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胪卿是什么意思

Sep07

鸿胪卿是什么意思

时间:2019/09/07 05:35 | 分类:知识库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鸿胪卿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鸿胪寺卿相当于现代什么官职? 5分

鸿胪寺是在京城接待外国来使和边疆地区少数民族首领的国家机构,职能和现在北京 ... 国宾馆差不多,但是它也负责一些涉外事物。首要负责人是鸿胪寺卿,为中央“九卿”之一的高官,相当于外交 ... ,但实际权力要比现在外交 ... 大

问题二:鸿胪寺卿的主要职能

代官署名,秦曰典客,汉改为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主官为鸿胪寺卿。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后汉书.百官志二》:“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
编辑本段由来
鸿胪寺,明清两代掌管朝会、筵席、祭祀赞相礼仪的机构。明初设侍仪司,洪武九年(1376)改设殿庭仪礼司,三十年(1397)定设鸿胪寺。正四品衙门。设卿1人,左、右少卿各1人。下设主簿厅,主簿1人,典收发文移。其属,司仪、司宾二署,各署丞1人,呜赞4人,序班50人。司仪署典陈设、引奏。司宾署典少数民族及外国朝贡使臣。呜赞典赞礼仪。序班典侍班、齐班、纠仪及传赞。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乾隆十四年(1749),以礼部满尚书兼管理大臣。下设满、汉卿2人,满、汉少卿2人,呜赞满14人、汉2人,学习呜赞4人,汉序班4人,学习序班8人,满、汉主簿2人,笔帖式4人,经承6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一度并入礼部。寻又分出。三十二年(1906)裁革,所属事务归并于礼部。
编辑本段详述
《周官》:“大行人掌大宾客之礼。”秦官有典客,掌诸侯及归义蛮夷。汉改为鸿胪。景帝中二年令:诸侯王薨、列侯初封及之国,大鸿胪奏谥、诔、策;列侯薨及诸侯太傅初除之官,大行奏谥、诔策。中六年,改大鸿胪为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又更名其属官行人为大行令。秦时又有典属国官,掌蛮夷降者,汉因之。成帝河平元年省之,并大鸿胪。后汉大鸿胪卿一人,诸王入朝,当郊迎,典其礼仪,及郡国上计;余职与汉同。凡皇子拜王,赞授印绶;及拜诸侯,诸侯嗣子及四方夷狄封者,台下鸿胪召拜之。王薨,则使使吊之及拜王嗣。魏及晋初皆有之。自东晋至于宋、齐,有事则权置兼官,毕则省。梁初犹依宋、齐,无卿名。天监以光禄劲勋为光禄卿,大鸿胪为鸿胪卿,都水使者为太舟卿、三卿是为冬卿。鸿胪卿位视尚书左丞,掌导护赞拜,班第九。陈品第三。后魏大鸿胪卿第二品上;太和二十三年,降为第三品。北齐鸿胪寺卿一人,掌蕃客朝会,吉凶吊祭;统典客、典寺、司仪等署令,丞。后周司寇有蕃部中大夫,掌诸侯朝觐之叙;有宾部中大夫,掌大宾客之仪。隋初鸿胪寺」卿一人,正第三品,统典客,司仪、崇玄等三署。开皇三年省并太常,十二年复旧。炀帝降卿为从三品,皇朝依焉。龙朔二年改为同文正卿,咸亨元年复曰鸿胪。光宅元年改为司宾寺卿,神龙元年复旧。旧属官有崇元署,开元二十五年,敕改隶宗正寺。)少卿二人,从四品上。(后魏太和十五年,九卿各置少卿一人,第三品上;二十三年,降为正四品上。北齐因之。后周有小宾部下大夫一人。隋依北齐。炀帝加置少卿二人,降为从四品。皇朝武德中置一人,贞观中加置二人。龙朔、咸亨、光宅、神龙并随寺改复。)鸿胪卿之职,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署,以率其官属,而供其职务;少卿为之贰。凡四方夷狄君长朝见者,辨其等位,以宾待之。凡二王之后及夷狄君长之子袭官爵者,皆辨其嫡庶,详其可否,以上尚书。若诸蕃大酋渠有封建礼命,则受册而往其国。凡天下寺观三网及京都大德,皆取其道德高妙为众所推者补充,上尚书祠部。凡皇帝、皇太子为五服之亲及大臣发哀临吊,则赞相焉。凡诏葬大臣,一品则卿护其丧事;二品则少卿;三品,丞一人往,皆命司仪,以示礼制也。
职能
鸿胪寺卿掌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及国之凶仪、中都祠庙、道释籍帐除附之禁令,可以说是古代的外交官。...余下全文>>

问题三:在唐代时,鸿胪的职务是什么

唐、宋鸿胪卿恢复礼宾事务,兼主皇室、大臣之凶仪。金、元不设此官。明、清两代基本恢复梁、陈之制,鸿胪卿专掌一般殿廷礼仪。

问题四:鸿胪的介绍

“鸿”的本意是天鹅或大雁,通“洪”,引申为大、强等;“胪”的本意是皮肤,通“(左足右卢)”,意为“传”,传达的“传”、传话的“传”。乡村农家办婚丧大事,一般都要请“总管”(或称“知客”)来操持料理。这样的人物常常会高喉咙大嗓门地向众人传达主家的意见,安排各项事务。国家也有类似的官职:周代叫“大行人”,秦代和汉初叫“典客”,汉武帝太初年间改其名为“鸿胪”。“传声赞导,故曰鸿胪”,也即“鸿胪”之官,是专管朝廷庆贺吊丧赞导之礼的。这样,从汉代开始,就有了鸿胪卿或鸿胪省。到北齐时,就叫鸿胪寺了。寺最初的意思是侍候―――篆体“寺”字为手持器物用具状,后来引申为官署,再后来才指佛教的庙宇。

问题五:南朝时的中书鸿胪是一个什么官职

汉代所确立的以诸卿之一的大鸿胪掌管外交事务,及其与掌管外交政令的尚书主客曹双轨并行的中央专职外交管理体制,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基本上仍然如此,但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大鸿胪地位的陵替就是其突出变化之一。这一时期不仅大鸿胪的名称和机构有了变化,而且其职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在外交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因而相应有所变化,主要表现在鸿胪寺的地位和作用较汉代有所下降,而沦于尚书主客曹之左。不过这个时期鸿胪寺仍为实职,仍然是中央外交专职管理机构之一。关于这方面的问题迄未引起学术界之注意,尚无专文论述之,故试略述这一时期鸿胪寺机构的变化及其外交管理职能。 (竭力为您解答,希望给予【好评】,非常感谢~~)

问题六:明朝什么是南太常寺卿

明朝中央 ... 中有五寺,分别是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其主官称之为“卿”,比方说太常寺就是太常寺卿,正三品。
明朝的太常寺的主要职责,一是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祭祀时充当主祭人皇帝的助手。二是主管皇帝的寝庙园陵及其所在的县。
比较特别的是,明朝在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并完整的保留了一套中央管理机构,问题中的南太常寺卿就是保留在南京的太常寺主官称呼。
供参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