蜑家的生活文化及服饰

Mar05

蜑家的生活文化及服饰

时间:2020/03/05 08:36 | 分类:问答库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蜑家的生活文化及服饰

生活文化 大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渔村。在一千年前,宋朝时代,盐业生产已甚具规模。渔业方面曾经是中国香港海鱼供应的主要基地。近几百年来是珠江口一带最繁盛的港湾。西班牙人第一次到达中国,便是在大澳的番鬼塘村登陆,取水修船。中国香港开埠初期,古朴的渔村面貌,在大澳仍然保留下来。南中国蛋族居民生活的习俗与居住棚屋的生活特色仍能在此找到。咸淡水相汇的大澳沿海,是红树生长的合适地方,白鹭鸟在海边悠然飞翔,美丽动人。珠江河海交汇的海面,中华白海豚穿梭腾跃。大屿山西 ... 岸,现今已成为生态旅游、行山人士喜欢游览的地方。 大澳是一个位于大屿山西北面的小渔港
有中国香港威尼斯之称。它保留了中国传统的棚屋
居民不大喜欢住在陆上
反而喜欢住在用木柱支撑的棚屋。大澳被三涌分为两地
一条可开合的新吊桥取代了有着86年历史用绳拉的小艇。大澳市内庙宇林立
计有关帝、杨侯、洪圣和天后等古庙。杨侯古庙对面的象山则有在1902年租借新界时所立的界碑。大澳所产的咸鱼和虾膏颇为出名。 据说远在汉代期间,大澳已有居民定居。但真正有文献可稽考的,只能追溯到宋朝时候。早期的聚居者,来自深圳、东莞、宝安及惠州等地,聚居于「番鬼塘村」、「梁屋村」及「横坑村」一带,以务农或渔业为生。宋朝年间,当时大澳已开始成为渔民集居之地,但海盗猖獗,经常抢掠渔船,因此广东水师曾派兵驻守大澳。明未之时,因为 ... 实行「散离」政策,中国沿岸五十哩的居民要内迁,大澳遂变成不愿内迁者的暂居地,内迁带来更多移居,「吉庆后街」因此而成。同时期,关帝庙建成,其后天后庙,杨侯古庙及洪圣庙等亦相继建成。 图片参考:2edcity/citizen_files/aa/cr/to193030/public_/image/c 大澳著名土产咸鱼、海味、虾羔、虾酱都是旅客必定选购的手信。大澳的虾酱炒通菜、羌丝清蒸鱼亦早已驰名中外,在茶楼酒家还可品尝地道小菜—大澳咸鱼鸡粒炒饭、新鲜盐焗鸡、虾羔炒饭、虾酱蒸腩肉、香煎墨鱼鉼、羌丝沙白丝蒸蛋、酥炸黄花鱼等。大澳还有很多地道小食—「鸡屎腾」、「艾达」茶果等、凤凰山天葵茶、麦芽糖饼干、山水豆腐花、新鲜老婆饼,还有浴佛节的应节食品「芫荽饼」。 现今大澳区内庙宇林立,许多已经历四、五百年,这些名山古刹,曲径清幽,启迪了几许善信的心灵。许多市民慕名到来都是为了寻访从前的生活点滴,怀念儿时的生活境里。有些名士更在此小住、或是退休隐居,亨受纯朴的渔村生活,海边垂钓,欣赏落日晚霞,憩静宜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闲时与邻里共话鱼虾,忘却世俗的繁嚣。大澳的日落景致,美艳动人,气氛浪漫,吸引许多情侣到海边弄堤散步,是海誓山盟的好地方。 因地理环境的关系,大澳和珠江口一带的地方也成为贸易发展的地方。同时因为渔业的兴起,与之有关的造船业也随之而开始发展,咸鱼业也是大澳日后一个重要的行业。到二次世界大战,日军占领广州时,与中国香港内陆交通枢纽,内地人往来中国香港,便多取道大澳。再者,盐是主要的民食亦是戢时的必需品,因此特别矜贵。大澳盛产海盐,而且运输方便,所以便成为供应国内主要食盐的地方。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戢后中国香港和国内经济萧条,因此有些人便自1948年开始由大陆来港辗转来到大澳生活,因大澳是一个乡村地方,生活消费比中国香港低,所以便吸引一批希望在消费比市区低的环境下生活居民于五十年代初移居大澳。他们大多来自东莞、宝安、南头、中山、太平、海丰、汕尾、石岐、惠东、也有些来自广西、云浮等地的人。 服饰 图片参考:takungpao/2tkp_site2/news/images/08/05/28/xy-11 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特殊,使他们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他们头上戴的是一种有垂簷的竹帽(这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帽,过去叫它“蜑家帽”,它不怕风吹,又能望远,有利于海上作业)。渔民普遍穿唐装。一般渔民夏天选择凤梨麻布,而且惯用莳茛汁染过才穿,这样耐海水浸、汗水渍,又爽汗;冬天则用大成林(一种粗布)或土布,外套麻色袋(富者除外)。女人多加一条绣有花边的围裙,裙带以银元串连作成,用其重压后腰。未出嫁时耳戴银排(一块银片打成),出嫁后戴耳环(有钱人为金为银,穷人就以铜、朱义盛充)。同时,喜把眉毛扯成弯弯的,细细的。 图片参考:l.yimg/f/iugc/rte/ ... iley_1
参考: edcity
蜑家 疍家[1](正体字为蜑,标准汉语为dn,粤音「但」daan6;亦作蜑家、蛋家、艇家、水上人、曲蹄、海越仔、游艇子、白水郎、蜑民(客家人对蜑家之称呼)等)是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浙江一带一种以船为家的渔民。属于汉族,但不属于汉族中的广府民系或福州、闽南民系等,而是一支特有的、濒临消失的民系。由于常年生活在游船上,他们的脚同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略有差别,因此在福建闽东也被贬称作「曲蹄」。广东疍家人的母语为汉语粤方言蜑家话,语音与粤语广州话很近似,但有一些独有的词汇。福建疍民母语多为当地语言。 生活地点 蜑家主要生活在珠三角、粤西沿海,闽东沿海和闽江流域,闽南厦门鹭江和泉州晋江流域,在其它闽粤桂琼浙沿海地区亦有分布。蜑家往往以海为家,居无定所。 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渔业的进步,蛋民(蛋家人)已逐渐被广东 ... 安排到珠三角沿海地区上岸定居,告别往日「居无定所」的生活。在福建,20世纪50年代起, ... 就开始陆续安排蜑民上岸。 蜑家上岸的主要地点有:广东惠州惠东、深圳西乡、东莞、中国香港各离岛,福建沿海福州、宁德、厦门、泉州等地市。
zh-yue. ... /wiki/%E5%A4%A7%E6%BE%B3 您好!请参考以上网址
内容有大澳蜑家生活文化 takungpao/news/08/05/28/XY-911499 请参看以上网址
内容有蜑家的服饰及相片 希望帮到您 图片参考:l.yimg/f/iugc/rte/ ... iley_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