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瓦卡(Charvaka)简介

Dec09

查瓦卡(Charvaka)简介

时间:2022/12/09 19:35 | 分类:世界历史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Charvaka(也称为 Carvaka)是一种哲学思想流派,在印度发展起来。公元前 600 年,强调唯物主义是人们理解和生活在世界上的手段。唯物主义认为可感知的物质就是存在的一切;诸如灵魂和任何其他超自然实体或存在层面的概念只是富有想象力的人的发明。

这个名字的含义受到质疑,有人声称它指的是咀嚼的行为,因为 Charvaka 强调通过饮食享受生活的重要性,而其他人则认为这是创始人的名字,或者 Charvaka 是创始人的门徒,一位改革者名叫布拉斯帕蒂。信仰体系也被称为Lokayata(“人民的哲学”)和Brhaspati之后的 Brhaspatya。

Charvaka 的愿景拒绝了所有超自然的主张、所有宗教权威和经文、接受推论和证明来建立真理,以及任何宗教仪式或传统。该哲学的基本原则是:

直接感知是建立和接受任何真理的唯一手段

不能被感官感知和理解的东西不存在

所有存在的都是风、土、火和水的可观察元素

生活中最大的好处是快乐;唯一的罪恶是痛苦

追求快乐,避免痛苦,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

宗教是强者和聪明者的发明,他们掠夺弱者

然而,应该指出的是,虽然上述内容被接受为 Charvaka 的原则,但尚未找到原始的 Charvakan 文本;所有关于信仰体系的知识都来自后来的印度教、耆那教和佛教著作,这些著作敌视哲学并记录其信仰以驳斥它们。Charvaka 被认为是由 Brhaspati(不要与Dharma Shastra成名的光之圣人 Brhaspati 混淆)开发的,以回应他认为迷信的废话,人们被愚弄接受为无可辩驳的真理。

据说是 CHARVAKA 的中心文本的BRHASPATI SUTRA已经丢失或被毁,任何关于哲学的主张都应该被批判地看待。

一些人认为 Brahaspati 的弟子 Charvaka 发展了他最初的愿景。同样可能的是,恰尔瓦卡是它的创始人,而布哈斯帕蒂是它的弟子,也有可能两者都不是真的。据说是 Charvaka 的中心文本的Brhaspati Sutra已经丢失或被毁,任何关于哲学的主张都应该被批判地看待;包括本文中的任何内容。虽然它似乎在当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发展今天被称为科学 ... 的方面,但它从未扎根并在公元 12 世纪消亡。

然而,所表达的概念不仅促成了允许科学思想发展的知识氛围,而且还预见了雅典克里蒂亚斯(公元前 460-403 年)的无神论,阿里斯蒂普斯·昔兰尼的享乐主义学派(公元前435-356 年) ),最著名的是伊壁鸠鲁(l. 341-270 BCE) 的著作以及他在雅典学校发展的“开明享乐主义”。这些思想家以及追随他们的人将影响 19 世纪的经验主义和功利主义哲学以及 20 世纪的存在主义运动。因此,Charvaka 是一个远远领先于它的时代的信仰体系,即使它没有直接影响这些后来的体系。

吠陀时期和 Charvaka

Charvaka 是对当时基于吠陀经的印度公认宗教观点的回应。吠陀经是影响印度教的主要宗教文本(被信徒称为Sanatan Dharma、“永恒的秩序”或“永恒的道路”)。吠陀这个词的意思是“知识”,四大吠陀——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被认为与理解宇宙永恒秩序和一个人在世界上的位置所需的基本知识有关。

这些文本被正统的印度教徒认为是Shruti(“所听到的”),因为它们被认为是宇宙在遥远过去的某个时刻通过振动“说出”的,并且在某个时候被圣人在冥想状态下“听到”在 c. 之前 公元前 1500 年。这些圣人以口头形式保存这些信息,直到它们在吠陀时期(约公元前 1500 年 - 约公元前 500 年)与其他文本(包括奥义书)一起被记录下来,这些文本对它们进行了评论和澄清。

吠陀经的愿景引发了被称为婆罗门教的宗教/哲学运动,该运动维持世界按照某些既定规则运行,这些规则是可观察和可证明的,而这些规则的存在,被称为rita(“秩序”),为规则制定者 这个规则制定者被确定为一个不可思议的伟大存在,他既创造了宇宙又是宇宙,他们称这个为婆罗门。

然而,个人凡人的头脑无法掌握婆罗门,因此进一步确定每个人都携带着这种被称为阿特曼的神圣存在的火花,生命的目的是实现阿特曼与婆罗门的结合。一个人通过按照正确的行为(业力)履行自己的职责(dharma )来实现解脱(moksha)和从重生和死亡的循环中解脱出来。. 人们要么接受自我实现和结合的追求(通过它他们会成为更好的自己),要么拒绝神圣的真理并在今生遭受相应的痛苦,每个人都会随之而来,直到他们最终接受神圣的爱和秩序的道路.

吠陀经由祭司阶级用梵语吟唱,梵语是作品被“听到”和创作的语言。听到这些吟唱的人不懂梵语,不得不相信祭司的话,因为这些文本是直接来自上帝的。接受吠陀经作为精神权威的宗教和哲学流派被称为astika(“存在”),因此也接受阿特曼、婆罗门和其他吠陀愿景的存在。那些不接受其中任何一个的人被称为nastika(“不存在”)。Nastika 的思想流派包括耆那教、佛教和 Charvaka。

布拉斯帕蒂的愿景表达了他的信念,即生活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享受生活,而不用担心今生或任何其他生活中的惩罚。

根据后来文本的评论、批评和评论,Brahaspati 认为人们会接受祭司的话是荒谬的,这些教士认为这些难以理解的文本是上帝的话语,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始终如一地遵守规则、仪式、忏悔,以及祭司们下达的禁令,因为很明显这只是一种聪明的手段,上层阶级的祭司可以以牺牲下层阶级为代价过上好日子,因为下层阶级被诱骗接受了他们的寓言作为真理。

没有办法真正知道 Brahaspati 的动机是什么,甚至也不知道他最初的行为是如何违背正统信仰的,但似乎在某个时候,他宣扬了一种新的愿景或撰写了一篇文章,表达了他的信念,目的是生命的意义在于最大程度地享受它,而不用担心今生或任何其他生命的惩罚,因为一个人所过的生活显然没有神圣的统治者,一个人不会被授予另一个。

信仰与论点

Charvaka 对吠陀愿景的主要反对意见是它无法被证明;它必须被信仰所接受,而这种信仰是由一个显然以牺牲他人为代价从中受益的祭司阶层所鼓励的。牺牲、礼物和忏悔的姿态使祭司变得富有,同时也加剧了下层阶级的贫困。这种充实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一个无法证实的说法,即祭司知道终极真理,如果接受这个真理,就可以保证一个人在今生过上更繁荣、更充实的生活,并在死后与上帝幸福地团聚。对死后世界的恐惧,对无尽的斗争化身,生生世世的前景,鼓励人们接受祭司的主张,希望它们是真实的;但是,Charvaka 声称,

这一反对意见导致了基本的 Charvakan 信念,即只有对任何事物的直接感知,无论怎样,都可以建立真理,而且,那些不能被感官感知或识别的东西不可能存在。如前所述,还有其他nastika思想流派、耆那教和佛教,它们与 Charvaka 一起发展,后者也拒绝吠陀的观点,但 Charvaka 与这些思想有很大不同,正如学者约翰·科勒 (John M. Koller) 指出的那样:

Charvaka 是唯一完全唯物主义的系统;所有其他人都接受精神生活的方式。例如,耆那教试图指出摆脱业力束缚的 ... 。它强调一种无伤害的生活,这种生活最终会通过冥想的自我实现从束缚中解脱出来。佛教对人类苦难的性质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八正道作为治疗苦难的 ... 。(7)

Charvaka,相反,声称痛苦只是快乐的剥夺,而治愈它的 ... 是追求感官享受。除了自己之外,一个人对任何人或任何事物都没有任何责任,也没有“业力债务”可以累积,因为没有上帝对一个人的行为或错误行为进行任何形式的记录。一个人在生活中看到的就是生活的全部,Charvaka 声称,宗教戒律、规则和仪式只是强者和聪明人追求快乐的一种手段。

Charvaka 拒绝宗教宇宙论,理由是根本没有必要推测宇宙的创造。这样的追求是浪费时间,因为人们永远无法知道宇宙是如何形成的。通过观察,人们可以得出结论,自然根据自然法则自我再生和繁殖。因此,可以合乎逻辑地得出结论,无论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它都是按照同样的法则发展的。知道宇宙是如何开始的不可能以任何方式丰富一个人的生活,因此可以安全地丢弃宇宙学。

认识论被认为同样无用,因为一个人通过感知认识真理,并且没有理由调查一个人如何知道一个人拿着一块大石头,而当一个人拿着一块大石头很明显时。因此,他们拒绝宗教pramanas(“知识的来源或证据”),尤其是推论和个人证词。不能依赖推理来建立真理,因为与直接感知不同,一个人的推理可能是错误的。

在讨论 Charvaka 的推理问题时最常用的例子是烟雾的存在作为火灾的证据。看到建筑物的窗户冒烟,就推断那间屋子里一定有火,但事实并非如此;那个房间里的某个人可能正在清理壁炉或炉子,搅动烟灰,烟灰被吹出窗外,在观察者看来就像烟雾一样。因此,证词同样不可靠,因为有人看到他们认为是从窗户冒出的烟,很可能会报告建筑物着火,而实际上,他们声称看到的烟根本不是烟。

道德体系也被拒绝,因为它们是由所谓的“道德法则”定义的,这只是祭司为了控制他人和充实自己而创造的另一套寓言。生活中美好的是个人感觉良好的,而糟糕的是感觉糟糕的。道德体系只会使这个非常简单的事实复杂化,剥夺人们的快乐,让他们背负罪恶感,除了助长少数人控制多数人之外,没有做任何其他事情。几个世纪以来,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公元 1748-1832 年)和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公元 1806-1873 年)的工作,Charvaka 会说“正确的行为”是为最多的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而“错误的行为”是造成最大痛苦的行为。

这里的“好”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愉快”。恶,作为善的对立面,被认为只是缺乏快乐。无法追求一个人的个人快乐鼓励一个人从事消除这种快乐障碍的行为,这就是人们发起或参与其他人谴责为非法并惩罚肇事者的行为。然而,那些执行惩罚的人并不比那些犯下罪行的人更有德行;当局只是想以牺牲那些被拒绝的人为代价来维持他们自己的快乐水平。

与后来系统的相似性

这些相同的概念很可能是在古希腊和其他地方独立发展起来的。尽管雅典政治家克里蒂亚斯从未建立过正规学校,但他现存的作品与布拉斯帕蒂的愿景相呼应。克里蒂亚斯写道,宗教只不过是强者控制弱者的一种手段,通过维持为他们谋利的法律来致富。Cyrene 的 Aristippus的哲学几乎与 Charvaka 相同,因为他相信一个人在生活中可以献身的最高尚目标是追求快乐。

Aristippus 相信活在当下,尽可能地享受自己。他的哲学常被拿来与中国享乐主义哲学家杨朱(公元前 440-360 年)相提并论,杨朱也相信宗教是一种人为的结构来控制人们,并且担心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错误的行为”。当一个人可以享受自己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时,这是一种浪费时间。

最著名的享乐主义者当然是伊壁鸠鲁,他也认为追求快乐应该是一个人的最高目标。然而,伊壁鸠鲁的哲学实际上与恰尔瓦卡、阿里斯蒂普斯或杨朱所倡导的那种享乐主义相去甚远。对伊壁鸠鲁来说,追求快乐意味着充分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而不用担心自己所没有的。只有在没有压力或担忧的情况下享受快乐才会产生快乐,这意味着人们应该在所有事情上保持适度,以便尽可能长地保持最佳健康状态,尽可能多地享受。

Charvaka 是否影响了这些后来的作家中的任何一个是未知的,但有趣的是注意到其他文化中表达的 Charvakan 概念。希腊作家为后来的作家奠定了基础,例如苏格兰经验主义者大卫·休谟(公元 1711-1776 年),他的主张之一是,如果从来没有人被告知上帝存在,那么世界上就找不到任何东西可以提出这样的建议一个实体。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John Stuart Mill) 发展的功利主义哲学与查尔瓦卡 (Charvaka) 有着显着的相似之处,但存在主义的著作也存在一些差异,尤其是让-保罗·萨特 (Jean-Paul Sartre,生于公元 1905-1980 年) 及其追随者。

结论

这些后来的作家和哲学体系在首次出现时并没有受到当权者的欢迎,当然,也没有受到有组织的宗教的欢迎。古印度对 Charvaka 的宗教反应遵循同样的范例。Charvaka 对宗教的拒绝和对追求快乐的坚持削弱了祭司和上层阶级的权威,但同样重要的是,据说通过剥夺人们对生活和安全的最终意义的希望来扰乱现状死亡。

Charvaka 声称没有来世承诺对有价值的人进行最终奖励,这可能不是一个受欢迎的消息。与所有人类一样,布拉斯帕蒂的听众认为死亡是必然的,并且被教导良好的行为会导致幸福的来世,而那些行为不端的人将受到惩罚。Charvaka 并没有做出这样的承诺。善恶只有一个结局,一生中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无法改变一个人的道路直接导致某种灭绝的事实。

尽管它被称为Lokayata—— “人民的哲学”——但没有证据表明它曾被广泛采用。学者 P. Ram Manohar 指出,它“从未成为主流思想流派”(Paranjape,5)。似乎这个词被创造来表示“流行”,因为它缺乏知识份量(根据短语“大众意见”而不是更有见识的意见),最后,作为否认更高追求价值的唯物主义的一种同义词在生活中。

然而,Charvaka 远非“无知”,因为它通过鼓励对现象的直接观察、为解释所述现象而创建的假设以及基于对该假设的经验证实的结论,激发了印度科学 ... 的发展。Manohar 指出,Charvaka“发挥了强大的影响力,帮助实现了精神世界观和物质世界观之间的平衡”(Paranjape,5)。尽管布拉斯帕蒂的体系从未取代正统思想,但它无疑影响了印度的知识面貌。

诸如疾病和伤害之类的疾病或繁荣和意想不到的好运的受欢迎经历逐渐被理解为自然发生,而不是惩罚或奖励行为的神圣行为。由于认识到修改形式的 Charvakan 唯物主义的价值,Dharma Shastras和Arthashastra等作品成为可能。即便如此,Charvaka 最终还是被印度教、耆那教和佛教体系所超越,这些体系提供了一个更有希望的来世愿景和一个人日常生活的意义。然而,Charvaka 的信息将改变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即使他们不能完全接受其关于完全和完全按照自己的个人价值观而不期望奖励或害怕惩罚的生活的愿景。

参考文献

Baird, F. & Heimbeck, RS哲学经典:亚洲哲学。劳特利奇,2005 年。

Baird, FE哲学经典:古代哲学。劳特利奇,2010 年。

Diogenes Laertius & Miller, J. & Mensch, P.著名哲学家的生平。牛津大学出版社,2018 年。

Keay, J.印度:一段历史。格罗夫出版社,2016 年。

科勒,JM亚洲哲学。普伦蒂斯·霍尔,2007 年。

Long,JD印度教历史词典。罗曼和利特菲尔德出版社,2018 年。

Mautner, T.企鹅哲学词典。企鹅图书,2005 年。

Paranjape, MR 跨界治疗。劳特利奇印度,2019 年。

Radhakrishnan, S.主要奥义书。印度河/哈珀柯林斯印度,1994 年。

Scarre, C & Fagan,BM古代文明。普伦蒂斯·霍尔,2007 年。

Stutley, M & Stutley, J. Harper 的印度教词典。哈珀与罗出版社,1977 年。

斯瓦米·萨蒂亚·普拉卡什·萨拉斯瓦蒂。四吠陀经。DAV 出版部,202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