鲣怎么读

Dec15

鲣怎么读

时间:2020/12/15 14:26 | 分类:资料大全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鲣怎么读

1. 鲣

“鲑”、“鳟”、“鳕”、“鲣”、“鲭”怎么读?

鲑的读音guī、xié、鳟的读音zūn、鳕的读音鳕xuě、鲣的读音jiān、鲭的读音鲭qīng、zhēng。

1、鲑【guī】、【xié】 基本释义:(1)鲑【guī】:鱼,身体大,略呈纺锤形,鳞细而圆,有些生活在海洋中,有些生活在淡水中,是重要的食用鱼类。种类很多,常见的有 ... 哈鱼。

(2)鲑【xié】:古书上指鱼类的菜肴。2、鳟【zūn】 基本释义:鳟鱼,鱼类。

银白色,背略带黑色。3、鳕【xuě】基本释义:鳕鱼,体稍侧扁,头大,尾小,下颌有一根须,背部灰褐色,有许多小黑斑,有三个背鳍,腹部灰白色。

肝可制鱼肝油。也叫鳘鱼。

4、鲣【jiān】 基本释义:鱼,身体纺锤形,侧扁,两侧有数条浓青色纵线,头大,吻尖。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洋中。

5、鲭【qīng】、【zhēng】 基本释义:(1)鲭【qīng】鱼,身体呈梭形而侧扁,鳞圆而细小,头尖,口大。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鲐、马鲛等。

(2)鲭【zhēng】鱼跟肉合在一起的菜。

“鲑”、“鳟”、“鳕”、“鲣”、“鲭”怎么读?

鲑的读音guī、xié、鳟的读音zūn、鳕的读音鳕xuě、鲣的读音jiān、鲭的读音鲭qīng、zhēng。

1、鲑【guī】、【xié】

基本释义:

(1)鲑【guī】:鱼,身体大,略呈纺锤形,鳞细而圆,有些生活在海洋中,有些生活在淡水中,是重要的食用鱼类。种类很多,常见的有 ... 哈鱼。

(2)鲑【xié】:古书上指鱼类的菜肴。

2、鳟【zūn】

基本释义:鳟鱼,鱼类。银白色,背略带黑色。

3、鳕【xuě】

基本释义:鳕鱼,体稍侧扁,头大,尾小,下颌有一根须,背部灰褐色,有许多小黑斑,有三个背鳍,腹部灰白色。肝可制鱼肝油。也叫鳘鱼。

4、鲣【jiān】

基本释义:鱼,身体纺锤形,侧扁,两侧有数条浓青色纵线,头大,吻尖。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洋中。

5、鲭【qīng】、【zhēng】

基本释义:

(1)鲭【qīng】鱼,身体呈梭形而侧扁,鳞圆而细小,头尖,口大。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鲐、马鲛等。

(2)鲭【zhēng】鱼跟肉合在一起的菜。

鲣鲽情深的由来是什么

“鲣鲽情深”是错误的词语,正确的词语是“鹣鲽情深”。

“鹣鲽情深”的由来:

“鹣”字,是我国传说中的鸟类,生于南方(一说在西方),每只鸟只有一眼一翅,因此要联合另一只鸟才得飞行,白居易《长恨歌》里说的“在天愿为比翼鸟”,就是指这种动物。 从意思上说,好像“鹣鲽情深”或“鰜鲽情深”都可以通,前者是“像比翼鸟与比目鱼那样相依相偎”,后者则是“像比目鱼那样相依相偎”。但是“鹣鲽”比“鳒鲽”使用得更多。通过程序版《四库全书》检索发现,“鹣鲽”连用的达35条,而“鳒鲽”连用的只有两条。“鹣鲽”用例比如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十三:“须臾不相离,无以异鹣鲽。” “鳒鲽”用例比如《钦定盛京通志》:“天家泽俱称:众部贤名王邀眷,遇国戚,重姻聨。鰜鲽同胞与梯杭总幅(此字为左“巾”右“员”,读音为yuán,意思为“均”。),昔无私覆载,今岂薄虚孱?”“鹣鲽”亦有分开用的,如《文心雕龙·封禅》云:“西鹣东鲽,南茅北黍”;又如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也说:“事事相同古所难,如鹣如鲽在长安”。因此以“鹣鲽”指情深已是通例。“鳒鲽”或许可以看作是“鹣鲽”的异形词。

“鲽”字,是比目鱼的古称,我国文献很早就有比目鱼的记录,春秋时代管仲所作的《管子》一书中便有记载,说古之王者将行“封禅”(祭告天地的大典)之时,东海有人进贡比目鱼。我们都知道比目鱼是潜卧于海底的一种鱼类,两眼生于身体的同一侧,日本料理中也有比目鱼寿司。 但比目鱼却与男女感情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我国《尔雅》这部最早的字典中解释“鲽”字,说它是“不比不行”的一种鱼,一定要两条鱼紧贴着对方才行动,因此用以形容男女的相依相偎之态,引申为感情的亲密。 “鰜”是比目鱼的一种异名;

故用“鹣鲽情深”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深厚,特别是夫妻之间的感情、恩爱。

芄鲣醢 的读音

wán

◎ 〔~兰〕多年蔓生草本植物,断之有白汁,可食。叶对生,心脏形。花白色,有紫色斑点。茎、叶和种子均可入药。

(鲣)

jiān

◎ 〔~鱼〕身体呈纺锤形,大部分无鳞,头大嘴尖,肉可食,生活在热带海洋中。

◎ 〔~鸟〕鲣鸟科各种类的通称。体形像鸭,食鱼类,分布于热带太平洋西部。

◎ (鲣)

hǎi

◎ 用肉、鱼等制成的酱。

◎ 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 ... 死后剁成肉酱。

鲣鱼是什么鱼

中文名: 鲣鱼、正鲣。

英文名:bonito

渔民因其像炮弹又俗称为炸弹鱼,属鲈形总目、金枪鱼亚目、金枪鱼科、舵鲣亚科、鲣属,我国只产一种。

鲣鱼体呈纺锤形,粗壮,背鳍有8至9个小鳍;臀鳍条14至15根,小鳍8至9个。尾鳍新月形,体侧具4至7条纵条纹,体背蓝褐色,腹部银白,各鳍浅灰色,大者长1米以上,一般体长400至500毫米。

在西太平洋,有一大片极为温暖而荒芜的水域,被称为暖池。那里有最大的鲣鱼种群之一,这些鲣鱼在暖池西部边缘觅食最为活跃,那里有两股水质完全不同的洋流系统交汇,造成一个汇聚带,在其周围,营养、浮游生物和小鱼都很集中。本来四处游荡捕食的鲣鱼只要随着食物跟着洋流迁移即可。春夏之际,成群而来,在沿岸各地均可捕获。

鲣为暖水性上层洄游鱼类,多集群于辐射区冷暖水团的交汇处及水质澄清的海区,白天出没于表层至260米水深,夜间上浮。捕食沙丁鱼及其它鱼的幼鱼、乌贼、软体动物及小型甲壳类。鲣鱼出现的海区常伴有海鸟群,在鱼群上方追捕食物。鲣鱼的成鱼和仔鱼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3龄全部性成熟,在南沙群岛,产卵期为3至8月,产浮性卵。鲣鱼是金枪鱼围网的主要捕捞对象,也是拖毛钓、流刺网的捕捞对象,同金枪鱼一样为大洋性重要经济鱼。可供鲜食或制成咸干品,世界主要渔业国利用鲣鱼加工成罐头制品,在欧美市场十分畅销。鲣鱼分布范围较广,在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水温高于15摄氏度以上的水域,都有鲣鱼的踪迹,并且储量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尚且乐观。

鲣鱼是什么鱼

中文名: 鲣鱼、正鲣。

英文名:bonito 渔民因其像炮弹又俗称为炸弹鱼,属鲈形总目、金枪鱼亚目、金枪鱼科、舵鲣亚科、鲣属,我国只产一种。 鲣鱼体呈纺锤形,粗壮,背鳍有8至9个小鳍;臀鳍条14至15根,小鳍8至9个。

尾鳍新月形,体侧具4至7条纵条纹,体背蓝褐色,腹部银白,各鳍浅灰色,大者长1米以上,一般体长400至500毫米。 在西太平洋,有一大片极为温暖而荒芜的水域,被称为暖池。

那里有最大的鲣鱼种群之一,这些鲣鱼在暖池西部边缘觅食最为活跃,那里有两股水质完全不同的洋流系统交汇,造成一个汇聚带,在其周围,营养、浮游生物和小鱼都很集中。本来四处游荡捕食的鲣鱼只要随着食物跟着洋流迁移即可。

春夏之际,成群而来,在沿岸各地均可捕获。 鲣为暖水性上层洄游鱼类,多集群于辐射区冷暖水团的交汇处及水质澄清的海区,白天出没于表层至260米水深,夜间上浮。

捕食沙丁鱼及其它鱼的幼鱼、乌贼、软体动物及小型甲壳类。鲣鱼出现的海区常伴有海鸟群,在鱼群上方追捕食物。

鲣鱼的成鱼和仔鱼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3龄全部性成熟,在南沙群岛,产卵期为3至8月,产浮性卵。鲣鱼是金枪鱼围网的主要捕捞对象,也是拖毛钓、流刺网的捕捞对象,同金枪鱼一样为大洋性重要经济鱼。

可供鲜食或制成咸干品,世界主要渔业国利用鲣鱼加工成罐头制品,在欧美市场十分畅销。鲣鱼分布范围较广,在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水温高于15摄氏度以上的水域,都有鲣鱼的踪迹,并且储量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尚且乐观。

鲣鲽情深的由来是什么

“鲣鲽情深”是错误的词语,正确的词语是“鹣鲽情深”。

“鹣鲽情深”的由来: “鹣”字,是我国传说中的鸟类,生于南方(一说在西方),每只鸟只有一眼一翅,因此要联合另一只鸟才得飞行,白居易《长恨歌》里说的“在天愿为比翼鸟”,就是指这种动物。 从意思上说,好像“鹣鲽情深”或“鰜鲽情深”都可以通,前者是“像比翼鸟与比目鱼那样相依相偎”,后者则是“像比目鱼那样相依相偎”。

但是“鹣鲽”比“鳒鲽”使用得更多。通过程序版《四库全书》检索发现,“鹣鲽”连用的达35条,而“鳒鲽”连用的只有两条。

“鹣鲽”用例比如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十三:“须臾不相离,无以异鹣鲽。” “鳒鲽”用例比如《钦定盛京通志》:“天家泽俱称:众部贤名王邀眷,遇国戚,重姻聨。

鰜鲽同胞与梯杭总幅(此字为左“巾”右“员”,读音为yuán,意思为“均”。),昔无私覆载,今岂薄虚孱?”“鹣鲽”亦有分开用的,如《文心雕龙·封禅》云:“西鹣东鲽,南茅北黍”;又如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也说:“事事相同古所难,如鹣如鲽在长安”。

因此以“鹣鲽”指情深已是通例。“鳒鲽”或许可以看作是“鹣鲽”的异形词。

“鲽”字,是比目鱼的古称,我国文献很早就有比目鱼的记录,春秋时代管仲所作的《管子》一书中便有记载,说古之王者将行“封禅”(祭告天地的大典)之时,东海有人进贡比目鱼。我们都知道比目鱼是潜卧于海底的一种鱼类,两眼生于身体的同一侧,日本料理中也有比目鱼寿司。

但比目鱼却与男女感情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我国《尔雅》这部最早的字典中解释“鲽”字,说它是“不比不行”的一种鱼,一定要两条鱼紧贴着对方才行动,因此用以形容男女的相依相偎之态,引申为感情的亲密。 “鰜”是比目鱼的一种异名; 故用“鹣鲽情深”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深厚,特别是夫妻之间的感情、恩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