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后都怎么处理了?

Aug16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溥仪回忆,他每次吃饭都是很多桌的菜。虽说没有108道,但六七十道是有的。而慈禧太后,每顿固定是108道菜。

  即便后来满清亡国了,溥仪的菜才减少到三四十道。

  不过,其中的一些菜,是所谓套菜,也就是不管什么时候吃饭这些菜都会端上来。

  因为皇上传膳以后,必须很快上菜。同时,御膳房距离皇上吃饭的地方有一定距离,需要端上来。

  显然,现烧六七十道菜,就算有十几个厨师也来不及。况且也不是皇帝1个人要吃饭,还有皇后、皇太后、皇太妃一堆人。

  所以,这六七十道菜里面,有一大半是道具。也就是,这些菜其实长时间在厨房里面炖着,上桌的时候一起摆上去,凑凑样子。

  这些菜,皇帝是不会碰的,厨师也不会擅自处理,因为往往这些菜要用好几天。

  等到好几天后,菜实在不能煮了,就处理掉。

  处理的 ... 一般是丢掉,当然也有可能被厨师或者太监拿回去自己吃。

  因为这些菜是道具,所以问题不大。

  另外,每次上菜的时候,都有厨师现做的几个菜,有的是厨师自己决定做的,有的则是皇上点的。这些菜就不同了,才是真正的山珍海味。

  这些御厨如果放在今天,就是所谓国家特一级厨师,水平极高。同时皇宫里面,各种珍贵食材也多入牛毛,比如熊掌、象拔、猴脑、鱼翅等等。

  这样的几道或者十几道菜,才是皇帝真正吃的东西。

  这些菜,就有讲究了。

  撤下去的时候,一律需要封存起来销毁掉,任何人不能去碰。

  一来,这是皇上动过的,没人敢吃;二来,没人敢去查看这些菜,也就是查看皇帝喜欢吃什么,这很有可能会被认为是准备下毒谋害皇帝。

  我们看看溥仪的回忆:

  皇帝唤一声“传膳”,身边的御前小太监就像复读机一样,向守在养心殿明殿上的殿上太监同样说一声“传膳”,然后殿上太监再把话传给立在养心门的太监,而养心门太监再传话给侍奉在西长街的御膳房太监……总之,皇上说了句“传膳”后,要经过多个大小太监的口,一道门一道门传到御膳房,然后御膳房再派出几十个统一着装的太监,抬着膳桌,捧着食盒,列着队,浩浩荡荡把御膳送进养心殿。御膳房的太监只能到送到明殿为止,然后由皇帝身边的专职小太监接过餐具和食物,在冬暖阁放桌摆宴。

  皇帝用膳,要放满7张膳桌——各色菜肴占三桌,点心米粥占三桌,外加咸菜一桌。而且餐具也有讲究,平常时节用的是绘有明黄金龙图案、写着万寿无疆字样的瓷器,冬天用的则是下面盛有热水的银器。而且,每一样餐具,无论碗碟,里面都有一个银牌子,用途众所周知——防止有人在御膳里下毒。并且,正如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御膳送来之前,确实都要经过一个太监一一尝过,这就是所谓的“尝膳”。

  皇上用膳,那可是件大事儿。以清朝皇帝为例,每顿饭最少得一百多道菜,可以不吃,但不能没有,为的是体现皇帝的无上皇权。皇帝一天吃两顿,上午一顿下午一顿,饭菜都在火上煨着,皇帝一说吃饭,马上就得端上来,晚了就得挨罚,甚至惹上 ... 身之祸。因此,伺候每顿饭都是诚惶诚恐的。

  那么每天一百多道菜,皇帝显然吃不完。偶尔会赏赐大臣们陪吃,但也不是每顿都有这样的情形,大多时候皇帝自己用膳,那么吃不完的饭菜怎么办呢?倒掉吗?显然不会。古代京城好多高档一点的饭馆都会打出皇家御膳的旗号,到处鼓吹饭馆里请到了皇宫里的御厨,所以到我家吃饭就等于享受了皇帝的待遇,因为这个噱头,生意很是火爆。但哪有那么多御厨沦落民间呢?说白了就是御膳房的剩饭剩菜,被倒卖出宫了。

  特别到明清时期,倒卖皇帝的剩饭剩菜竟然形成一条非常赚钱的产业链,据野史不完全统计,专门靠这条产业链挣钱的最多的时候竟然达到一万人。从太监、宫女,到民间小贩,三教九流都汇聚其中,可见其中利润之庞大。这些剩菜剩饭里品相较全好的,打五折卖给餐馆,然后餐馆随便加工一下,再以御膳的名义卖给有钱人食用。就算食客们知道是剩菜,也不会计较,毕竟都是好东西啊,又是御厨打理,民间哪有这等美味。

  而品相不好的,就转给宫外的倒卖分子,这些倒卖分子将这些剩菜加米熬成各种各样的粥,挑到街头零售,最贱的时候能十个大子儿一碗,穷人都买得起,而且还能吃饱,更重要的是,味道竟然还不错。

  虽然说起来是一条灰色产业链,但不得不说的是,也算物尽其用,总比皇帝吃不完都扔了好。毕竟农民伯伯种粮食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