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窟(Angkor Wat)简介

Dec05

吴哥窟(Angkor Wat)简介

时间:2022/12/05 19:49 | 分类:世界历史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吴哥窟是柬埔寨暹粒省的一座寺庙建筑群,最初供奉公元 12 世纪的印度教 神 毗湿奴。它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宗教建筑之一,仅次于埃及底比斯的卡纳克神庙,有人声称甚至更大。

它的名字意思是“圣殿之城”,它是作为人类与神界互动的物理表现而创造的。尖塔代表永恒的山脉,护城河代表永恒的水域。它建于公元 12 世纪高棉皇帝苏利耶跋摩二世(公元 1113-1150 年在位)统治时期,用 1.5 立方米的沙子和淤泥建成,是一座宏伟的印度教寺庙,表达了君主对毗湿奴的奉献精神。

寺庙占地 420 英亩(162.6 公顷),中央塔楼高 213 英尺(65 米)。周围的护城河宽 650 英尺(200 米),周长超过 5 公里(3 英里),深 13 英尺(4 米)。它作为印度教寺庙的功能在公元 13 世纪后期停止使用,并由佛教僧侣接管。

它是该地区最宏伟的建筑群,是高棉帝国的中心,但在公元 16 世纪已基本废弃。

在当时,它是该地区最宏伟的建筑群,是高棉帝国的中心,但在公元 16 世纪已基本废弃,并被周围的丛林所占据。西方探险家于公元 19 世纪发现了该遗址,清除了过度生长的植物,并开始了修复工作。今天,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苏利耶跋摩二世与建筑

苏利耶跋摩二世 (Suryavarman II) 被认为是高棉帝国(公元 802-1431 年)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因为他建立了强大的中央 ... 统一了这片土地。苏利耶跋摩二世还派出多次 ... 远征,攻打现代越南的大越王国和邻近的占巴王国,但这些远征基本上没有成功。他最大的成功在于外交,而不是战争,因为他成功地与中国建立了关系,增加了贸易并 ... 了经济。

尽管苏利耶跋摩二世作为一位伟大的统治者被人们铭记,但他却是一个篡位者,他刺 ... 了他的曾祖父达拉宁陀罗跋摩一世(公元 1107-1113 年在位)以夺取王位。据说他将政变比作摧毁一条蛇,但这暗示了什么,或者他的动机是什么,尚不清楚。然后,他通过个人成就使他的统治合法化,并通过建造宏伟的吴哥窟使其永垂不朽,这座建筑供奉他的私人保护神毗湿奴,很可能是为了感谢他的胜利。他通过贸易和税收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并在建造他的寺庙时不惜重金。学者 Christopher Scarre 指出:

高棉人独特的王权形式产生的不是像印度河那样简朴的文明,而是一个对财富、奢侈和神圣君主制的崇拜达到惊人长度的社会。这种崇拜在建造吴哥窟寺庙的苏利耶跋摩二世统治时期达到顶峰。(366)

这座建筑的位置是有目的的,在丛林中开辟了道路,这样游客只能从西方进入,这个方向传统上与死者之地有关,但也与毗湿奴有关,在他们接近神圣能量的同时体验精神的更新的寺庙。设计和气势磅礴的高度旨在吸引人们的目光向上阅读刻在大神庙墙壁和柱子上的神灵、英雄和祖先的伟大故事。在整个建筑群周围,建造了住宅和车间,开设了市场和其他企业,并创建了道路网络。

形成了一种称为红土的物质来支撑新兴的寺庙,然后将其包裹在砂岩中。建筑中使用的砂岩块是从北部 18 英里处的库伦山开采出来的,然后通过一系列运河运到建筑工地。目前尚不清楚施工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而且根据一些解释,它从未完全完工。

宗教背景

吴哥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读方式,但苏利耶跋摩二世希望确保无论人们如何看待这件作品,他都会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苏利耶跋摩二世在雕像中被描绘为毗湿奴,与神为伍,并履行其作为统治者的职责,例如审查他的军队和主持朝政。事实上,在如此多的不同场景中出现了君主的肖像,这使得早期的挖掘者得出结论,认为该遗址是一座陪葬寺庙。

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得出这个结论:与该地区的其他朝东的寺庙不同,吴哥窟朝西朝向死者之地。此外,装饰寺庙的浅浮雕显然是逆时针方向阅读的,在葬礼上,传统的宗教仪式逆时针进行。如果在该地点发现了苏利耶跋摩二世的葬礼的任何证据,那么将其作为陪葬庙宇的说法将无可争议;但没有证据表明这一点。

它可能最初是作为葬礼寺庙开始的,但在苏利耶跋摩二世去世时仍未完工,他被火化并埋葬在别处。然而,更有可能的是苏利耶跋摩二世特意建造它来纪念他的神,当人们考虑到国王的宗教信仰时,这一说法就更有分量了。

苏利耶跋摩二世 (Suryavarman II) 奉行一种被称为毗湿奴主义 (Vaishnavi ... ) 的印度教形式,这是对毗湿奴神的虔诚。印度教虽然被西方人普遍认为是多神教,但它实际上是唯神论,即只有一位神,具有许多不同的面向。在一个无神论的信仰体系中,一个单一的神被认为太过巨大而无法被人类的思想所掌握,因此出现在多种人格中,所有这些都集中在人类生活的一个不同方面。

在印度教中,梵天是创造世界的至高无上的神灵,而作为毗湿奴的形式,他保存生命,作为湿婆,夺走生命并奖励人类的死亡辛劳,然后继续重生循环或导致结合与超灵。根据毗湿奴派,吴哥窟反映了生、死和永恒的过程,将梵天作为至高无上的神,取而代之的是毗湿奴。

几个世纪以来,Vishnu 以多种形式出现在人类面前,作为化身 - 就像流行的印度教神克里希纳- 来指导和指导人们。最著名的例子来自宗教文本Bhagavad -Gita(“上帝之歌”),当时克里希纳在 Kurukshetra 战场上拜访了Arjuna王子,解释了存在的本质和一个人的人生目的。吴哥窟的寺庙旨在通过其装饰来实现同样的目的,它讲述了人类状况、众神的内在性以及一个人如何最好地生活的故事。

苏利耶跋摩二世 (SURYAVARMAN II) 通过下令崇拜毗湿奴 (VISHNU) 这一众生的保护神,利用宗教提升了普通民众的地位。

毗湿奴派在柬埔寨的兴起是高棉人与邻国占城之间冲突的直接结果。苏利耶跋摩一世(公元 1006-1050 年)在统治期间将他的领土边界扩展到泰国,并与占城的城市发生冲突。占婆人的宗教是佛教(这也是高棉精英的信仰),大多数高棉人对佛教怀有敌意,认为这是对他们信仰的威胁。毗湿奴作为保护神,在这些冲突和对佛教的强烈 ... 中声名鹊起。

到苏利耶跋摩二世统治时期,被称为婆罗门教的印度教形式受到精英青睐,在该地区越来越受欢迎,佛教也获得了更多信徒。苏利耶跋摩二世利用宗教,通过颁布法令崇拜毗湿奴来提升普通民众的地位,毗湿奴是万物的保护神,既不是至高无上的创造者也不是破坏性的方面,而是人类与神之间的调解者,他也拥有证明自己是一位仁慈的监护人。

毗湿奴为了人类的利益而仁慈和聪明的最受欢迎的故事之一是海洋的搅动(也称为牛奶海洋的搅动),他在其中诱使恶魔交出甘露(ambrosia),这将让众神不朽,维护永恒秩序。这个故事是在吴哥窟发现的最著名的浅浮雕之一,支持了该建筑最初被设想为礼拜寺庙而非墓地的说法。

石头里的故事

吴哥窟旨在代表梅鲁山,这是印度教中精神和物质的纽带,是所有现实的中心。须弥山的五座山峰由寺庙的五座尖塔代表。梵天和半神人(半神人)被认为生活在须弥山上,它在《摩诃婆罗多》中有著名的引用当 Yudhishthira 和他的兄弟们前往天堂之门时。兄弟们一个接一个地死去,直到只剩下 Yudhishthira 和他忠实的狗。当他们到达天堂的边界时,守门人告诉 Yudhishthira 他可以进入天堂,过着他过的有价值的生活,但狗是不允许进入天堂的。Yudhishthira 拒绝任何不包括狗的天堂并转身离开,但看门人阻止了他并表明自己是 Vishnu,他只是在允许他进入之前最后一次测试他。

诸如此类的故事在整个寺庙中广为流传,人们可以在其中找到印度宗教文学经典作品(如罗摩衍那和薄伽梵歌)中的场景。Gita中的 Kurukshetra伟大战役与Ramayana中的 Lanka 战役一样清楚地描绘。由于在公元 12 世纪大多数人无法阅读,吴哥窟就像一本巨著,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故事可以在视觉上联系起来。

寺庙设有画廊——这意味着它通过一系列画廊向上发展——为设计师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来探索人们的文化、宗教和时间历史。这些浮雕覆盖了神庙的外部画廊,绵延超过 1,960 英尺(600 米)。吴哥窟的设计是为了代表世界,外墙的四个角锚定在地球的四个角,护城河代表周围的海洋。日常生活场景、神话故事、宗教图像和皇家 ... 都围绕着立面展开。

在西侧的入口处,今天放置了一尊巨大的八臂毗湿奴雕像,以接待来访者,他们将祭品放在他的脚下以示祈求或感谢祈祷得到回应。神庙的中央圣殿与地轴南北对齐,毗湿奴雕像曾站在中央,表明毗湿奴是所有尘世和神圣事件的核心。根据一些学者的说法,这些画廊用于天文观测,并且专门为此目的建造,以便天文学家可以在夜空中清楚地看到天空的旋转。毫无疑问,该地点与天文纪念活动有关,因为它的位置恰好反映了天龙座,龙代表永恒,因为它永不落下。

转型与衰退

佛教工匠们为这座寺庙的错综复杂的故事增添了色彩,却没有带走任何东西。

公元 14 世纪,吴哥窟被重新奉献为一座佛教寺庙,佛像和与佛陀相关的故事被添加到已经令人印象深刻的肖像画中。由于佛教徒尊重仍然在那里礼拜的印度教徒的信仰,因此所有原始雕像和艺术品都保留在原地。佛教工匠们为这座寺庙的错综复杂的故事增添了色彩,却没有带走任何东西。

到公元 16 世纪初,寺庙的使用已经减少,尽管它仍然被佛教僧侣占据,它成为故事和传说的主题。据说它是在遥远的过去由众神建造的,一个流行的故事出现了,即因陀罗神为他的儿子建造了它作为宫殿,并且它在一夜之间从无到有。巨大的护城河保护着这座神庙不受周围丛林的影响,因此与其他古代神庙和城市(例如中美洲玛雅人的神庙和城市)不同,它从未完全消失。

尽管当地人仍然访问该网站,但它越来越多地与出没和 ... 的灵魂联系在一起。据说,过去参观寺庙的信徒的巨大热情需要继续为该地区注入正能量。现场的祭祀活动一结束,暗灵就被高能量的余辉吸引,搬了进来,并以此为家。现在人们认为 ... 能量是从空荡荡的画廊、门廊和入口处散发出来的,因此前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少。只有少数僧侣照料它,建筑物开始腐烂,尽管它从未完全被丛林占据,但自然生长在墙壁上和石头之间的裂缝中取得了进展。

西方发现与修复

然而,寺庙并没有安静地坐多久。在西方文献中,葡萄牙僧侣安东尼奥·达·马达莱纳 (Antonio da Madalena) 于公元 1586 年首次造访吴哥窟,他对这座建筑群的笔记清楚地表达了他的惊奇感。他没有努力恢复该站点,甚至没有提出建议,但记录了它的位置。下一位来访的西方人是法国考古学家亨利·穆奥 (Henri Mouhot)。公元 1860 年。穆奥总是被认为是“发现”吴哥窟的人,但实际上,它从未失传。住在该地区的任何人都知道该地点,而远方的人也以传说着称。

然而,穆奥是第一个对吴哥窟产生积极兴趣并宣传其存在的西方人。这座寺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致力于对其进行翻新和修复。穆奥认为这座寺庙是由一些现已失落的古代文明建造的,并认为因陀罗如何在一夜之间建造这座建筑的故事是古代文化失落技术的证据。他拒绝接受它可能是由他每天与之互动的柬埔寨人的祖先以与西方人完全相同的方式建造的。公元 1850 年,玛雅人拒绝了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大城市和神庙可以建造的观点。

从穆奥时代开始,吴哥窟就举世闻名。每年有数百万人访问该网站,修复项目正在进行中。199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它为世界遗产,尽管它没有被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但它在 2007 年入围决赛,该遗址获得了更大的关注。

2016 年,《 ... 》的一篇文章报道了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他们继续在周围的丛林中进行发现,并找到了建造这座寺庙的工人和居住在该建筑群周围的其他人的遗址。寺庙本身经历了重大修复,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考古公园之一。今天参观吴哥窟的人实际上是在追随过去数以百万计的人的脚步,他们从周围的丛林中走出来,发现自己身处苏利耶跋摩二世 (Suryavarman II) 创造的连接天地的遗址。

参考文献

吴哥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址描述于2020 年 3 月 19 日访问。

Baird, FE & Heimbeck, RS哲学经典:亚洲哲学。劳特利奇,2010 年。

Coe, MD吴哥和高棉文明。泰晤士河和哈德逊河,2005 年。

科勒,JM亚洲哲学。劳特利奇,2018 年。

激光扫描揭开柬埔寨古代城市网络的面纱 - Julia Wallace, ... ,2016年, 2020 年 3 月 19 日访问。

米切尔,S.薄伽梵歌。和谐出版社,2002 年。

Narayan, RK摩诃婆罗多。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16 年。

Scarre, C. & Fagan, BM古代文明。普伦蒂斯·霍尔,2007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