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大公国的历史

Dec17

立陶宛大公国的历史

时间:2019/12/17 12:44 | 分类:文史百科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史书上第一次提到立陶宛是在奎德林堡编年史中,这个编年史记载日期从1009年开始。

12世纪,斯拉夫编年史将立陶宛记载为罗斯人攻打的地方。

起初立陶宛异教徒向波洛茨克进攻,但随后势力增强,并组织自己的小规模袭击。

在1180年至1183年的某一时刻,事态发生变化,立陶宛人开始连续不断地进袭斯拉夫地带,袭击波洛茨克公国和普斯科夫,甚至威胁到了诺夫哥罗德。

这样星星点点的 ... 袭击体现出立陶宛人在奥克什泰蒂亚的领土的巩固。

... 修士会利沃尼亚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出现在这一地带,前者在1202年建立于里加,后者1226年扎根于普鲁士。

基督教骑士团形成了对信奉异教的波罗的部落的重大威胁,并进一步促使这一地区形成国家。

签订于1219年的与加利西亚-沃里希连的和约证明了立陶宛人与萨莫吉希亚人的合作。

这份条约罗列出21位立陶宛公爵,其中包括5位来自奥克什泰蒂亚的高等公爵(日温布达斯、道约塔斯、维利凯拉、道斯普伦加斯和明道加斯)和几位来自萨莫吉希亚的公爵。

尽管立陶宛人和萨莫吉希亚人双方此前彼此交战,但现在他们得面对共同的敌人。

可能日温布达斯拥有最大权力,至少几位公爵来自同一家族。

对共同利益的正式承认,和建基于条约签署人的统治阶级的建立,预示着一个新生国家的兴起。

南立陶宛公爵明道加斯在与加利西亚-沃里希连的条约中被提到,是5位高等公爵中一位。

根据利沃尼亚押韵编年史,到1230年代中期,明道加斯就已得到统治整个立陶宛的最高权力。

1236年,维金塔斯领导的萨莫吉希亚人在苏勒战役中击败利沃尼亚骑士团。

该骑士团被迫成为普鲁士条顿骑士团的一个分支。

这意味着,萨摩吉希亚这一将利沃尼亚与普鲁士分隔开来的狭长地带成为了两大骑士团的主要目标。

这场战役让骑士团和立陶宛在战争期间得以喘息,而立陶宛利用此机会向鲁塞尼亚地带进攻,吞并新格鲁多克和格罗德诺。

1248年明道加斯与他的侄子陶特维拉斯和埃迪维达斯之间爆发内战。

后两者与维金塔斯、利沃尼亚骑士团、加利西亚的丹尼尔和沃里希连的瓦西里科结成反明道加斯的前大同盟。

明道加斯利用内战与利沃尼亚骑士团结盟。

他保证昄依基督教,并献出西立陶宛的部分领土以换取骑士团对他的侄子的 ... 打击和王位。

1251年明道加斯受洗,教宗英诺森四世发布教宗诏书,宣布成立立陶宛王国。

内战结束后,明道加斯在1253年被封为立陶宛国王,开始10年的相对和平时期。

明道加斯试图将其影响力向道加瓦河岸重要商业中心波拉茨克与平斯克蔓延。

条顿骑士团利用这一时期在萨摩吉希亚和利沃尼亚加强地位,但却在1259年的斯库奥达斯战役和1260年的杜尔贝战役失利。

这两次失利激起瑟米加利亚人和普鲁士人反抗骑士团。

在特莱尼奥塔的鼓动下,明道加斯撕毁与骑士团的和约,可能重新信奉他的旧神明,并与诺夫哥罗德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结盟。

他希望将所有波罗的部落联合在立陶宛的统治下。

因为 ... 行动不成功,明道加斯和特莱尼奥塔的关系恶化。

特莱尼奥塔与道曼塔斯在1263年刺 ... 明道加斯和他的两个儿子鲁克利斯和鲁佩基斯。

立陶宛此后陷入多年的内战阴霾之中。

自1263年到1269年,立陶宛出现3位大公——特莱尼奥塔、瓦伊什维尔卡斯和斯瓦尔恩并存的局面。

但是,国家没有分裂,特莱德尼斯在1269年掌权。

他加强了立陶宛在黑鲁塞尼亚的控制权并与利沃尼亚骑士团交战,取得了1270年卡鲁塞战役和1279年艾兹克劳克莱战役的胜利。

至于在1282年特莱德尼斯死后到1295年维特尼斯宣称拥有大公之位之间的这一段时期,立陶宛大公是谁至今仍存较大争议。

这一时期骑士团定下他们的征服行动。

1274年大普鲁士起义结束,条顿骑士团继续征服其他波罗的部落:1274年到1277年征服纳德鲁维亚人和斯卡尔维亚人,1283年征服约特温吉亚人;利沃尼亚骑士团则在1291年继续征服立陶宛最后的波罗旳盟友塞米加利亚。

骑士团现在可以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立陶宛了。

由其他波罗的部落构成的“缓冲地带”消失,立陶宛大公国被迫自己与骑士团作战。

格迪米纳斯王朝统治立陶宛大公国已历几个世纪,而维特尼斯是该王朝第一位统治者。

他的统治时期被看做是与骑士团、波兰王国和鲁塞尼亚之间的连年交战。

维特尼斯被卷入与波兰王权继承权相关的斗争之中,他在斗争中支持马佐夫舍的博莱斯瓦夫二世,后者与立陶宛女公爵高德蒙达结婚。

在鲁塞尼亚,维特尼斯试图收复在明道加斯遇刺后失去的土地,攻下平斯克公国和图罗夫公国。

在与骑士团的冲突中,维特尼斯与里加市民结盟。

里加利用其稳固的地位巩固了贸易路线,并为进一步的 ... 行动提供根据地。

大约1307年,重要商贸中心波洛茨克被军队包围。

维特尼斯也开始在尼曼河沿岸建设防御工事网。

这条防御工事网逐渐成为对抗条顿骑士团的重要防线。

领土扩张在格迪米纳斯治下达到 ... ,此人建设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 ... ,并建立了一个国土由黑海向波罗的海延伸的帝国。

1320年,西罗斯人的公国不是向立陶宛称臣,就是被立陶宛直接吞并。

1321年格迪米纳斯攻下基辅,流放统治基辅的最后一位留里克王朝成员斯坦尼斯瓦夫。

格迪米纳斯重建了立陶宛大公国的永久首都维尔纽斯,这个首都可能是在1323年从特拉凯移过来的。

包括16世纪的马切伊·斯特雷伊科夫斯基在内的部分学者认为新格鲁多克是13世纪立陶宛的首都。

立陶宛是基辅罗斯西部和南部的理想继承者。

几乎周围的所有国家被蒙古人劫掠或击败,但是蒙古的铁骑却在现在的白俄罗斯边界停了下来,立陶宛大公国的大部分地方未受荼毒。

立陶宛的扩张浪潮也加快了,因为蒙古人对他们征服的地方统治薄弱。

罗斯诸公国从未被直接编入金帐汗国。

相反,它们一直是附庸国,享有程度尚可的独立性。

立陶宛的扩张在东斯拉夫人的领土上只受到非常微弱的抵抗,而蒙古人对他们的抵御也非常有限,立陶宛的崛起进入理想状态。

但是立陶宛大公国不只建基于赫赫武功,外交与军队对立陶宛而言一向同样重要。

立陶宛所征服的绝大多数城市,但非所有城市虽然在战场上未被打败,但也情愿向立陶宛大公国称臣。

因为它们中的大部分此前已向金帐汗国或莫斯科大公国称藩,对它们而言这样的决定不是放弃独立,只是换了个主子而已。

在诺夫哥罗德可以看出这一点,这个国家经常进入立陶宛的势力范围,但只是偶尔附庸立陶宛大公国。

一定程度上,立陶宛的统治是城市内部斗争的结果,这些城市试图避免向马佐夫舍投降。

但是这样建国并不稳固。

城市内部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将其拉出立陶宛的统治范围,诺夫哥罗德和其他东斯拉夫城市多次出现这种情况。

立陶宛在1387年昄依基督教。

此次改宗由约盖拉发起,而此人又将基督教祈祷文译为立陶宛语。

立陶宛在维陶塔斯大帝统治时期(1392年到1430年)国力达到顶峰。

维陶塔斯是立陶宛大公国最著名的统治者之一。

他在1401年到1430年是大公,此外还是格罗德诺(1370年-1382年)与卢茨克(1387年-1389年)王公。

维陶塔斯是科斯图提斯之子,约盖拉堂兄,和瓦西里二世祖父,他的堂弟约盖拉在1386年成为波兰国王。

1410年,维陶塔斯亲帅大公国军队参与格伦瓦德之战。

此战波兰-立陶宛联军对条顿骑士团取得决定性胜利。

维陶塔斯支持国内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多次改革。

维陶塔斯在统治时期内在立陶宛大公国逐步推行中央集权,他用忠于自己的地方长官取代那些与大公有着血缘关系的本地王公。

这些地方长官为富有地主,形成了立陶宛大公国的贵族阶层。

维陶塔斯治下,拉齐维乌家族和戈什陶塔斯家族开始获得影响力。

但是,莫斯科大公国因其影响力的迅速扩张成了立陶宛大公国的敌人,在1478年吞并诺夫哥罗德后,莫斯科大公国确实是东北欧最突出的国家。

1492年至1508年间,伊凡三世在关键之战维德罗沙战役取胜后,收复了基辅罗斯故土,譬如切尔尼戈夫和布良斯克。

立陶宛的领土遭到莫斯科的侵占,以及后者对立陶宛国家产生威胁的局面,迫使立陶宛与波兰走得更近,立陶宛与它的西部邻国在1569年的卢布林联合中合并为波兰立陶宛联邦(“两国联邦”)。

根据联合, 过去由在很大程度上被鲁塞尼亚化的立陶宛大公国的诸多领土被转给波兰王国领地,立陶宛自身在波兰的统治下也逐渐被波兰化。

大公国在联邦仍保留诸多权力(包括也已拥有自己的 ... 、国库和军队),直到1791年五三宪法通过。

波兰立陶宛王国成立初期,开始对周围各国展开侵占,如拉脱维亚与爱沙尼亚,并与沙俄君主伊凡雷帝于1558年展开维持25年的拉脱维亚战争,争夺拉脱维亚。

战争中王国虽获胜,但之后又与沙俄及瑞典持续战争与冲突,国力因此日渐消耗。

16世纪中期开始,沙俄以蚕吞方式逐渐入侵该王国,并兼并大片土地,王国摇摇欲坠。

18世纪,普鲁士崛起,最终,该王国土地遭沙俄、奥地利和普鲁士三国瓜分。

1795年,波兰立陶宛王国正式灭亡。

在瓜分波兰立陶宛联邦后,前大公国的大部分领土被俄罗斯帝国直接吞并,而不置入波兰会议王国(由联邦的剩余部分构成,君主是俄罗斯沙皇)但是,在1812年,在俄法战争前夕,前大公国领土发生反抗俄国的暴动。

在拿破仑抵达维尔纽斯后,他宣称成立立陶宛大公国临时代表 ... ,并相应地重建波兰立陶宛联合。

但是,因为仅半年后拿破仑的“大军”被俄国击退,并继续向西撤退,联合从未实现。

1812年12月,维尔纽斯被俄军重新占领,将所有重建大公国的计划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