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孝(Wonhyo)简介

Jun01

元孝(Wonhyo)简介

时间:2022/06/01 14:52 | 分类:朝鲜历史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Wonhyo (l. 617-686 CE) 是一位韩国佛教哲学家,他的作品通过他对世界的解释创造了一个人的现实而影响了许多后来的哲学家和作家。他被高度评价为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哲学已成为韩国佛教传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虽然在西方鲜为人知,但元孝在东方,尤其是在他的祖国韩国仍然受到高度重视。他创作了近 90 部哲学著作,显然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其中许多作品至今仍全部或部分存在,世界各地的佛教僧侣以及对佛教和自我意识感兴趣的个人仍在研究。他的哲学继续在整个 ... 半岛的学校里传授,他的作品在现代仍然像几个世纪前一样具有影响力。

他对这些作品深表敬意,因为它们对感知定义现实的力量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所有伟大的圣贤和宗教或哲学传统的创始人一样,元孝并没有着手建立一个思想流派或成名,而只是在某种经历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时过着他的生活,然后他觉得有必要分享他的与他人的真理。

他的基本教义是感知塑造和定义了一个人体验的世界。一个人的世俗生活或宗教生活同样由一个人对经验的解释来定义。“真正的灵性”或拒绝精神生活的概念同样是人们接受生活中“真实”的结果,但正如元孝解释的那样,接受或拒绝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解释和判断。

在元孝的教导中,生活本质上就像一杯水。水就是水;在水中添加什么会使它尝起来苦或甜,但水只是水。因此,每个人都要对他们的水的味道负责。

他的远见与希腊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巴门尼德(公元前 485 年)和埃利亚的芝诺(公元前 465 年)以及希腊诡辩家普罗泰戈拉斯(公元前 490 - 公元前 420 年)相媲美,这在巴门尼德的著作中特别有趣。芝诺的哲学与普罗泰戈拉的哲学完全相反。在今天,元晓的教义不仅仍然被认为具有相关性,而且因其对人们生活的变革力量而得到认可.

早期生活与启蒙

元孝的早年生活鲜为人知。他出生在安眠(今韩国)的一个佛教家庭,但除了他们是遵循佛教传统的所谓平民外,其他人一无所知。他和所有同龄人一样在韩国传统佛教中长大,当他到了继续深造的年龄时,他决定去中国跟随大师们学习佛教,就在这次旅行中他证悟了。

WONHYO 强调了宇宙的实际空性,没有“ ... ”也没有“光”,只有它自己,它是什么,没有标签。

根据元孝的著名故事,他走了很长一段路,夜幕降临时非常疲倦和口渴。他发现了一个他认为是洞穴的地方,爬了进去。他在 ... 中摸索着穿过地面,手碰到了一个装满雨水的碗,他在睡觉前喝了水。

第二天早上醒来,他发现“碗”是一个腐烂的头骨,里面装满了老水、腐烂的叶子和蛆虫,而且他睡在一个坟墓里。他被恶心到呕吐并开始逃离坟墓——这就是启蒙的时候。

元孝因为口渴而从头骨中喝水,以为他在山洞里发现了一个装满水的碗。当他意识到“碗”是腐烂的头骨而“洞穴”是坟墓时,他吓坏了,直到他停下来想到“碗”与头骨相同,“洞穴”与坟墓相同他睡过觉,唯一改变的是他对这些事情的看法。

头骨和坟墓一直是头骨和坟墓——他一直很感激它们——直到他过去的经历让他判断一个头骨和坟墓是“坏”的,而一个碗和洞穴是“好”的。这些东西本身没有区别。唯一不同的是他对这些事情的看法。

他对头骨和坟墓的解释使它们在 ... 中“好”,在光明中“坏”,但这些东西本身并没有改变。这使他获得了伟大的启示,即“思考决定好坏”,这只是意味着个人感知创造了人们称之为“好”或“坏”的价值观,但对象本身可能两者都不是。

意识到新认识的重要性,元孝放弃了中国之行,回到了家乡。他成为了一名教师,致力于启蒙学生,同时始终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学生,并且一直在学习。历史学家 John M. Koller 评论说:

他不仅创造了独特的韩国佛教哲学,而且他的一些著作也影响了中国和日本最伟大的佛教思想家。他对他的启蒙说“一切为一,此为空”反映了他的形而上学的基础,即万物相通的原则。他所说的“思辨善恶”。. . 反映了他的观点,即本有一个心,妄想和觉悟只是由思想和感受引起的。(300)

元孝哲学的唯一思想是存在的普遍性。现实只是“是”,如果一个人承认存在的普遍一体性,那么一个人就可以摆脱对那个存在的解释的限制,这种解释会导致一个人将一些事情判断为“坏”,而将其他事情判断为“好”。

元晓的理念

Wonhyo 对头骨和坟墓的体验使他相信感官世界是一种幻觉。一个人认为自己看到的一切都被一个人如何学习这个世界所影响,并且在一个人所教的范围内受到他人和自己的经验以及对该经验的解释的影响。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害怕头骨和坟墓,那么跌跌撞撞地进入坟墓并找到头骨将被解释为一种糟糕的经历;但这只是解释,不是现实。

当一个人学会在没有先入为主的判断和这些习得的知觉的情况下真正地看待世界时,一个人就会认识到一切都是一体的,人和物体之间没有区别也没有区别。一切都源于一心,一个人所经历的一切都是那一心的一部分。诀窍是认清这一点,并觉悟到合一思想的存在以及它的全部意义,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要觉醒。

人们对他们的梦想妄想如此自在,以至于当他们受到威胁时,他们不愿意放手并依附于他们。Wonhyo 试图通过写一篇关于哲学家 Ashvaghosa 的著作《渴望的觉醒》的论文来减轻人们的恐惧。Ashvaghosa 为人们感到难过,因为他们是如此盲目和迷惑,他试图鼓励他们寻求比追求食物和饮料和身体快乐更高的东西。Wonhyo 对 Ashvaghosa 作品的评论简化了教学。它强调了宇宙的实际空虚,没有“ ... ”,没有“光明”,没有“生命”,也没有“死亡”,只有它自己,它是什么,没有标签。

人们倾向于给事物贴上标签,一旦他们这样做了,他们就声称知道那些东西是什么以及它们的含义,但那些被贴上标签的东西永远不会是人们认为的那样。一个人在自己的标签上认为自己是对的,然后找到其他同意自己的标签和随后的世界观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标签是对的。

一旦一个人从痴迷和自我满足中觉醒,他们就可以认识到一心和一切事物都是一的事实。人类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因为只有在这里,才会面临如此多的诱惑引诱误入歧途,所以一旦被认识,光明的光芒就会更加清晰地闪耀。

与希腊哲学的相关性

Wonhyo 被比作两种截然不同的希腊哲学传统:一元论学派——声称现实是一——和相对主义学派,认为任何人认为是真的,都是真的。哲学家巴门尼德创立了 Eleatic 学派,该学派教授一元论——现实本质上是统一的,只是由于感官知觉而显得不同。例如,一棵树可能看起来与人不同,但只是外观上的不同,而不是本质上的不同。Parmenides 的 Elea 的学生 Zeno 试图通过一系列逻辑悖论来证明他导师的远见,这些悖论至今仍在讨论和困惑。

一元论的观点与元晓的观点相比较,两者都声称存在是一体的,无差别的,使一个人称一件事“坏”和另一件事“好”的只是感官知觉,人们学会了如何定义这些事物的存在以及人们如何学会将一件事看得比另一件事重要。有趣的是,元孝的愿景也与相对主义者普罗泰戈拉斯的观点相关联,后者声称“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意味着每个人对现实的感知对那个人都是真实的。如果一个人认为一种饮料太热,而另一个人认为同一种饮料太冷,根据他们对“热”和“冷”的先验知识的理解,两者都是正确的。

Wonhyo 的 One Mind 与这两种哲学观点完美契合,没有矛盾,因为他也相信存在是一体的,但也相信一个人声称是真实的东西是真实的——至少在一个人理解真正的真理之前是这样。根据元孝的说法,真正的灵性——被理解为对真理的理解——可供任何可以抛弃外表的人使用。在这一点上,他完全符合巴门尼德和芝诺的哲学。

同时,在一个人准备好接受真正的灵性和启蒙之路之前,一个人对现实的解释将仍然是一个人的真理——正如普罗泰戈拉所说——一个人声称头骨是一个可怕的物体或它是正确的。一个有用的碗,取决于一个人是如何长大的,以及一个人接受了什么作为真理。

就像元晓的观点在古希腊的一元论和相对主义哲学之间架起桥梁一样,它解决了韩国佛教学校的教义分歧。科勒写道:

要了解元晓用来调和(佛教)不同宗派和教义之间的教义差异的逻辑依据,我们需要看看他的《调和教义争议的十种 ... 论》,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协调有关佛教教义的分歧。在那里,他运用相互渗透的形而上学来证明任意强加的概念结构之间根本没有障碍,这导致了东亚佛教各个教派之间的激烈辩论。以他洞察万物的统一性为基础,因为它们都是从“一心”出发的,元晓能够将佛教的多种不同解释调和为一个统一的教义,因为它们都是一个真正的原始教义的表现。(300-301)

Wonhyo 的“一心”——他对存在的哲学愿景——是一切都是统一的,没有区别的,将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一个种族与另一个种族、一个社会阶层与另一个社会阶层、一种哲学或宗教信仰与另一个人区分开来的一切,都是感知。和解释。现实本身是统一的,所有人和其他一切都共享这种统一;只有无法认识到这一点,才会导致分歧和干扰。

遗产

元孝的愿景最初只影响了韩国佛教,但后来他的影响遍及中国和日本,并进一步引起了反响。通过强调佛陀的合一理想,未能把握客观现实的真实性如何导致一个人受苦,以及他如此清楚地解释它的技巧,元晓能够使启蒙的概念更容易理解。启蒙不再是苦行者的崇高目标,甚至不再是理想,而只是过上更美好、更和平的生活的一种方式。通过认识到一切都是一,一个人将从感官的错觉中解脱出来,并且可以停止错误地行动和对环境做出反应。

在他的哲学这方面,元孝的眼光也非常接近另一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柏拉图的《共和国》第七卷中的洞穴寓言中,他讲述了一个人必须如何摆脱对洞穴墙壁上阴影现实的信念,然后才能看到投射这些阴影的真实物体。元孝的教义感动了很多人,但有趣的是,许多对佛教持不同观点的宗教机构拒绝相互合作或妥协,即使元孝已经巧妙地协调了它们。

元孝本人说,如果他们了解“一”的现实,他们就会认识到宗教差异只是导致冲突和阻碍理解的又一个被误导的标签。从过去到现在,在读者中引起如此强烈共鸣的是元孝对人类大家庭的普遍看法。

参考书目

Baird, FE & Heimbeck, RS哲学经典:亚洲哲学。劳特利奇,2005。

Baird,FE哲学经典:古代哲学。劳特利奇,2010。

Koller, John M.亚洲哲学。新泽西州皮尔逊,2007 年。

Wonhyo 大师:他的生平和教义概述于2016 年 12 月 1 日访问。

Muller, A. Charles & Nguyen, Cuong T. Wonhyo 的心灵哲学。夏威夷大学出版社,2012 年。

柏拉图。共和国。哈佛大学出版社,201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