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三陵的历史?

Jan10

明朝十三陵的历史?

时间:2021/01/10 15:15 | 分类:明朝历史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西北部的昌平,陵寝建筑具有规模宏大、体系完备和保存较为完整的特点。陵寝地宫内埋葬着明朝迁都北京后的十三位皇帝以及他们的皇后和殉葬妃子。这十三位明代的皇帝有成祖(长陵)、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思宗(思陵)。除了皇帝陵外,十三陵的陵区内还建有明朝的妃子坟七座和太监墓一座。并曾建有行宫、工部厂、时陟殿、圣迹亭、九龙池、十口城垣等附属建筑,无论从建筑角度还是其象征的封建王朝关系,其地位都很尊贵并且蒙着神秘的面纱。

就在这样一座著名的皇家陵寝的背后,有着一段明成祖朱棣与其缘份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传说,明成祖朱棣选陵很有讲究。当初他派出的风水先生们在北京和周边跑了不少地方却没有选出一个合适的皇陵寝地。郁闷中朱棣决定自己出去跑跑,于是来到了龙田庄。龙田庄那天正办喜事,朱棣纳闷,今儿又不是黄道吉日,办哪门子喜事呢?谁这么二百五给择的日子呀,一问,说是村里的僧人姚广孝。好奇,让人把姚广孝叫到跟前,姚广孝说出的一番话让朱棣吃了一惊。心说,这真是神人啊!姚广孝说的是今儿不是黄道吉日,可今儿有贵人到庄上来,龙虎冲煞,逢凶化吉。朱棣龙颜大悦,视姚广孝为知己,封他为选陵侯,让他随同选陵。走到了黄土山这个地方,风水先生们都说好,朱棣问姚广孝。姚广孝说:「此地山洞明堂广大,藏风聚气,可以埋葬皇上的万子重孙。」朱棣听了自然高兴,就把陵地定在了黄土山,改山名为天寿山,破土选陵。他却不知姚广孝说的是句隐语,意思是到万历皇帝的孙子崇祯,明朝就要灭亡了。

据资料记载,姚广孝历史上确有其人,明史列传中有姚广孝篇。然未见正史中姚广孝对朱棣的选陵发挥过什么作用,但十三陵的营建和他显然是有极大关系的。姚广孝做为朱棣的高僧,没有他的足智多谋,朱棣就有可能被朱允炆废掉了,也可能在起兵后一败涂地。既当不了皇帝,也不会迁都北京。

十三陵所在可谓是明成祖朱棣心目中的「吉壤」。十三陵的地形地貌确实很有特点,它是军都山西缘南麓的一个山间盆地,三面群山环抱,层峦叠嶂,千峰巍峙,就像一堵天然的大围墙把盆地围起来,盆地中央开阔平坦,中部有水自西向东而流,将盆地分成南北两半。这条水流是多条水流交汇形成的,通过七孔桥流进现在的十三陵水库,再流进温榆河,水流两岸土地肥沃,果木成林。东面有蟒山盘卧,西面有虎峪山雄踞,真可以说是一个藏龙聚气的好地方。

从公元一四○九年营建第一座陵园----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到清朝初年(一 ... 四︱一六六○年)营建最后一陵崇祯帝思陵,十三陵的建设跨时长达二百余年。此后,又经历清朝中晚期、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数百年间,明十三陵虽遭受到风雨雷雹等自然因素的损坏和局部的人为破坏,但总体来看,各陵的主体建筑仍保存较好,陵园的格局清晰完整,地下墓室完好保存。古建筑及遗址没有受到较大的人为破坏。

文物专家和历史学家认为,从建筑地位和学术价值看,明十三陵无愧「世界遗产」的称号。明十三陵是中国古代巧妙利用山川、河流、原野等自然环境因素进行规划、设计的建筑杰作;而明十三陵也代表着明朝二百余年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