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生平事迹

Jan10

郑成功的生平事迹

时间:2021/01/10 14:22 | 分类:历史人物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幼名福松,名森,字明俨,诣明末大儒钱谦益时受字大木。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称郑国姓、国姓爷;南明桂王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又称郑延平。荷兰等西洋国家根据「国姓爷」的闽南语发音Kok-sèng-iâ,称之为「Koxinga」。

郑成功是南明抗清名将,父为海盗出身的南明将领郑芝龙,母为日本人田川氏。郑成功祖籍福建泉州石井(现拆分为晋江安海镇,南安石井镇),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他在郑芝龙投降清朝而被俘后,领军和清朝对抗十五年,是南明最主要的抗清势力,期间一度以大军包围南京,但功败垂成。他并率军渡过台湾省海峡,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军队并接收其领地,建立台湾省第一个 ... 政权,史称明郑时期。

小故事1

台北市剑潭 

相传300多年前,郑成功军队行经此河段时,遇见神怪造成的大风浪,为伏怪,郑成功抛一身边宝剑,降服神怪。剑潭因此得名。

小故事2

台中县大甲镇铁砧山上的剑井

郑成功率兵北上,由大安港南侧登陆,被土蕃包围,水源断绝,只好向天祝祷〔天若助我郑军部队,平安归去,此宝剑插地,必得甘泉〕。然后拔剑插地,泉水竟然就在剑峰两边不断地涌出来,饥渴得以解决。

小故事3

南投县草屯镇 

据传为明末郑成功率军征番,驻军于此,兵士丢弃旧草鞋弃草鞋成墩,所以旧名「草鞋墩」。

小故事4

功至延平寿至砖城

郑成功在未起义前,于福建曾夜宿吕祖庙[吕洞宾庙],相传入夜吕祖托梦,说成功:「功至延平, 寿至砖城」。 

郑成功当时不之事什么意思,误以为砖城是泉州城(砖与泉闽音相近),后病逝安平,原来砖城指的是热兰遮城(为砖块所建)。

中故事1

小株倒下,大株不倒

郑成功听说阿里山的乌杉,当建筑材料可享万年太平。他亲自前往阿里山,看见三株乌杉,便砍伐,不过仅能砍断树身的1/3,郑成功于是祭拜山神。当晚他梦见山神说:「这三株乌杉是神树,不能砍伐,如果硬要砍伐,便会伤了自己。你是忠臣,有神明的护佑,所以没有受到伤害,你若是决意取下乌杉,可以筑坛祭杉,合该归你得的,它自会倒下......。」

隔天,郑成功依照山神的指点,开始筑坛祭杉。不久,忽然「轰」地一声,一株小乌杉自行倒下,而两株大乌杉,却耸立不动。郑成功见到此景,不自觉地叹了口气。「该归你所得的,它自会倒下来」也就是一切都是注定的,无法强求。「小株倒下、大株不倒」暗喻了「光复台湾省可成,反清复明不可成」的宿命。

中故事2

郑成功与老虎[打狗/打猫]

郑成功要到阿里山取乌杉时,遇到当时原住民包围的。

有人对郑成功献计说:「福州太武山,有斑点的猛虎很凶恶,见人必咬之,不如就买一百只来放入原住民部落,把那些原住民惊走,然后进兵。」

郑成功便叫人到福州去买虎,说来真是奇怪,猛虎放入原住民部落,竟变成了病虎,见了人并不张威舞爪,尽低着头慢慢的走路,有的倒去横卧在树林下,或蹲在岩穴荫处;原住民一见很是欢喜,争来捕取, ... 而食之,还剥去虎皮制成衣服。 

另外也有的相传,带来两只老虎,一只跑到民雄,当地人以为是猫,活活地打死它,并以其地为「打猫」;另一只则跑到高雄,同样地,被视为「狗」,活活地被打死,也以其地为「打狗」

虎本是百兽之王自古即有「有虎有王」之说。至今老虎被消灭;也影射出郑成功的抱负,亦将遭到挫折。

中故事3

郑成功取玉印

传说中郑成功来台,是受了仙人的指点取三宝(玉印、粟仓、乌杉柴)以复兴明室。

相传郑成功正想篆刻一颗大玉印,就带领部属上玉山寻找印材。可是花费一整天东寻西找,连一块玉片也未曾发现。

此时玉山的土地公现身,说明了此整座山皆是美玉,只是未经容许,谁也寻获不得。郑成功表明了来意,土地公则感叹说:「若要当做佩玉尚可,若想刻一颗大玉印,歉难奉送。天意如此,并不是我舍不得给您。」

「不会吧!刻一颗印章还有什么天意呢?」土地公只好勉为其难地捡起脚边一块石头,当郑成功伸手一接住时,那块石头却变成了美玉。然而,待郑成功将玉石刻成了「国姓郑成功之印」,每往纸上一盖,却都变成了「南无观世音菩萨」

所以郑成功取印失败,自然无法中兴明室。 

中故事4

虱目鱼起源

台湾省民间有一则温馨的传说,据说郑成功初到台南的时候,正为官兵无鱼可以佐餐在发愁。一天夜里,妈祖指点他说「『莫说无鱼』,军队驻扎的地方便有鱼」,结果郑成功派士兵去那个地方捕鱼,真的丰收而归,但没有人知道捕获的鱼叫什么名字,于是郑成功便以『莫说无鱼』的转音,命名为「虱目鱼」。

还有一个说法,是郑成功登陆鹿耳门之后,附近渔民贡献此鱼,郑成功问「此鱼为何鱼?」因为国语的「什么鱼」音和「虱目鱼」相近,而被渔民以讹传讹,沿用到现在。

在官方文献里还有一种记述,相传郑成功欣赏虱目鱼的鲜美,献给明末鲁王品尝,鲁王特别赐名「国姓鱼」,所以「虱目鱼」又叫做国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