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历史,历史人物

Feb05

怎样评价历史,历史人物

时间:2020/02/05 22:25 | 分类:文史百科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马克思说过,“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而且“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可见,人在历史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一些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也应该正确地实事求是地给以叙述和评价。

对历史上某些反面人物,要进行分析批判。

”“老师应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历史科考试说明》也明确地规定:学生要具有“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在学 ... 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偏差,下面,本文就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谈谈我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标准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是牢牢把握其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在客观上所起到的推动或阻碍作用,依据对人民有利还是有害而予以肯定或否定。

通常我们常见的具体标准有:是否完成了国家统一,推动了历史发展;是否调整了政治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否采取了促进民族融合与团结的措施;是否反击了外来侵略,捍卫了国家民族利益;是否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是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等。

二、遵循历史人物评价原则

1、一分为二的原则。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即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成功与失败、优点与缺点……杰出历史人物也不例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而在评价杰出人物时也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

例如,清朝的康熙皇帝平三藩、 ... 省、击败沙俄等,政绩斐然,维护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是不能因为功绩显著就完全对其大兴文字狱的过错视而不见、全盘否认。

我们必须根据其在位时期的作为,一分为二地评价他。

当然瑕不掩瑜,最后总体上我们还是认为康熙皇帝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2、时代性原则。

这一原则就是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要将其放在他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代。

这种特定的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例如,对于商鞅的评价主要是基于他积极变法的历史事实,其改革的结果是在秦国建立起封建制度,使之走向强大。

如果站在今人的视野,封建制度是非常落后的,是一种剥削制度,因此,商鞅变法不值得被后人赞赏。

但是,若把商鞅放在他生活的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奴隶制度已不能适应这样的生产力现状,历史潮流呼唤一种新制度去取代旧制度,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商鞅变法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应该对商鞅变法予以肯定,商鞅也算是比较成功的改革者。

3、阶级性原则。

历史人物大都生活于阶级社会中,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

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中,林则徐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却在民族面临外来侵略时,坚决抗击,决不妥协,他领导的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因此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三、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学生在明确评价标准和原则之后,要将其观点表达出来,就必须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即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以历史事实或者具体史料为依据,才能得出相应的观点,既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不能堆砌材料和历史事实。

接下来,我以秦始皇为评价对象,作一个示范。

首先,对于秦始皇的评价,我们按照“一分为二”的原则,将评价内容分成“功绩”和“过失“两个部分。

其次,根据教材所学或材料信息,先在头脑中搜索秦始皇的相关活动、事迹,如统一六国、派人开凿灵渠、修筑万里长城、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 增加赋税、增重徭役等等。

再次,根据评价的原则,用科学标准作为判断准绳,对其历史活动逐一考察,分清哪些是功绩、哪些是过失。

例如:对于“修长城”,过分地役使了民力,使得很多 ... 离子散,这自然是不好的。

但是,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匈奴人时常向南侵扰,夺取沿边 ... 的财富,严重干扰了中原人民的正常生产活动,破坏了经济发展。

秦帝国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缀起来,成为一条统一的防御线,保证了中原人民正常的生活、生产,是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的。

因此,筑万里长城应该是秦始皇的功绩。

最后,根据评价的标准,“焚书坑儒” 钳制思想、摧残文化,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因此,比较其得失,这一活动就应该归结在过失当中。

然后,就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分别评述功绩和过失。

先写出主要活动,再对这一活动作简单评价。

例如,在功绩方面,写出史实“灭六国统一全国”后,再对其简单评价:“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心愿。”

最后,就是用简单的一句话总结性地评价历史人物。

例如,在功绩和过失都分别叙述、评价完之后,比较功过得失,最后总结得出:“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创立者,功大于过,是我国封建社会有作为的皇帝。”

评价历史人物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记忆和理解的情况,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与实际运用之中出现的问题相比,本文仅仅是比较浅显地谈了谈皮毛,若有不当之处,还望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如何评价杰出的历史人物

在历史课教学中,为了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记忆和理解的情况,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评价历史人物的 ... 与能力,经常会涉及到杰出人物的评价问题。

该如何评价杰出的历史人物呢?

一、坚持一分为二,辩证分析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即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成功与失败、优点与缺点。

杰出历史人物也为例外,因而在评价杰出人物时也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

如对毛主席的评价,我们既要看到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革命和建设中的卓著功勋,又应正视他在“文革”中的错误,并且是功大于过,功劳是主要的;又如拿破仑,在民族利益上,他反对外来干涉,保卫法国,具有历史进步性,但他对外又实行侵略扩张,(客观上有利于铲除欧洲封建势力,解放占领地人民的作用),充分暴露出了资产阶级的本性。

二、结合历史处境,具体分析

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环境、阶级归属、家庭背景、个人的性格特征等相关联的,因而应把杰出人物置于一定的历史范围作具体分析。

如岳飞,处于南宋面临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下,他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其抗金主张在当时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是进步的,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但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再加上岳飞从小受“忠君”思想(其母在背上刻有“精忠报国”四个字)影响根深蒂固,结果造成了时代悲剧和个人的性格悲剧。

对岳飞的思想和能力我们要具体分析,而不能脱离或超越当时社会发展的水平,用现代的思想去责备留下“遗憾”的英雄,更多的是要批判性地继承和吸取教训。

三、坚持唯物主义,客观分析

杰出人物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但我们又不能陷入历史决定论,而忽略了历史人物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同时,对历史人物的评判又应实事求是,重视确凿证据,坚持唯物史观。

如曹操这种人物的出现是当时历史的必然和客观要求,但他个人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却主要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同时,初中历史书对曹操的个人资料介绍不多,评价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史实从哪获取?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究竟是曹操还是枭雄?历史史实不准确就可能评价不客观、不公正、证据不全就可能有失偏颇。

总之,评价杰出的历史人物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联系具体历史背景作历史的、阶级的、辩证的分析。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秦始皇

秦王赢政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建立者。

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赢政是一位富有雄心壮志的君主。

他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其间的549年,诸候混战无休无止,百姓为躲避战争,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农业发展受到极大程度的破坏,大量田地荒芜。

再者,匈奴等游牧民族,趁势入关,南下骚扰周边地区人民,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重灾难。

因此广大人民,都希望能尽快完成统一。

而秦始皇统一中原,恰是应人民所愿,结束了相持数百年的诸侯混战。

人民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一个较为完善的封建制国家开始孕育而生。

战国时期,由于各国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不相同,故而影响了各地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

齐、燕等国发行的是刀币,赵、魏、韩等国则通过铲形的布币,秦和东周边流通圆形方孔钱,楚国却使用贝币。

度量衡是商品交换的工具,与国家赋税相关,但由于各国的单位进制各不相同,使得七国之间的度量衡五花八门。

为解决货币不通,单位不一带来的诸多问题,秦始皇下令规定:在全国统一发行,使用圆形方孔钱,以秦国商鞅变法时的度量衡为标准,度量单位改为十进制,并定期对度量衡进行检查。

春秋战国以来,由于诸侯割据,因而造就了不同文字,于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差异。

文字形体不一,造成了人们交流的不便和误解,对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文化以及思想交流产生了莫大障碍。

秦始皇在统一度量衡的同时,下令统一文字。

规定以秦国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形,废除六国的旧体文字。

小篆不仅吸取继承了六国文字的合理因素,同时还具有笔划简明的特点。

较易推广。

此外,民间还流行一种比小篆更为简易的文字——隶书。

这便是我国今体文字的前身了。

为消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屡次侵犯,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抵御外袭,并派遣蒙恬出兵讨伐。

在消除匈奴的威胁之后,秦始皇又立即调转矛头,决心降服并大力开发越族地区,迁移近50万人口到越族地区与越人杂居,促进民族之间的融合。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秦始皇固然是一名功绩无数的君主,但同时也是世人认可的暴君。

他生前为已享乐,不惜人力,每年动用数以万计的刑徒(事实上绝大部分是无辜受害的民众),顶烈日,冒严寒,长年劳作。

总计共在关中修建了400多座离宫别馆。

关外和咸阳200里内各修建离宫别馆400多座,宫殿270座。

其中最著名还要属规模宏大的阿房宫。

据说阿房宫方圆共有300里。

秦始皇为了让自己死后一样能享有无与伦比的帝王生活。

他刚继位就开始在骊山为自己修建陵墓。

这座陵墓,一修就是几十年,直至他过世。

陵墓内除了藏有大量奇珍异宝,陵墓本身就酷似欀栮浴一个微缩的宇宙世界。

墓室顶部纹有天文图像,用大明珠镶嵌,象征日月星辰。

并以各种昂贵的材料,仿造江河,山川等一系列景观。

为防止墓穴被盗,墓室周围布满机关,一旦触动,将被暗箭射死。

为了长生不老,秦始皇先后几次受徐福,卢生等人蒙蔽,为求长生不老仙药而挥霍大量人力,财力。

此外,为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控制,实行愚民政策,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他颁布焚书令规定:除 ... 外,民间只收藏医学,占卜以及种植的相关书籍,其余一律上交消毁。

凡是私藏或知情不报者,皆要受到诛连。

除《秦史》之外,其余六国史书皆未免于难。

除儒家一派,余下的各家学说均付之一炬。

他还秘密审问四百多位曾暗中诽谤他的儒生,最后全部活埋。

“焚书坑儒”是我国古代典集所遭受的史无前例的浩劫,对我国文化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综上所述,秦始皇在其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为建立大一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封建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束了长期诸侯混战的局面,完成前无古人的统一大业。

也展示了自身的实力和形象,为后人在民族统一抵御外敌入侵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秦始皇作为第一个封建国家的君主,也不可避免存在着诸多缺陷和遗憾。

如大兴土木兴建阿房宫,“焚书坑儒”等,其破坏性和负面影响,史学已有定评,不必细说。

后人应引以为鉴,这也是我们评论秦始皇功过是非的意义所在。

快乐宝贝 2008-06-07 14:46 检举

始皇帝的功绩,还需要说吗?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随着年纪的增长,他最后也明白了应该把江山交给扶苏,由他来推行仁政了,让老百姓喘口气了。

可惜天不假人寿,被赵高这个阉人乱政了。

即使今天看来,为很多人诟病的秦之暴政,也确实因为始皇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很想把事情由他一个人做完全,而忽视了事物是发展的,路要一步一步走的道理!否则我们今天怎么可能享受着都江堰、郑国渠等的便利?

秦王赢政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建立者。

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赢政是一位富有雄心壮志的君主。

他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其间的549年,诸候混战无休无止,百姓为躲避战争,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农业发展受到极大程度的破坏,大量田地荒芜。

再者,匈奴等游牧民族,趁势入关,南下骚扰周边地区人民,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重灾难。

因此广大人民,都希望能尽快完成统一。

而秦始皇统一中原,恰是应人民所愿,结束了相持数百年的诸侯混战。

人民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一个较为完善的封建制国家开始孕育而生。

战国时期,由于各国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不相同,故而影响了各地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

齐、燕等国发行的是刀币,赵、魏、韩等国则通过铲形的布币,秦和东周边流通圆形方孔钱,楚国却使用贝币。

度量衡是商品交换的工具,与国家赋税相关,但由于各国的单位进制各不相同,使得七国之间的度量衡五花八门。

为解决货币不通,单位不一带来的诸多问题,秦始皇下令规定:在全国统一发行,使用圆形方孔钱,以秦国商鞅变法时的度量衡为标准,度量单位改为十进制,并定期对度量衡进行检查。

春秋战国以来,由于诸侯割据,因而造就了不同文字,于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差异。

文字形体不一,造成了人们交流的不便和误解,对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文化以及思想交流产生了莫大障碍。

秦始皇在统一度量衡的同时,下令统一文字。

规定以秦国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形,废除六国的旧体文字。

小篆不仅吸取继承了六国文字的合理因素,同时还具有笔划简明的特点。

较易推广。

此外,民间还流行一种比小篆更为简易的文字——隶书。

这便是我国今体文字的前身了。

为消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屡次侵犯,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抵御外袭,并派遣蒙恬出兵讨伐。

在消除匈奴的威胁之后,秦始皇又立即调转矛头,决心降服并大力开发越族地区,迁移近50万人口到越族地区与越人杂居,促进民族之间的融合。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秦始皇固然是一名功绩无数的君主,但同时也是世人认可的暴君。

他生前为已享乐,不惜人力,每年动用数以万计的刑徒(事实上绝大部分是无辜受害的民众),顶烈日,冒严寒,长年劳作。

总计共在关中修建了400多座离宫别馆。

关外和咸阳200里内各修建离宫别馆400多座,宫殿270座。

其中最著名还要属规模宏大的阿房宫。

据说阿房宫方圆共有300里。

秦始皇为了让自己死后一样能享有无与伦比的帝王生活。

他刚继位就开始在骊山为自己修建陵墓。

这座陵墓,一修就是几十年,直至他过世。

陵墓内除了藏有大量奇珍异宝,陵墓本身就酷似欀栮浴一个微缩的宇宙世界。

墓室顶部纹有天文图像,用大明珠镶嵌,象征日月星辰。

并以各种昂贵的材料,仿造江河,山川等一系列景观。

为防止墓穴被盗,墓室周围布满机关,一旦触动,将被暗箭射死。

为了长生不老,秦始皇先后几次受徐福,卢生等人蒙蔽,为求长生不老仙药而挥霍大量人力,财力。

此外,为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控制,实行愚民政策,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他颁布焚书令规定:除 ... 外,民间只收藏医学,占卜以及种植的相关书籍,其余一律上交消毁。

凡是私藏或知情不报者,皆要受到诛连。

除《秦史》之外,其余六国史书皆未免于难。

除儒家一派,余下的各家学说均付之一炬。

他还秘密审问四百多位曾暗中诽谤他的儒生,最后全部活埋。

“焚书坑儒”是我国古代典集所遭受的史无前例的浩劫,对我国文化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综上所述,秦始皇在其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为建立大一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封建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束了长期诸侯混战的局面,完成前无古人的统一大业。

也展示了自身的实力和形象,为后人在民族统一抵御外敌入侵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秦始皇作为第一个封建国家的君主,也不可避免存在着诸多缺陷和遗憾。

如大兴土木兴建阿房宫,“焚书坑儒”等,其破坏性和负面影响,史学已有定评,不必细说。

后人应引以为鉴,这也是我们评论秦始皇功过是非的意义所在。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摘要:人类历史源远流长,众多历史人物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人类历史的推动者。

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所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 ... 非常必要。

关键词:评价历史人物 标准 ... 原则

《初中历史新课标》要求,“学习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但是,对于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知识水平有限的初中学生,学会正确、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的学生以偏概全,要么只看到人物的优点,要么只看人物的缺点;有的以个人喜好为准,感情用事。

但是,对于人物的认识和评价你要真让他们详细的说一说,很多学生又说不清,对人物的认识要么很肤浅,要么是一棍子打死,总之,这种现象在初中学生中是比较普遍的,所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的 ... 非常必要。

如何引导初中学生对一个历史人物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呢?结合我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这个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就是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这一标准比较抽象,可以在教学中循序渐进渗透,如学习商鞅变法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秦孝公死后,太子在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他被车裂而死。

结合史实看,他的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在学生讨论回答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组织变法的商鞅虽死,但变法成功了,商鞅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对于推动战国时期秦国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我们可以说商鞅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改革家,从而对商鞅和商鞅变法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教给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 ...

首先要坚持以史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

即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以历史事实或者具体史料为依据,得出相应观点,既不能主观臆断,也不能空穴来风,也不能堆砌历史材料和史实。

如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课本中关于秦始皇功过的评价:

功: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格局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秦始皇对我国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巨大影响,是我国封建社会有作为皇帝。

过:但秦始皇又是个残暴的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百姓承担繁重的徭役;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二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一分为二,具体评价历史人物的功与过,既不要苟求,也不要溢美。

下面我们以评价曹操为例加以说明:一是要注意区分文学作品的曹操形象与历史中真实的曹操。

文学作品中,由于受到“忠奸论”与“正统”思想影响,将曹操丑化,评为乱世奸雄。

戏剧舞台上定位之为“白脸”。

问题出在文学作品脱离了当时具体的历史环境,更多地是以个人的感情作为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违背了评价历史人物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二是要将曹操历史作为中的“为政”与“为文”加以区分。

政治上,曹操挟豪强之威,挟天子以令,注意发展生产,唯才是举,掌握 ... 计谋,运筹帷幄。

文学上开创建安文学新气象,作品流传千古,如《短歌行》、《观沧海》、《蒿里行》等,意蕴深远。

三是将“正统”思想与历史人物对 ... 进步的客观性加以区分。

东汉没落瓦解,非曹操之过,亦非曹操所能挽救,罪不在操,但曹操发动战争兼并战争,当然给人民带来困苦,此为过。

“正统”思想不可以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只有认清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才能正确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四是注意曹操为统一天下所做的努力,尤其是赤壁之战。

此乃条件不成熟之举。

要求统一是历史的进步,但违背历史客观,一意孤行,未能实现,此为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

再比如评价隋炀帝,我们不能因为他滥用民力、横征暴敛、施行暴政就否定其一生。

因为开凿京杭大运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到现在仍然发挥着作用;还有科举制的实行,更是开创了选拔人才的途径。

隋炀帝的这些创举都是不容抹煞的,而学生往往片面夸大了其暴虐的一面,而忽视其进步的一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度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之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

三、教会学生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分析

这种特定的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会超越他所处的历史时代,所以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

不要苛求古人,避免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去评价古人。

如评价岳飞,我们称他为“抗金英雄”而非“民族英雄”,是因为建立“金”政权的女真族从今天来讲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岳飞,而应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认识到岳飞抗金也是他当时“爱国”表现,爱“南宋”这个“国家”。

这样,可让学生真正理解岳飞,并正确客观地评价岳飞。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形成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和完成的,老师要注意引导渗透,最终使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