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胡惟庸缘何被拜相?帮朱元璋除掉了哪些功臣

Apr26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翻看胡惟庸的历史档案,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这个人只有后半生,没有前半生。

公开的历史资料很少讲到他的身世,连生日都无记录。所以胡惟庸的年龄始终是谜。这说明什么呢?胡惟庸这个人没有显赫的家族出身,他是人到中年发迹后、才被历史留意的。

那么这个不起眼的胡惟庸,是怎样从被历史遗忘角落走上历史前台呢?

史书没有此人的出生年月,但却都清清楚楚地注明了此人的籍贯,他的老家――濠州定远县。濠州,位于今天安徽省蚌埠凤阳一带,定远县当然也归其管辖。可见,胡惟庸这个人没有显赫的家族,但却有着显赫的籍贯,他的老家比较有名。用过去的话来说,濠州属于龙兴之地,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很多义军教派都云集在这里,其中就包括朱元璋的明教红巾军。正是这支军队,后来从濠州打遍全国,成了大气候。

所以,可以说胡惟庸出生在革命根据地,这个老家注定要给他带来不平凡的经历,纵观其后半生的经历,他的好运和厄运果然都与这个籍贯有关。关于这一点,稍后的故事会展开。这里,我们还是先从胡惟庸早年身份说起。

那么胡惟庸早年是干什么的呢?一些野史和笔记小说偶然提上一笔胡惟庸早年身份,主要是两种说法,一说是个私塾先生,乡村民办教师,教书匠,二说此人是个元朝小吏,大概也就相当于宋江之流的“押司”文书。不管是哪种角色,可以说他在旧朝混得并不好,于是天下大乱,本乡本土出现朱元璋这支起义军后,胡惟庸也反了,投靠了朱元璋这支反元武装。

我们今天看胡惟庸举动,应该说,他也是个有想法有点胆量的文化人,参加反 ... 武装可是 ... 头之罪,你知道哪朵云彩下有雨?朱元璋这支队伍一定能成功?一旦失败了,谁也活不了。可见,胡惟庸也有搏一搏心理,不想一辈子混下去,参加起义军,就是希望在乱世一搏,改变自身命运。

然而,虽然胡惟庸有点文化有点墨水,但在朱元璋手下,起初并没有得到太多青睐。史料显示,元至正15年,即公元1355年,胡惟庸投靠朱元璋这支部队,得到了什么职务呢?元帅府奏差。给领导跑跑腿取点文件报纸什么的,相当于现在的通讯员。绝对属于小角色。

那么,早期胡惟庸为何没在朱元璋阵营显山露水?

因为此时朱元璋正处打天下阶段,他最稀罕的是两类人才:一是运筹帷幄的军师谋士,像刘伯温朱升那样的,能够提出高瞻远瞩、“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的伟大战略;二是冲锋陷阵的将军武士,像徐达常遇春那样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这两种人才,胡惟庸均不在其列。胡惟庸不懂 ... ,不会打仗,朱元璋这支起义军打了很多著名战役,没听说有一场是胡惟庸参与指挥的,甚至连参与都都没有。所以,这样胡惟庸是很难在早期朱元璋阵营冒出头来。

但是,老天饿不死瞎家雀,凡是称得上是奇葩人物的,一般运气都不错。胡惟庸也是这样的人。本以为这辈子没当大官命的胡惟庸,在投靠朱元璋的第十二个年头,突然时来运转。迅速从基层上调中央,不断被委以重任。

为什么胡惟庸会突然发迹?

很多历史小说将胡惟庸的发迹归结到,他的人脉发生了质变。此间,胡惟庸结识到了一个大人物――朱元璋的大秘李善长。这个李善长从朱元璋起兵时就跟过来,做朱元璋的掌书记,是朱元璋的第一笔杆子,他与朱元璋胡惟庸三人同为濠州人,不过他与胡惟庸还近一层,不仅同州而且同乡,都是定远县人,纯老乡。在胡惟庸的巴结下,据说主要是送了黄金二百两,也有说是送了三百两黄金,总之是下了本,砸到老乡跟前,李善长一看,这人不错,会来事,于是就认下了这个老乡,成为胡惟庸的伯乐。这个原因纵然不差,但我认为却不是最重要原因。

那么,胡惟庸发迹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呢?

那是因为,此时中国,发生了两个重大历史转折变化――改朝与换代。

我们知道,朱元璋这支起义军,在公元1367年成了大事,完成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大业,灭了蒙元,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顺理成章成了开国皇帝。

就在此后,胡惟庸时来运转。不是他突然长本事了,也不仅仅是李善长的推荐之功,而是朱元璋的用人标准发生了变化。打天下之后要坐天下,改朝之后,便要换代,此时一个开国皇帝历史定律便残酷显现出来,什么定律?“兔死狗烹”。开国皇帝要 ... 功臣 ... 战友了。贫农出身的朱元璋当然也没摆脱这个历史规律,建国后他最需要的人才,已经不是打天下的谋臣武将,而是打掉这些功高盖主的谋臣武将的“棍子型干臣”了。什么叫“棍子型干臣”?那就是拥有奴才的忠诚、酷吏本领、没什么资历的臣子。胡惟庸恰在此时入了朱元璋法眼。

史料显示,公元1365年,已经在基层奋斗了十年的胡惟庸,只做到七品芝麻官――宁国知县。但自改朝换代的公元1367年起,原为知县的胡惟庸就成了火箭式干部,由地方进入中央,洪武三年,进入中书省,任参知政事。洪武六年,拜右丞相,洪武十年即公元1377年升任左丞相。

这里我们要顺便说下明朝建制,明初时的建制与历代相仿,最高 ... 机构是中书省,中书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丞相。如果说中书省相当于现代 ... ,那么参知政事就是 ... ,丞相就是 ... ,而大明丞相分左右,左丞节制右丞,右相为副,左相为正,为百官之首。

也就是说,胡惟庸由一个地方官成为百官之首,用不到十年时间。

朱元璋在启用胡惟庸前,曾征询过开国第一元勋刘伯温意见:你看老胡这个人怎么样,我打算把他提起来。刘伯温说了一句著名评语“譬之驾,惧其偾辕也。”你拿它当驾辕马,恐怕是要翻车。根据后来胡惟庸事发,人言刘伯温果然神算。但是我要说他不明就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难道朱元璋比刘伯温眼力差?

不管我们今天怎么评价朱元璋,甚至说他是暴君也不为过,但此人却始终有个长处:在看人上非常准,堪称用人大师,否则前期也不可能成就天下。当胡惟庸站在他面前,他一眼看出,这是根很好棍子,决定把这个“棍子”抬起来,用以打倒那些翘尾巴的开国功臣。

至于驾辕马翻车,朱元璋不担心。他想翻车,别忘了车老板是谁。我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部影片《青松岭》,讲述一个英雄车老板,专能驯烈马,别的车老板马毛了都惊慌失措,而他一鞭子就能把马抽服了。朱元璋就是这样的车老板。他用胡惟庸,是想用其长,至于其短,完全在车老板掌控之中。

事实证明,他没有看错胡惟庸。他虽然没有徐达那般横刀立马的武功,也没有刘伯温般运筹帷幄的谋略,但却有他人不及一些特长。哪些特长呢?

《明史・奸臣传》记载,自洪武三年起,胡惟庸“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这段史记,清楚说明胡惟庸受宠的原因――迎合朱元璋,同时也引出了他的政治作为与特长。什么特长?主要特长可以概括为两个字:整人。用明代史学家王世贞的话说,胡惟庸这个人“阴刻险鸷,众多畏之”。说胡惟庸就像凶猛的老鹰,群臣大都怕他。而我以为,用棍子比喻胡惟庸更为恰当。

纵观胡惟庸就任丞相后的主要政治作为,就是帮助朱元璋整人,作为朱元璋手里的一根“棍子”,朱元璋想整谁,胡惟庸就打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