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三国之曹孟德割发代首

Feb25

品味三国之曹孟德割发代首

时间:2014/02/25 01:45 | 分类:三国历史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品味三国之曹孟德割发代首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最早具备了赢得天下的资本。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作为政治上的高手,曹操当然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经历了数次血雨腥风的权力斗争之后,如何顺应天时、争取民心,也就成了摆在曹操面前的首要任务。

  但赢得民心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还要有具体的行动和措施。

  战乱纷争的时代,行军打仗是免不了的。曹操深切地知道,连年征战为老百姓带来怎样的深重灾难。为避免不必要的生灵涂炭,曹操坚持从严明部队的纪律入手,努力塑造一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想当年,曹操一举平定“李郭之乱”之后,不顾身心疲惫,又率军讨伐张绣。行军路上,“见一路麦已苍黄。民欲为食,闻兵来至,逃窜入山。”见此情景,曹操立即命令下寨,“会集诸将,更使人远近便叫村人父老,及各处守境官吏来听发放。”

  大家到齐之后,曹操直奔主题,慷慨激昂地进行了一番演讲:“吾奉天子明诏,招降讨逆,与民除害。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此去,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作践者,并皆斩首;擅自掳掠人财物者,并皆诛戮。王法无亲,亦当遵守。仰居民勿得惊疑,不许流遗他界。”

  曹操的这番演讲很高明,也很诚恳,既阐述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又表明了被迫用兵的无奈,最后宣布了部队的纪律。纪律宣布了,关键还要看怎么执行,执行的力度。因为曹操治军一向森严,因此命令一经发布,“凡军经过麦田,并皆下马,以手扶麦,递相传送而过,只怕麦倒在路上。”军令执行到如此程度,恐怕古今也不多见。也正是因为曹操纪律严明,因此“于路百姓望尘遮道而拜,称颂圣德。”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曹操始料未及。就在曹操骑马行于麦田的时候,“忽惊起一鸠,马乃眼生,窜入麦中,践倒其卖。”刚刚颁布军令,自己却违反了,让人很是尴尬。按说,曹操马匹践踏麦田,纯属意外之举,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将士们理解,百姓们也体谅。但曹操不这么想:“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乎?”

  这里面,曹操的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二是执行制度不能打折扣。既然自己有言在先,曹操说完,“掣所佩之剑欲刎”。实际上,这应该就是个“技术活”了。曹操当然不能死,曹 ... 了,谁来统帅大军。但箭在弦上,曹操也是迫不得已。见曹操欲“自刎”,“众急救之”。既然不能让曹操自刎,当然还得有理论依据,还是郭嘉上前劝道:“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总统大军,岂可自残害耶?”曹操一听既如此,“吾暂记过”。接着,“乃以剑割自己之发,掷于地”,并斩钉截铁地说道:“割发权代首耳!”此言一出,“万军悚然。”

  不要小瞧这个“割发代首”,也不要以为曹操此举是在作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那样的大环境下,身体的每个部位包括须发都是不能随便割舍和抛弃的。反之,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而曹操为了有力地执行纪律,先是为自己“记了一大过”,接受组织处理。接着又以“割发代首”的形式惩罚自己,可见其用心良苦,意志坚定。此举令人震撼,也表达了曹操执行纪律的决心。

  这个举动,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沿道之民,秋毫无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对待一个政权,很多时候,群众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还要观其行。无疑,封建社会的曹操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

 

  〔甲午孟春于太原 莎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