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甜多汁的水果不是农药多,就是被动过手脚?听听专家怎么说——《正确洗菜,摆脱农药阴影》

Sep25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味甜多汁的水果不是农药多,就是被动过手脚?听听专家怎么说——《正确洗菜,摆脱农药阴影》

为了让西瓜甜,会 ... 注入甜味剂?

夏天就是要吃西瓜消消暑!pixabay

专家说:

这则消息最初是盛传于中国的网路上。内容是中国不肖商人为了让西瓜卖相佳,用针注入色素和甜味剂,文章里面还附上照片,清楚标出西瓜哪些地方有 ... 的痕迹,造成大多数民众一吃到甜度较高的西瓜,就担心自己嘴里的西瓜是不是被打了针。

其实这是很夸张的误导,我们从几个层面来说明:

首先,在田里的西瓜是要靠外皮来保护里面充满水分及甜分的果肉,如果用针将瓜皮刺穿,马上就会被微生物入侵、引来虫蚁等昆虫侵袭,再加上田间的阳光曝晒,西瓜马上就会腐烂。

其次西瓜果肉密实,如果要打入药剂,无法以快速大量的注入 ... 进行,因为强行注入液体会从注入孔回溢出来,需要用像点滴的方式让液滴进入。而有看过西瓜田的人就知道,瓜田都是一整片平原,根本没有可以挂点滴的设施或位置。

我们再想想西瓜在品质极佳的盛产季节,产地批发价一颗不过两百元,如果农民还要到田里帮西瓜一颗一颗 ... 、用药,只为了增加甜度,那成本都不知道要增加多少。所以消费者从一些情理上去判断及了解,就可以知道这个谣言根本就不可信。

农民会在「凤梨心」注射生长激素?

凤梨心也被动手脚?!pixabay

专家说:

凤梨是可以合法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应用在:

一、凤梨生长调节:在凤梨果实发育期中,会适当的施用「萘乙酸钠(NAA-sodium)」,避免因干旱所引起之果梗腰折、增加果重、延迟成熟期,并可以调节产期。使用此药剂注意事项为:

二、凤梨催熟:施以「益收生长素」可促进凤梨成熟、缩短采收期间,并可减少采收次数。但是外销用果实不宜施用。此外,如过早施用,可能会引起果实减轻。(※资料来源为植物保护资讯系统)

前述两种生长调节剂之所以不建议施用于外销用鲜果,是因为会使凤梨不耐贮放,无法长途运输。

三、抑制抽穗:凤梨抽穗抑制剂是用于抑制凤梨植株开花抽穗,因此施用时凤梨尚未有果实。 所以,网路上凤梨注射生长激素后可以迅速结果收成的说法,就如同西瓜 ... 一样,也是不合常理的。

莲雾添加人工色素,卫生纸一擦就染色?

莲雾的营养成分,被当成人工色素的添加。莲雾委屈,但莲雾不说。pixabay

专家说:

这不只是网路上在流传,还上过新闻媒体的报导。各种颜色的水果,含有天然来源的花青素等植物色素,这也是水果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尤其是一些浆果类,像是草莓、莲雾、桑葚、葡萄等水果,表皮容易破损,渗出的有色汁液即带有花青素成分。

除了这些浆果之外,在市场上常见到紫色高丽菜或是紫色花椰菜等,被学生拿去取出汁液,做为酸醶试验的材料,也都是利用这些蔬菜水果中含有高量花青素,这些成分都是很重要的营养成分。

千万不要被误导,将营养成分当成人工色素的添加。也不要相信可用卫生纸擦拭来判断水果是否有添加人工色素。

草莓长得漂亮是因为用了很多农药?

香甜可口、颜色鲜艳,一定被撒很多农药?pixabay

专家说:

草莓香甜可口,色泽鲜丽,一般人都很喜欢,但也会担心这么鲜嫩香甜的草莓一定用了大量农药才长得这么好,不会生病或被虫吃。

但其实草莓的栽培管理上,使用了相当多的措施,例如田畦覆蓋、网室设施等等,并不是完全依赖农药,而且使用过多药剂会加重农民栽培的成本,药效也并不会更好,反而容易产生抗药性,影响农民收益。所以草莓使用很多农药是一种误解。

还有人质疑草莓常有形状特殊、大小不一、颜色不均或味道不同,也是农药造成的。

其实大家要了解,草莓是一种连续采收的作物,其果实的成长过程并不一致,大小会随着长出的草莓在植株上的位置而有不同;形状则会受到授粉的影响;而且随着光照的情形,颜色会有不同的呈现,有些品种特性也会有不同颜色的呈现;至于味道、甜度等,则与产期、栽培管理方式及品种较有相关,因此从外观上判断草莓是不是使用太多农药也是不可靠的 ... 。

葡萄表面白色的粉末是因为农药残留?

葡萄表面的白粉其实是自然生成的果粉!pixabay

专家说:

葡萄表皮呈现雾状的白色粉末覆蓋,是葡萄自然产生的果粉,并不是农药。即使有套袋的葡萄也是会有果粉产生,并不是外来加上去的。

许多水果表面都会有果粉,除了葡萄外,还有李子、蓝莓等,而蔬菜的冬瓜表面也常有一层白色粉状物,都是类似的东西。所以这些蔬果表面的白色粉末并不是农药残留,清洗葡萄并不是要将表皮的果粉洗掉。

——本文摘自《正确洗菜,摆脱农药阴影【增订版】:家庭必备!学会洗泡刷,减少蔬果农药残留,确保全家人健康》,2020 年 5 月,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