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蕃志文言文翻译

Mar16

诸蕃志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0/03/16 18:51 | 分类:文字大全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 文言文削夺诸蕃译文

“削夺诸蕃”是朝廷限制、剥夺藩王权利的行为。

古代的帝王常常会将一些皇(弟、叔、子)、特殊的功臣封为“王”,让他们在各个重要的地方建立一个领地,既属于待遇,也好让他们协助朝廷保障国家的安全,起到一个“藩篱(现在叫“篱笆”)”的作用。但是,时间一久,这些镇守各地的“藩王”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会割据一方,称为“藩镇割据”,有的直接危及国家安全。对这种尾大不掉的藩镇割据,朝廷不得已采取“削夺诸蕃”的措施。“诸蕃”指各个藩王。简称为“削藩”。但削藩的结果并不一样。

2. 世说新语 新亭对泣文言文翻译 急用

翻译

渡过长江的各位人士,每次遇到美好的日子,就互相邀请在新亭这个地方聚集,边赏花边饮酒作乐。周侯在中间坐着,叹道:“风景跟往昔一样,江山却换了主人。”大家听了都相视流泪。只有丞相怒气豪迈,说:“应当共同合力效忠朝廷,最终光复祖国,怎么可以相对哭泣如同亡国奴一样。”

原文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扩展资料

文章背景

本篇文章选自刘义庆等人所著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世说新语》今存最早刊本为宋绍兴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门。其上卷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4门,这正是孔门四科,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

从《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中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老庄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物背景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因此刘义庆也惧遭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

刘义庆是刘裕的侄子,在诸王中颇为出色,自幼就被刘裕所知,称赞其“此吾家丰城也”。他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为中国古代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3. 学弈文言文翻译

原发布者: ... 亚

学弈文言文翻译原文【篇一:学弈文言文翻译原文】注释弈:下棋。(围棋)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数:指技艺。致志:用尽心志。致:尽,极。不得:学不会善:善于,擅长。诲:教导。其:其中。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虽听之:虽然在听讲。惟:同“唯”,只。以为:认为,觉得。鸿鹄:天鹅。援:引,拉。将至:将要到来。思:想。弓缴:弓箭。为:因为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之:谓,说。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弈者:下棋的人。通国:全国。使:让(动词)。之:他,之前一个人。(指第一个用心听讲的人)俱:一起。弗:不。若:如。矣:了。(语气词)为:同“谓”,指有人说。其:他的,指后一个人。与:同“欤”叹词,相当于“吗”。然:这样。也:是。译文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启示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来源文言文的简洁精炼由此可见不一般啊。《学弈》通过弈秋教学生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

4. 古文翻译 关于范滂

题名: 范滂传 作者: 范晔 所属文学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 所属朝代: 魏晋南北朝时代 作品体裁: 传记 其它 正文 原文 原文 范滂传①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②。

少厉清节③,为州里所服④,举孝廉、光禄四行⑤。时冀州饥荒⑥,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⑦,案察之⑧。

滂登车揽辔⑨,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⑩。及至州境(11),守令自知臧污(12),望风解印绶去(13)。

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14)。 迁光禄勋主事(15)。

时陈蕃为光禄勋(16),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17)。郭林宗闻而让蕃曰(18):"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19)?今成其去就之名(20),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21)?"藩乃谢焉(22)。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23)。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24),滂奏刺吏、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馀人(25)。

尚书责滂所劾猥多(26),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27),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28)!间以会日迫促(29),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30),方更参实(31)。

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32)。

"吏不能诘(33)。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34)。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35),请署功曹(36),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

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37),不与共朝(38)。显荐异节(39),抽拔幽陋(40)。

滂外甥西平李颂(41),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42),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43)。

资迁怒(44),捶书佐朱零(45)。零仰曰(46):"范滂清裁(47),犹以利刃齿腐朽(48)。

今日宁受笞死(49),而滂不可违。"资乃止。

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50),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后牢修诬言钩党(51),滂坐系黄门北寺狱(52)。

狱吏谓曰:"凡坐系皆祭皋陶(53)。"滂曰:"皋陶贤者,古之直臣。

知滂无罪,将理之于帝(54);如其有罪,祭之何益!"众人由此亦止。狱吏将加掠考(55),滂以同囚多婴病(56),乃请先就格(57),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58)。

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辨诘(59),滂等皆三木囊头(60),暴于阶下(61)。馀人在前,或对或否,滂、忠于后越次而进(62)。

王甫诘曰:"君为人臣,不惟忠国(63),而共造部党(64),自相褒举(65),评论朝廷,虚构无端(66),诸所谋结,并欲何为?皆以情对(67),不得隐饰。"滂对曰:"臣闻仲尼之言(68),'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69),。

欲使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谓王政之所愿闻,不悟更以为党(70)。"甫曰:"卿更相拔举,迭为唇齿,有不合者,见则排斥,其意如何?"滂乃慷慨仰天曰:"古之循善(71),自求多福;今之循善,身陷大戮(72)。

身死之日,愿埋滂于首阳山侧(73),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甫愍然为之改容(74)。

乃得并解桎梏(75)。 滂后事释(76),南归。

始发京师(77),汝南、南阳士大夫迎之者数千两(78)。同囚乡人殷陶、黄穆(79),亦免俱归,并卫侍于滂,应对宾客。

滂顾谓陶等曰:"今子相随,是重吾祸也(80)。"遂遁还乡里。

初,滂等系狱,尚书霍諝理之(81)。及得免,到京师,往候諝而不为谢(82)。

或有让滂者(83),对曰:"昔叔向婴罪,祁奚救之,未闻羊舌有谢恩之辞,祁老有自伐之色(84)。"竟无所言。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85),抱诏书,闭传舍(86),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87),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88)。滂白母曰(89):"仲博孝敬(90),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91),存亡各得其所。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92),勿增感戚(93)。"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94),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

顾谓其子曰(95):"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96),莫不流涕。

时年三十三。 论曰(97):李膺振拔污险之中(98),蕴义生风(99),以鼓动流俗,激素行以耻威权(100),立廉尚以振贵□(101),使天下之士奋迅感概(102),波荡而从之,幽深牢、破室族而不顾(103),至于子伏其死而母欢其义。

壮矣哉!子曰:"道之将废也与?命也(104)!"注释 注释 ①本篇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东汉末年,政治 ... ,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垄断仕进之路,甚至公开卖官鬻爵。

一批士大夫愤怒而起,批评朝政,抨击宦官。宦官诬陷他们结党对抗朝廷,加以禁锢。

在汉灵帝建宁二年(169)的党铟之祸中,党人李膺、范滂等百馀人死于狱中,其他死徙废禁者六七百人。本文叙写范滂一生慨言直行,表彰其处污浊险恶而能振拔自立、激世励俗的非凡志节。

文风跌荡清峻,悲壮激越。②汝南征羌:郡县名。

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一带。③厉:通"砺",磨炼。

④。

5. 郑兴裔文言文翻译,

《郑兴裔》译文:郑兴裔幼年丧父,叔父郑藻把他当作儿子抚养,把多余的财产分给他,郑兴裔不接受,请求设立义庄来赡养宗族内的贫户。

等到郑藻去世,他就辞去官职表达追念和报恩之义。乾道初年,建康留司请求修建行宫以备皇帝巡游驾临,郑兴裔上奏说这样做劳民伤财,请求免除这项徭役。

郑兴裔迁任福建路兵马钤辖,经过宫阙,进入拜见皇上,皇上拿地方官员的好坏来询问他,郑兴裔分条剖析来回答。皇上说:“你很识时务,熟悉政事,正应重用你。”

恰逢朝廷重新设武臣提刑,就任命他去担任。郡县积事日久玩忽懈怠,监察法度都废弛了,郑兴裔创设条目,分发给下属各县,官吏都无法为非作歹,于是将这些条目制成法令。

建、剑、汀、邵等地盐务政策屡次变吏,管漕运的官吏请求将成批运送大宗货物变为凭钞交易,郑兴裔极力奏陈此事不可行。皇帝赞赏他屡次上书议论政事,下诏加封为成州团练使。

当时传闻金国想要毁弃盟约,召命郑兴裔担任贺生辰副使(出使金国来)探查此事,出使回来,说并没有别的事,最终如他所料。郑兴裔屡次被派往浙东、浙西、江东担任提刑,请求回来担任散官。

不久下诏让他担任知阁门事,兼任干办皇城司,又兼任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氏 ... 了邻居的儿子,取走了他的镯子,扔掉了他的尸体,定案之后,刑部因为没有证据佐助,因此放了她。

又让郑兴裔复査,最终查得实情,皇帝很高兴,赐给他房屋。为母服丧离职,丧期过后,官复原职,授任均州防御使。

第二次出使金国,回来后,升任潭州观察使。请求告老担任散官,又被起用为庐州知州,迁任扬州知州。

扬州与庐州相邻。一开始,郑兴裔在庐州曾拒绝相邻地方互相送礼,等到迁任此处,查阅郡中文籍,看到之前拒绝的礼物只有送出的记录,没有收回的记求,于是上奏严明这项禁令。

扬州有很多屯兵,粮食匮乏,按照惯例要从其他地区买进,郑兴裔搜求财政耗蚀来填补,粮食于是充足了。百姓以前都住茅草屋,容易被火焚,郑兴裔把官府的钱借贷给人民,命令建瓦房来取代茅草屋,从此火灾隐患就平息了。

他又上奏朝廷免除他们的债务,百姓非常感激他。他又修建学校,设立公墓,制定部辖民兵升差法,郡中因此政治修明,局势安定。

楚州上奏议改动筑城,有人说韩世忠的遗迹不能改动,让郑兴裔去看看,到了之后,挖地一丈多增筑了城池。皇帝读了奏章,高兴地说:“郑兴裔没骗我。”

《郑兴裔》原文:郑兴裔字光锡。早孤,叔父藻以子字之,分以余赀,兴裔不受,请立义庄赡宗族。

及藻没,遂解官致追报之义。乾道初,建康留司请治行宫备巡幸,兴裔奏劳人费财,乞罢其役。

徒福建路兵马钤辖,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帝曰:“卿识时务,习吏事,行当用卿。

“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建、剑、汀、邵盐策屡更,漕臣请易纲运为钞法,兴裔极言其不可。

帝善其数论事,诏加成州团练使。时传闻金欲败盟,召兴裔为贺生辰副使以觇之,使还,言无他,卒如所料。

累差浙东、浙西、江东提刑,请祠以归。寻诏知阁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

军妇杨 ... 邻舍儿,取其臂钏而弃其尸,狱成,刑部以无证左,出之。命兴裔覆治得实,帝喜,赐居第。

丁母忧去官,服阕,复故职,除均州防御使。再使金,还,迁潭州观察使。

复请祠,起知庐州,移知扬州。扬与庐为邻。

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

又奏免其偿,民甚德之。修学宫,立义冢,定部辖民兵升差法,郡以大治。

楚州议改筑城,有谓韩世忠遗基不可易者,命兴裔往视,既至,阙地丈余增筑之。帝阅奏,喜曰:兴裔不吾欺也。

《郑兴裔》作者为元代诗人脱脱。扩展资料:郑兴裔的贡献 郑兴裔的忠于职守为四代皇帝所赞许。

乾道(1165—1174)初,当时国家尚在恢复元气之中,有人起课头,要大兴土木,“治行宫备巡幸”,郑兴裔坚决反对。后来,他做福建路兵马钤辖,稳妥平息了建、剑、汀、邵一带海寇之扰。

当时朝廷上下还日夜担心金兵入侵,又是郑兴裔前往金国,将事情处理停当,没造成社会动荡。郑兴裔先任庐州知州,后任扬州知州,扬州与庐州是邻近的两个州。

在庐州时,郑兴裔曾下令退还包括扬州府在内的所有相邻府郡送给庐州官府的礼物。到任扬州后,他认真检查相关记录,发现当时所令退还扬州的礼物,并没有真正退还到位,被两地经办的相关官员私下侵吞了;于是就上奏朝廷,细陈弊端,要求下令严禁州郡官府之间相互送礼,得到了孝宗皇帝的首肯,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这种不正之风。

皇帝曾叹曰:“兴裔不吾欺也。”可见对他的信任。

乾道年间朝廷恢复提点刑狱司(相当于今天的司法、监察等事务性机构),郑兴裔担当“提刑官,加遥领高州刺史”。在此之前,就像现在的文革动乱,“郡县积玩,检验法废”, 一切都处于无序状态。

郑兴裔恢复法制,改革旧的一套,创行“检验格目”等影响深远的司法检验制度。同时。

6. 范晔传,文言文翻译

当初,鲁国孔熙先知识广博,有从横天下的才智和志向,文学历史天文算术,无不精通。

担任员外散骑侍郎,不被当时人所了解,很久得不到升迁。当初,孔熙先的父亲孔默之做广州刺史,因为 ... 财物获罪被交给廷尉判罪,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为他作担保,所以得以免罪。

等到义康被罢官,孔熙先心里暗自想着报答他,于是想约朝廷大臣,不知道谁能够被说动,认为范晔有不满情绪,就引导他。然而孔熙先一向不被范晔看重,又没有借口去接近他、劝说他。

范晔的外甥谢综,向来被范晔了解,孔熙过去就认识谢综,于是极尽全力事奉谢综,与他结下深厚友谊。熙先凭借岭南遗留的财物,家境很富足,起先与谢综的弟弟们一起赌博,故意装出拙劣,把财物输给他们。

谢综等众少年,屡屡得到财物后,就一天到晚与孔熙先来往,情意越加诚恳。谢综于是引荐熙先与范晔娱乐游戏,范晔又与孔熙先做游戏,熙先故意装作不敌范晔,前前后后输给范晔很多财物。

范晔既得到熙先财宝的利益,又爱惜他的文学才艺。熙先一向有辩才,尽心事奉他,范晔于是与他相知不同一般,逐步发展成为莫逆之好。

一开始先用含蓄婉转的言语劝说范晔,范晔不回应,熙先就用尽各种言辞比喻说服他。人们一向对范晔有门户的论议,这是朝野之人共知的,所以门胄虽然华贵,但皇室不与他结为婚姻。

熙先趁机借此 ... 他说:“老人家如果认为朝廷待您优厚的话,为什么不与您联姻,因为你们门不当户不对啊?人家把你当作猪狗一样对待,而您却想为他效死,不是糊涂吗?”范晔默默地不回答,熙先见此心里打定主意。 当时范晔与沈演之一同被皇上知遇礼待,每次被召见待遇大多相同。

范晔如果先到,一定等沈演之一同进去;而沈演之先到,常常被单独召见,范晔又因此多有怨恨。 范晔多次担任义康的府佐,义康待他一向优厚。

自从范晔被贬到宣城太守之后,两人意见和喜好就有了分歧。谢综担任义康大将军记室参军,随义康镇守豫章。

谢综回朝时,申述义康的意向,请求范晔消除两人之间的不和,恢复往日的友好关系。范晔既有了违背朝廷的想法,想探明皇上的旨意,就对皇上说:“臣历观前代史和两汉的故事,诸蕃王为政如以妖言诅咒企图侥幸嫁祸与人,就要正以大逆之罚,何况义康的 ... 叛迹,已远近彰著,但至今他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臣私下里感到困惑。

而且大的梗阻经常存在的话,必将加重阶级次序的混乱,即使是骨肉之间,也是很难说的。臣受恩深重,所以冒犯皇上披露此事。”

皇上不采纳范晔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