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成公绥《啸赋》探析

Oct08

晋代成公绥《啸赋》探析

时间:2018/10/08 04:23 | 分类:晋朝历史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   关键词:晋代 成公绥 《啸赋》 爱好 思想感情倾向>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赋乃汉代的文学品牌,两汉乐舞赋有笛、 、笙、琴、洞箫、簧、舞、筝八个种类,而魏晋却有十五个种类,虽无汉代的 和洞箫两类外,却新增了笳、琵琶、节、歌、啸、鼓吹、角、金 、横吹、箜篌十类,共十六个类别,从数量和种类上均超过汉代,这些魏晋以后新创的乐舞赋种类所及其所折射的文化、思想信息,均值得后人研究。>   本文之所以将晋代成公绥《啸赋》和袁崧《歌赋》归为声乐赋,在于此类赋作所描述之音乐均无需借助外物,而是将人体当成一种乐器,凭人的口、舌、嗓、齿、气等就能发出动听的声音,技巧在人的唇齿、口舌、喉嗓、气息、胸腔之间,与今天的声乐技巧大致相同。>   袁崧《歌赋》为残篇,只有三句。首句“朱唇不启,皓齿不离”说歌唱要运用人的唇、齿;次句“清气独转,妍弄潜移”道出声乐的奥妙在于运用气息;第三句以“似停”、“如疾”描绘歌声时断时续、节奏快慢变化。虽然只有三句,却可见歌唱者对节奏与虚实的把握恰当到位、技巧娴熟。>   成公绥《啸赋》是目前所见写作时间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声乐赋,乃《文选》所辑六篇乐舞赋之一,也是《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所辑中古时期乐舞赋中独一无二的声乐赋作。本文将着重探讨成公绥《啸赋》对啸声的描摹,以期通过啸声穿越时空,去领悟生活在魏晋那个充满魅力时代的士人们的行为习惯、爱好及赋文流露的思想和感情倾向。>   一 “啸”与成公绥>   《说文解字》以“吹声也”三字来解释“啸”,以为用口吹出的声音。《文选》则曰:“啸,蹙口而出声也。”以下定义的方式,明确指出啸是人以撮口的方式发出的长而清脆的声音,此乃萧统引用郑玄笺所做的解释;接着又说《诗经》中所称之“啸”,其实就是“歌”。从这些解释可知,“啸”,并非人体在自然状态下随意发出的声音,而是需要一定的口型,并运用腹腔气息,在刻意状态下才可发出。>   《诗经》中有关于“啸”的诗,如《白华》:“啸歌伤怀”,以啸歌的方式抒发对心上人的怀念及伤悲。又《中谷有 》中的抒情女主人翁:“条其啸矣”,也是用同样的方式抒发感情。看来,先秦时的人们就能以啸的方式抒 ... 感。>   钱钟书《管锥编》引用陶潜关于声乐的问答,先用丝(弦乐)、竹(管乐)、肉(声乐)逐一对比,然后借陶渊明之口道出肉(声乐)之魅力在于:“渐进自然”。即是说陶渊明以为,在各种音乐类别中,弦乐不如管乐,管乐不如声乐,因为声乐不假器物,最接近自然,所以最有魅力。>   《啸赋》作者成公绥,字子安,乃东郡白马,即现在的河南滑县东人。司马昭之时,为骑都尉。传世作品有赋、颂、铭等三十七篇,其中赋文二十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所辑诸文中,仅其乐舞赋就有三篇之多。他词、赋均丽,是晋代的文艺全才。>   成公绥《天地赋序》中曾明确表达自己的赋学观:“赋者贵能分赋物理”。认为赋的体物性强;又说赋“敷演无方”可包容万象;并“可以致思矣”,即能细致入微地表情达意。可见,成公绥本人很重视赋的体物、表情作用。《晋书》记载成公绥“雅好音律”,常“承风而啸,泠然成曲”。其写《啸赋》,以当时流行之啸声为赋作题材,展现魏晋的时代风貌、表现当时士人的行为、习惯和爱好。《啸赋》从演奏者、环境、题材、形象、乐声等诸多方面反映出晋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晋代士大夫高洁的品行、不同流俗的精神追求。>   二 出色的啸声描摹>   音乐作为一种转瞬即逝的时间艺术,不借助现代的科技手段来捕捉它,几乎是不可能的。古代文人要用文学语言描绘出来就更不易,成公绥用最考验才气的文体——赋,地描摹啸声,着实令后人惊叹。>   《啸赋》的主人公是一位“体奇好异,傲世忘荣”之人,这位逸群公子“绝弃人事, 高慕古”绝然不同于流俗,亲近自然并“长想远思”,常以“登箕山”和“浮沧海”的方式“游志”抒怀。他特立独行,傲然世俗,追比圣贤,于山水之间寄托自己的高洁之志。“长啸”是其习惯和爱好,他怀有不慕荣誉之心,超然物外之态,能遗弃自我,追慕高古,更能把握老庄、魏晋玄风之奥妙。这位逸群公子完全就是魏晋士人离经叛道、不同流俗的代表,他的行为习惯和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是魏晋时代的特殊产物。>   “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说啸者不借助任何外物,只“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只凭身心、唇口、气息,耳目感慨所至、情意思绪所及,则“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自由驰骋毫无拘束,“触类感物,因歌随吟”。乐声既没有《激楚》那样哀伤,也没有《北里》的 ... 。作者睿智地抓住音乐与文学的相通点——“情”字来做文章,所以能事半功倍地把啸声写得出神入化。>   赋文有登高台及游崇岗两段,乃描写啸声着墨最多、也是施展作者才华之处,更是《啸赋》的华彩乐章。>   登高台一段,逸群公子于高台之上,昂首仰天,以手撮口,开始长啸。赋文先用“披文轩而骋望”和“嘈长引而 亮”两句概括描写啸声从空际传来,婉转嘹亮,接着以“舒肆”、“徘徊”、“冉弱”、“澎濞”等词,形容啸声的舒卷自如、徘徊回荡、变化多样。啸声时清时浊,时而“郁鸣而滔涸”、时而“飘眇而清昶”;一会“逸气奋涌”、一会“缤纷交错”,模仿性极强。接着又进一步描绘啸声轻如柔丝、腾如万马、啸如胡马,号如北风;又如鸿雁将雏、沙漠鸣号。啸声自有模仿、变化之功,作者笔下更有灵动、生花之妙。>   钱钟书曾论及啸声的模仿力时曾不无赞誉地说:“俨然口技之‘相声’”。>   赋文接着描述啸声如“幽隧”中的“飞鼓”、“山谷”中的“猛虎”、“穹苍”里的“南箕”、“清飙”吹拂下的“乔木”;文中虽然无明写声音,但从他处着笔,却处处可闻啸声,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又写啸声能“变阴阳之至和”,可“移淫风之秽俗”。此等对啸声作用的夸誉之词,乃成公绥对此种技艺偏爱过极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