了天下,子弟却是做一个匹夫,后来倘骤间有田常六卿那种臣子出来,这个时候没又封国的屏障,怎么可以相就呢?觉得事情应该遵照古法来行事,才能久远。可是我都没听说过!现在青臣一昧的拍马屁,使得陛下差处更加深,这个人一定不是个好忠臣。始皇一听下来,一时间无法决定事情下来,便召集朝廷诸侯前来商议。丞相李斯就说道:古代的五帝所治的法,是不相重复的。三代所治的法,是不相沿袭下去的。各有各的治法、流程。不是特地在跟他相反吗?是因为时代变迁的缘故。今陛下创照了大事业,建立起万世的功劳,自然不是那些愚儒所能知道的。且淳于越所说的事,那些都是三代的事情了,怎么可以去效法学习呢?日后诸侯为了争权夺名求利,出了重金招揽那些游学的人,天下又要不安宁了!现天下以定,法令事出于一律的,平民百姓只要处理家务,农人种田,工人做工,读书人只要学习法令辟禁就好了。而现在的学生,不学当今的法令,反而学起古代的法则,并且说到当今不好等等,这不是在蛊惑百姓吗?我、丞相李斯,简直不知死罪,敢说几句畅快的话,以前天下大乱,无人能统一,所以就诸侯一起来,都称赞上古,来害当今。粉饰虚伪之话,混淆事实。等到百姓学术深了,就来说你的坏处。现在陛下得到了天下,分辨了黑白,定一个可以尊崇的在那里,但大家却看重私学的,批评现在的法令不是。知道命令下来,就用学术来批评抨击。走进朝廷里面,虽然不敢直接说 出来,但心里却不以为然。走出朝廷外后,就在街头巷尾毁谤。自夸说他的主张是为了收买名誉,还用了奇特的议论说高尚,带领百姓一起说是非。如果这样还不禁止的话,那坐在高高在上的势力势必就降低了,那么在下面的平民百姓,也要成为党羽了。所以说,还是禁止的好!臣子胆敢请求吩咐史官,只要不是我秦国的秦纪,通通烧掉。不是博士官所藏的书,天下间有敢藏书集,藏诗、藏书、藏百家语的,都要到守尉那里一并烧掉。有人胆敢私下说诗、书的,就要办他死罪,说古道今的,抨击当今坏话的,就要灭族。官吏知道这事情而不办的,同罪。命令传下去,三十天以内部不烧完的话,就用墨刑治他。并且叫他在白天守寇,晚上筑城。所不应该烧的,就是医疗、药材、卜卦、种树的书籍。若有人想学习法令的,便拜官吏作先生。于是秦始皇便答应,一切听从李斯说的话照做。

解释:1.朴射:秦朝的官名,古代人重武,有主要射箭的课程。

2.淳于越:战国时齐人,仕为博士,有谏臣之称。

3.田常:陈恒,春秋时齐人,与阚止同事齐简公,阚止有宠,欲尽逐陈氏,陈豹以告,恒遂 ... 阚止,同时 ... 齐简公,另立平公,死后谥成子。

4.六卿:赵襄子、范昭子、荀文子、智襄子、魏襄子、韩简子。

5.黥:古代的墨刑,用特殊的墨水刺在脸上,视为黥面!

6.城旦:苦工,白天守寇,晚上筑城,称为城旦。

所以说秦始皇除了医、卜筮、种树流传下来,其他通通烧光。成为文明史上的焚书!

苛政猛于虎焚书又坑儒 

秦始皇由于实行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满,纷纷指责秦始皇。已经升任丞相的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胆大妄为的士人,他给秦始皇写了一封奏疏,要求进行焚书。即除了《秦记》之外的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敢再违抗命令,议论政事的人一律处死。如果官吏知情隐瞒不报,也和藏书的人同等治罪。除了少数史书之外,其他的最后只留下了关于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意见,下令全国进行焚书,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清洗,和法律一样是秦朝暴政的集中体现。 

只烧掉书籍并不能堵住士人的口,反而激起更大的反抗,百姓和士人对秦始皇的暴政怨愤异常,对他不利的言论遍布天下。这使秦始皇勃然大怒,派出御史到全国各地追查,最后抓到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一块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 ... ,也就是活埋。因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无法抹去的一大污点,极大地抵消了他统一全国的历史功绩。 

不仅是焚书坑儒,秦始皇的暴政还体现在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导致民怨沸腾。 

秦始皇很喜欢六国华丽的宫殿,所以,每当灭掉一个国家,他都要让人将宫殿的图画下来,然后在咸阳照样仿造。等全国统一了,他还曾经想造一个最大的苑囿,西起雍、陈仓(现在陕西凤翔和宝鸡地区),东面延伸到函谷关(现在河南灵宝),长达千里。最后被秦始皇的侍从、侏儒优旃(音沾)劝止。优旃对秦始皇说:“这样可太好了,有了这么辽阔的皇苑,我们可以多放养些猛兽,如果六国的后裔有人敢从东方进攻,就把这些猛兽赶出去将他们吓跑。 ”秦始皇一听,不禁大笑,于是就打消了建这个巨大苑囿的打算。

最大的苑囿没有建成,但秦始皇却建了其他很多的宫殿,单单咸阳的周围就建有宫殿二百七十多座,行宫在关外有四百多座,关内三百多座。在这些宫殿中,最大最有名的还是阿房宫。因为在秦末已经被项羽烧毁,所以其规模究竟有多大,现在无法估计,但根据历史记载,光阿房宫的前殿的东西就宽达五百步,大约相当于七百米。南北有五十丈,相当于一百一十五米。殿的门用磁石砌成,主要是用来防止人带兵器行刺。在殿门前排列着十二个铜人,即用没收民间兵器熔铸而成的那十二个铜人。

在秦始皇死在出巡的路上时,阿房宫还没有建成,这个巨大的工程,每年都要调用民工七十万人。另一个宏大的工程是修建秦始皇自己的骊山墓,每年也用工七十多万人。加上其他的用工,如修建长城,修弛道,常年的兵役征发,致使秦朝每年服役的人达三万之多,男子征发不足使用,有时还要征发女子。秦朝因为实行法治,反对儒家思想,没有像后来那样限制妇女从事公众活动。儒家主张和长辈同住,以便尽孝,秦则要成家的男子和父母分居,这样国家可以按照户数多收赋税。

苛捐杂税,加上严酷的法律,使人民生活如同水深火热,由于原来的秦国变法,被东面其他国家称为“虎狼之国”,现在统一后,暴政使秦朝真成了“虎狼之国”。人民动不动就触犯了法律,处罚也相当严厉,特别是当时的野蛮的肉刑制度,常将犯人的脚砍断,造成大量的残废人。原来百姓渴望统一,结束无休止的战争,是想从此过上安宁的日子,现在秦的暴政让他们失望至极,秦的民心丧失是它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曾经劝说过秦始皇:“现在天下刚刚安定,但远处的民众还没有彻底安定,士人们现在也都在推崇儒家的主张。父皇这样用严酷法律治理天下,儿臣担心会令天下不稳。希望父皇能认真考虑,改变政策,安定人心。”秦始皇听不进扶苏的话,反而斥责扶苏多事。最后,秦始皇将扶苏派到北面边境的军队里做监军,和大将蒙田一起抵御匈奴。

秦始皇不听劝告,仍在一意孤行,秦在民众的诅咒下气数将尽。楚国旧地的民谣中有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在公元前221年,即秦始皇三十六年,在秦的东郡(现在河南濮阳)有一块陨石坠落,于是有人便趁机在上面刻了诅咒秦的一句话:“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得到消息,火冒三丈,派御史严厉追查刻字的人,但最终也没有查出来。御史便将附近的住户全部处死,又将刻有字的陨石毁坏。但这丝毫不能挽救秦朝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