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司马懿跑得快,空城计中诸葛亮还暗藏一计,分分钟要了他的命

Dec04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幸亏司马懿跑得快,空城计中诸葛亮还暗藏一计,分分钟要了他的命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当司马懿大军骤至之时,西城县兵仅两千,将无一人,进无法拒敌,退不能远遁,而诸葛亮鹤氅纶巾,稳坐城头,抚三尺谣琴,焚一炉沉香,便惊退了十五万魏军。由于情节匪夷所思,加上正史并无记载,有人就认为这是罗贯中的虚构。

  其实纵观兵家战史,有人做过考证,自春秋以降,仅有史可查的像空城计这样的战例,就不下十起。且史书历来惜墨如金,详略有法,对重大事件和决定性战事,如赤壁之战、官渡之争,记述时不厌其繁,其余则一笔带过。街亭一失,蜀军大势已去,诸葛亮已开始部署撤退,纵使空城计为真,也只是暂阻追兵而已,于大局无补,史书不录,亦属正常。此事真假,我们不去管他,现在只就前人对小说中的几个疑问,略作分析。

  第一个疑问: 有人认为司马懿既已看见诸葛亮笑容可掬,完全在弓箭的射程之内,为何不干脆派几个神射手射死他得了。

  我认为这纯属犯了单向思维的错误。诸葛亮在魏军的射程之内,而司马懿亲自往观,又何尝不是暴露在了蜀兵的射程之内。

  蜀多山路,骑兵也许略逊于魏,却长于弓弩,据记载:“西蜀弩名尤多,大者莫逾连弩,十矢谓之群鸦,一矢谓之飞枪,通呼为摧山弩”。而弩由于射程更远,威力更大,正是骑兵的克星。前者猛将徐晃,被孟达一箭射死;后文先锋张郃,被蜀兵万弩穿心。在空城计中,诸葛亮身边虽只有二千五百军士,然而其负有护卫中军主帅之责,岂是泛泛之辈,以孔明之事无巨细,这些人自然是优中选优, ... 素质过硬的强手。此时肯定正隐身于城垛敌楼等处,架好了连弩床弩等重装武器,严阵以待。下面魏军的一举一动,都在城上狙击手的严密监视之下。

  魏军弓箭手从城下仰射,须竭尽全力,而由城上射下,正如马谡所言:“凭高视下,势如劈竹。”且魏军弓箭仰射,尚需弯弓搭箭;而蜀军连弩,早已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前者关公,挟水淹七军,大破曹兵之余威,攻打樊城,志在必得,不料被城头埋伏的五百弓弩手,一齐放箭,关公中弩箭 ... ,箭头之毒,直透于骨,解了樊城之围。司马懿没派弓箭手是正确的,不然的话,魏兵弓未拉满,已被强弩钉之于地矣。

  而孔明更是用弩使箭的大宗师,《三国志》中说:“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所谓损益连弩,是诸葛亮在传统连弩基础上的改进升级版,谓之元戎,视之为军中主力,其“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威力无敌。虽然小说中诸葛亮对姜维说,此连弩尚不曾用得。那是因为武器设计理念太超前了,即使是普通的连弩,在诸葛亮这个行家的合理调配下,也足以让司马懿胆寒了。君不见赤壁之战时,谈笑之间,就骗了曹操十万只箭,司马懿派弓箭手射孔明,那不属于没事找抽型吗?

  第二个疑问:司马懿为何不派小股部队入城进行火力侦查?

  所谓知懿莫若亮,知亮莫若懿。司马懿出兵前,就与先锋张郃开会,分析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敢造次行事。临行前又再三叮嘱诸将:“远远哨探,如无伏兵,方可前进。若是怠忽,必中诸葛亮之计。”可见他处处提防,步步惊心,就怕中了埋伏。待探得街亭有兵把守,遂自叹不如;得知是马谡为将,又喜不自胜。于是夺街亭、取列柳,直入斜谷, ... 奔西城。

  司马懿欲取西城县,只想借此断蜀军屯粮之所,进而恢复天水等三郡之地,并没有太大的奢望,哪知大军一到,,却看见他最畏惧的对手在城头上安坐抚琴,还冲着他得意地笑,得意地笑。司马懿恐怕此时已被吓的魂不附体,冷汗淋漓,他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怕中埋伏,结果真中了埋伏了!他一定在想,原来他轻易取得的街亭和列柳城,是诸葛亮释放的诱饵,目的是诱他深入,围而歼之。看诸葛亮城门大开,胸有成竹的得瑟样子,显然这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呀。

  量一西城,乃山僻小县,城内能藏多少蜀军,司马懿担心的是已经中了埋伏,西蜀大军正在将他合围,此时多停留一刻,便多一分危险,纵使派一小股部队入城侦查,城上两千五百军士连面都不用照,一轮摧山弩的精确打击,足以令其有去无回,司马懿能干这徒劳无益的事?

  还有让司马懿更担心的,还记得诸葛亮七擒孟获时,火烧藤甲兵的那场战斗吗?诸葛亮在此战中,首次使用了大规模 ... 伤性武器。随军运去的十辆黑油柜车内,都是火炮,名曰“地雷”,一炮中又藏九炮,也叫子母炮,三十步埋一个,中用竹竿通节,以药引线。然后将三万藤甲兵,诱入盘蛇谷,铁炮炸响,山石俱裂,乌戈国人,尽丧于此。破藤甲兵,蛮夷而已,诸葛亮竟用牛刀,而战败司马懿,便可长驱直进,取长安,进洛阳,平定中原,诸葛亮岂不更祭起屠龙宝刀?前车之鉴,令人心肝都颤。司马懿担心的是脚下已布满了比地雷子母炮更厉害的大 ... 器,再不赶紧走,一会儿想走都走不了了。

  至于次子司马昭疑心诸葛亮无兵,实属初生牛犊不怕虎。司马懿刚官复原职,恩宠有加,正欲立功,以正其名,今统十五万大军,担着血海似的干系,一旦有失,长安不保,洛阳危急,他的身家性命也难以保全了。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敢冒险,他又何尝冒得起这个险?遥想当年,张翼德一人一马,独立当阳桥上,便喝退了曹操百万雄师。当其时也,曹操尚且仓皇失措,飞马急走,他司马懿怎敢冒进?何况他面对的不是猛张飞,而是“多智而近妖”的诸葛孔明?

  我未读兵书,不知道这在兵法上怎么说,不过按照炒股票的原则,看不清的不买,不了解的不买,这样才能保全实力,不被套牢,只有主力资金安全了,才有机会抄底反击。虽然在后人看来,司马懿错失了一次良机,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司马懿的做的,绝对是一个正常人所能做出的最正确最稳妥的决定,要怪只能怪他面对的是诸葛亮,那简直就不是人!

  第三个疑问:有人认为司马懿是假装中计,怕功高震主,故意放走了诸葛亮。

 

  这个观点,有其深意,若要辩驳,三言两语,不能备述。由于篇幅所限,留待下回再讨论吧。关于前面的两点,不过是在下就前人所提的疑问,略谈了一些个人的看法而已,一家之言,疏漏难免。但是如果这两点分析成立的话,也就不存在第三个疑问了。诸君看过,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