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May12

... 简介

时间:2014/05/12 22:36 | 分类:唐朝历史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 简介

  在中国所有伟大的皇帝中,唐太宗 ... 在位的时间并不长,只有626——649年的二十三年,但他的功绩及名声丝毫不逊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创业之主。用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里的一句话,只有等到“唐太宗登地位,唐朝才开始盛大起来”的。而且,他还是著名的 ... 家、书法家,他开创的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鼎盛时期。

  唐太宗 ... 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9年),生于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他的父亲李渊,袭封“唐国公”,是有名的“八柱国”之后;母亲纥窦氏(即窦氏)也出身名门,乃当时极为显赫的高门窦家之女。

   ... 是李渊与窦皇后的第二个儿子。在他之上有大哥建成,之下有三弟玄霸、四弟元吉。他四岁时,有位善相的看到他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及至他长大,果真风度翩翩,是当时天下有名的“太原公子”。

  公元615年, ... 十六岁,遵父命娶名门之女长孙氏为妻。长孙氏即是后来极富盛名的长孙皇后。之后二年,他一直参与他父亲的叛隋大计。据史料记载,当时在他身边,集聚了大量的有才华的人。例如《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就曾称他:“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里也说他“于晋阳密召豪友”。与他的兄弟相比,他的确是位早熟的政治人才。

   ... 十八岁那年,即公元617年,随父亲李渊自太原起兵。他率领部队和他的门客打前阵,很快就击败了隋朝的军队,攻入长安,并且灭了隋。唐初论功勋,以 ... 为最大,被封为“秦王”。

  此后, ... 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破李轨, ... 薛仁杲(薛举之子),败刘武周,……在虎牢之战中,一举翦灭了当时中原两大割据势力:王世充和窦建德。 ... 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进入长安时,受到部分军民以皇帝礼仪的招待。

  随着他声望日盛, ... 与他兄弟之间的关系也逐步微妙起来。此时他的三弟玄霸已死,大哥建成与四弟元吉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他。他们几次密谋 ... 害 ... ,但都没有成功。

  此时大臣间也因此互相倾轧,势成两派。宰相裴直、谋士王圭、魏征、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跟随建成、元吉,为一派;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王君廓等跟随 ... ,为另一派。大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持 ... 。将领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公元626年六月初四, ... 在他门客的建议下,先发制人,于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发动政变,兄弟喋血,一举消灭了建成、元吉的势力,成为王朝的唯一继承人。

  是年八月初九,他强迫他父亲李渊让位,自己即位为帝,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年号为“贞观”。自此开始了他二十三年的统治。

  在 ... 统治其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649年,患得了痢疾,医治无效,于次年五月病死于终南山别墅“含风殿”。他死后被葬在今天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是为“昭陵”。他的谥号为“文皇帝。

   ... 简介 生平事迹

  唐太宗 ... (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 ... 发动玄武门之变, ... 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被迫退位, ... 即位,年号贞观。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 ... 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1、早年经历

   ... 于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农历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公元599年,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在今陕西武功的李家别馆,父亲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

   ... 4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对其父李渊说:“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当见到 ... 时,书生竟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为“世民”,童年时代的 ... 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

  公元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 ... 娶高士廉的外甥女长孙氏为妻,公元615年(大业十一年), ... 参加云定兴的军队,去雁门关营救被突厥人围困的隋炀帝。

  公元616年(大业十二年),父亲李渊出任晋阳留守, ... 跟随到太原并随父多次出征,平服发生在今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和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

  2、晋阳起兵

  公元617年(义宁元年), ... 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是为晋阳起兵,李渊封 ... 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起兵攻入长安,并且灭隋, ... 官拜光禄大夫、唐国内史,徙封秦国公,食邑万户。

  公元617年(义宁元年)农历十二月, ... 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率兵十万进攻隋朝的东都洛阳,不克而还,设三路伏兵于三王陵,击败隋将段达。

  公元618年(武德元年)农历五月,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改国号为唐,封 ... 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3、四方征战

  唐朝建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治全国,因此, ... 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自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起, ... 亲自参与四场大战役。

  其一,破薛举,浅水原之战平定陇西薛仁杲(薛举之子),铲除了唐朝来自西方的威胁。

  其二,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朝的北方。

  其三,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使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

  其四,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

  自此 ... 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班师返京时,受到长安军民的隆重欢迎,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农历十月,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万户,李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 ... 因此开设文学馆,收揽四方彦士入馆备询顾问,文学馆与秦王府相结合,俨然形成一个小 ... 机构。

  4、玄武门之变

  太原起兵是 ... 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李渊建立唐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

  天下平定后, ... 功名日盛,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 ... ,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长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 ... 终不肯屈为人臣,而 ... 也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遂与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猜忌日深,两派大臣之间互相倾轧,李建成曾经下毒谋害 ... ,其中宰相裴寂、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追随李建成、李元吉。

  秦府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从 ... ,宰相陈叔达、朝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援 ... ,其余将领李靖、徐世绩,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突厥侵犯唐边境,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在太子的东宫中担任率更丞(主管计时的官员)职位的王晊,已被秦王 ... 收买,成为 ... 在东宫的眼线,他悄悄告诉 ... :“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 ... 秦王。”

  于是 ... 决定先发制人,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 ... 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 ... 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

  事后, ... ... 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李渊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 ... ,三天后(六月初七癸亥日,公元626年7月5日), ... 被立为皇太子,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公元626年9月4日(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 ... , ... 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

  5、贞观之治

  因隋末战争而人口锐减,公元628年(贞观二年),唐朝只有二百九十万户人口, ... 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 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

  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 ... 效率。

  在 ... 上, ... 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经 ... 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6、帝范教子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谋反之罪被废,唐太宗遂将其第九子晋王李治立为太子,并对太子严加教管,晚年 ... 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李治,总结了他的施政经验,同时自评一生功过。

  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正月,唐太宗将他撰写的《帝范》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并对其告诫说:“你应当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像我这样,是绝对不能效法的,因为如果取法于上,只能仅得其中,要是取法于中,就只能仅得其下了,我自从登基以来,所犯过失是很多的,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所有这些,都是我所犯的最大过失,千万不要把我作榜样去效法。”

  7、因病去世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生病(一说是服用天竺长生药导致暴疾),医治最终无效,命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公元674年(唐高宗上元元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公元749年(唐玄宗天宝八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 简介

  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平窦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触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30年,击败东突厥,被突厥各部尊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649年,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门代理国事。 ... 于649年7月驾崩于长安含风殿,享年52岁,葬于今陕西礼泉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谥号为“文皇帝”。

  唐太宗 —— 家庭介绍

  父亲唐朝皇帝

  唐高祖李渊

  母亲追尊太穆皇后

  窦氏

  祖父北周唐国公(仁公)

  追尊唐世祖

  李�

  祖母追尊元贞皇后

  独孤氏

  外祖父北周神武郡公(肃公)

  窦毅

  外祖母

  北周襄阳长公主

  宇文氏

  祖父之父西魏陇西郡公(襄公)

  追尊唐太祖

  李虎

  祖父之母

  追尊景烈皇后

  梁氏

  祖母之父北周大司马独孤信

  祖母之母独孤信之妻崔氏

  外祖父之父窦岳

  外祖父之母窦岳之妻,姓氏不详

  外祖母之父西魏安定郡公(文公)

  追尊北周文帝

  宇文泰

  后妃

  皇后

  长孙皇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后之一,当代历史学家评论最知性的皇后,唐太宗 ... 一生的挚爱。与贞观群臣一起辅佐太宗成就了贞观之治。她的贤德为后人称道的重要原因是她能及时化解太宗的怒气,以一种母性的姿态保护着贞观群臣们。皇后去世后,太宗哀伤不已,建层观远眺昭陵,并亲自抚养皇后留下的幼子 ... ,太宗崩,与皇后同穴合葬于昭陵

  妃嫔

  韦贵妃: 生纪王李慎 临川公主

  杨妃:生赵王李福,为与隋炀帝女杨妃区别被现代人称小杨妃,贵妃为死后唐高宗追封。

  燕德妃:生越王李贞、江殇王李嚣

  郑贤妃:无子

  徐贤妃:史书中有其列传,名徐惠,初为才人、婕妤进封昭容,太宗崩后哀慕成疾,不肯进药,永徽元年卒,年二十四,赠贤妃,陪葬昭陵石室

  阴妃:生齐王李佑。昭陵有座阴嫔墓,现代人推测为阴妃,因子李祐十七年被唐太宗赐死,阴妃可能因而受牵连,被降为嫔或被赐死后以嫔身份安葬

  杨妃:史书中除记生有二子及隋炀帝女外,再无其他记载。

  韦昭容

  杨婕妤 杨恭道第三女

  萧美人 萧铄第二女

  崔才人 崔宏道长女

  萧才人 萧铿第二女

  武才人 武则天

  王氏:生蒋王李恽

  杨氏:李元吉之妻,长孙皇后去世数年后得宠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左右生下曹王李明,唐太宗曾想立其为后,遭魏征反对后不了了之,并把李明过继给了李元吉,而她的封号也一直追随李元吉而变化,从齐王妃到巢王妃,至始至终她都是李元吉的妻子,到死唐太宗也没有给她任何名分。

  子女儿子

  太子李承乾( 母长孙皇后,唐太宗皇子中最为彪悍聪颖者,深得唐太宗宠爱,因嫉妒同母弟李泰受宠而怀疑唐太宗改立,于贞观十七年谋反被废。按律谋反是死罪,因唐太宗不舍赐死,最后按通事舍人来济的处理 ... ,使李承乾活了下来,来济也因此得到看重)

  楚王李宽 (母后宫,过继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逝。贞观初追封,无后,国除。)

  吴王李恪 (母隋炀帝女杨妃,有文武才,唐太宗在立了李治后,一度对他性格不放心,私下曾与长孙无忌商量改立庶子中年长的李恪,遭反对后就作罢了,后世评价唐太宗立李治为私立李恪为公,最终因私爱李治而放弃李恪。唐高宗时期被冤 ... )

  魏王李泰 (母长孙皇后,皇子中最为博学者,最受宠爱者,受宠事件举不胜举,也因此而萌生野心,争夺皇位被贬后,太宗依然十分挂念他,后进封为濮王。永徽三年(652年)死于郧乡县,时年33岁)

  齐王李佑 (母阴妃,后谋反被废为庶人)

  蜀王李愔 (母隋炀帝女杨妃,唐太宗曾 ... 其不如禽兽。李恪被害,因同母而被贬为庶人)

  蒋王李恽(母王氏)

  越王李贞(母燕妃)

  高宗李治 (原为晋王,母长孙皇后,皇后去世后,与妹妹晋阳公主一起被唐太宗带在身边亲自抚养长大,和两位同母哥哥一样深得父亲宠爱,太宗出去游玩经常带在身边,立为太子后,应该出居东宫,唐太宗却不舍硬把他留在宫中,十天半月才回东宫一趟,被褚遂良、刘洎谏不可过于私爱)

  纪王李慎(母韦妃)

  江殇王李嚣(母燕妃,早薨)

  代王李简(母不详,早薨)

  赵王李福(母杨妃)

  曹王李明(母杨氏)

  女儿

  襄城公主 (下嫁萧锐,又嫁姜简)

  汝南公主 (早薨)

  南平公主 (下嫁王敬直,又嫁刘玄意)

  遂安公主 (下嫁窦逵,又嫁王大礼)

  长乐公主 李丽质 (母长孙皇后,唐太宗特所钟爱的女儿,出嫁时因唐太宗要给的嫁妆倍于长公主而被魏征谏。下嫁长孙冲)

  豫章公主 (公主自小丧母,长孙皇后收养之,慈爱逾于所生)

  巴陵公主 (下嫁柴绍与平阳公主之子柴令武,永徽四年与房遗爱谋反,被唐高宗赐死。显庆中追赠为北景公主)

  普安公主 (下嫁史仁表)

  东阳公主 (下嫁高履行)

  临川公主 李孟姜(母韦贵妃,下嫁周道务)

  清河公主 李敬(字德贤,下嫁程怀亮)

  兰陵公主  李淑(字丽贞,下嫁窦怀悊)

  晋安公主(下嫁韦思安,又嫁杨仁辂)

  安康公主(下嫁独孤谋)

  新兴公主 (下嫁长孙曦)

  城阳公主 (母长孙皇后,公主出嫁前,唐太宗专门为她卜卦,下嫁杜荷,又嫁薛瓘)

  高阳公主 (下嫁房遗爱,后因谋反赐死,追封合浦公主)

  金山公主 (早薨)

  晋阳公主 李明达 (母长孙皇后,皇后去世后,与哥哥李治一起被唐太宗亲自抚养,为太宗最为宠爱的女儿,多受众臣喜爱,有其母风。公主十二岁去世,唐太宗悲痛欲绝,一个多月不能正常临朝。)

  常山公主 (没有下嫁)

  新城公主 衡山公主 (母长孙皇后,初许配与魏征的长子魏叔玉,后因魏征生前所谓荐人失当、邀名卖直之罪,唐太宗因而悔婚。初嫁长孙诠,唐太宗为给爱女长面子,特升其公爹为岐州刺史。后嫁韦正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