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上亲

Jan06

文言文上亲

时间:2020/01/06 01:12 | 分类:文字大全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 亲在文言文里是什么意思

①父母。《庄子。养生主》:“可以全生,可以养~。”【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墨子。节葬》:“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死,聚柴薪而焚之,熏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此指父母。《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周公)封建~~,以番屏周。”此指子弟。

②亲人,亲戚。《论语。泰伯》:“君子笃于~ ... 兴于仁。”杜哺《登岳阳楼》诗:“~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无一字:指一、无音信。)

③爱,亲爱。《孟子。梁惠王下》:“君行仁政,斯民~其上,死其长矣。”

④亲自。《诗经。大雅。韩奕》:“王~命之。”《史记。秦始皇本纪》:“~巡天下,周览远方。”(周:普遍。)

2. "亲”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亲(拼音:qīn、qìng)是汉语常用字 ,最早字形见于西周金文 。《说文解字》将“亲”解释为“至也”。“亲”本意为感情深厚,关系密切,又引申指“父母”,由父母引申指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由关系密切义引申,指自己。以上义读qīn。“亲”字是个多音字,读作qìng时,引申指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如:亲家。

1、感情深厚,关系密切(与“疏”相对)。《孟子·滕文公上》:“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

2、血统最接近的。《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满生心里也觉快活,随去见那亲叔叔满贵。”

3、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准,真切。《宋史·兵志九》:“教射唯事体容及强弓,不习射亲不可以临阵。”

5、指亲爱的心。 唐玄宗《〈孝经〉序》:“亲誉益着。”邢昺疏:“慈爱之心曰亲。”

6、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 李白《蜀道难》:“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7、父母。亦偏指父或母。《诗经·豳风·东山》:“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8、指新妇。 朱湘《王娇》诗:“这负心汉已经另娶了亲。”

9、跟人亲近、和睦(多指国家)。 《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10、接近;接触。 《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11、特指用嘴唇接触人或东西,表示喜爱、亲热。茅盾《追求》:“仲昭把这信读了两遍,又拿到嘴唇上亲着。”

12、信任,相信。 《史记·乐毅列传》:“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不察疏远之行。”

13、结交。 《史记·苏秦列传论》:“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14、嫡派相传(表示正统)韩愈《处州孔子庙碑》:“进退诚敬,礼如亲弟子者。”

15、结亲;婚配。无名氏《玉泉子》:“(邓敞)既登第,就牛氏亲。不日挈牛氏而归。”

16、自己直接(做)。 《左传·僖公六年》:“武王亲释其缚,受其璧而祓之。”

17、通“新”。《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 古文“有服之亲”什么意思,服 怎么理解

服是指五服,以下是五服的详细含义:

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丧服小记》所谓“上 ... 、下 ... 、旁 ... ”即此意。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1、斩衰三年,用极粗生麻布为丧服,不缝衣旁及下边。2、齐衰,用次等粗生麻布,缝衣旁及下边。按服丧期限长短,齐衰又分齐衰三年、齐衰杖期(一年)、齐衰不杖期(不执杖,一年)、齐衰五月和齐衰三月五等。3、大功九月,用粗熟布为丧服。4、小功五月,用稍粗熟布为丧服。5、缌麻三月,用稍细熟布为丧服。缌麻是最轻的服,表示边缘亲属。五服之外,同五世祖的亲属为袒免亲,袒是露左臂,免是用布从项中向前交于额上,又后绕于髻。宋人车垓说此仪久废,当时人的袒免亲丧服是白阑缟巾;明、清时,素服,以尺布缠头。同六世祖的亲属便是无服亲了。故《礼记·大传》云:“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 ... 同姓也,六世亲属竭矣。”

4. 用古文表示兄弟情的句子

诗曰:

世间惟有弟兄亲,合气连枝一本因。

堂上开颜欣悦体,室家和乐羡旁人。

紫荆花下宜兄弟,彩服庭前顺雨亲。

请看异地同胞者,谁似当年质与文。

大凡人家难做,皆因乖戾之气,骨肉伤残。父母分遗家产,也有会营运的,也有不会营运的;娶个妻子,也有贤慧的,也有不贤慧的。就致兄弟同心不能永久,家财所以无成,外人便要欺侮。故此说人家中,和气致祥,自然兴旺;若要和气,先要同心。父母自不必说了,只有那兄弟不和的,常为听了妻言,以致骨肉相争,连枝乖戾;也有连那夫妇不相和睦的,家道也难成就。总不如兄弟既翕,和乐且耽,自然天佑吉人,祖宗默地之下,得还你个和气之报。况那交朋友的,有如同胞。兄弟本是一体,也分不得个厚薄;朋友有那贵贱异情的,兄弟却也分不得贵贱。故此几个同气连枝、同着父母的胞胎,连着父母的枝叶,却如何倒离异起来,假如人家一件东西,人定争护着,爱惜着,说是我的。好笑一个亲弟兄,到不知是怎的理。

诗曰:

兄弟同心土变金。黄金易得罕同心。

劝君花酒交无益,不若还思手足亲。

这首诗,为劝人兄弟和顺而作:

紫荆枝下还家日,花萼楼中合被时。

同气从来兄与弟,千秋羞咏豆萁诗。

今人兄弟多分产,古人兄弟亦分产。

古人分产成弟名,今人分产但嚣争。

古人自污只为义,今人自污争微利。

孝义名高身并荣,微利相争家共倾。

安得尽居孝弟里,却把阋墙人愧死。

。。。

5. 文言文翻译

毛喜,字伯武。荥阳阳武人。。.文帝驾崩,废帝年龄尚小,还蒙昧不化。宣帝授以尚书辅政的官职。仆射到仲举(有姓到的么?)等人假传太后的旨令,遣送宣帝回东府,当时大家都又怀疑又害怕,没有人敢进言。毛喜立刻骑马入城,跟宣帝说:“今天的旨令,肯定不是太后的意思,延续宗社的责任最为重要,您要三思后行。”最后终于听取了他的意见。右将军韩子高和仲举想谋反,但是事情还没有行动,毛喜跟宣帝说:“应该挑选人马给韩子高,并赐给铁和碳,让他们可以修补兵器和护甲。”宣帝说:“韩子高本来就想要谋反,正应该抓起来,为什么还要巴结他?”毛喜说:“先帝刚死(结合上下文,感觉应该是这个意思),边患还很多,韩子高是前朝委任的,表面很是顺从,但为人比较轻佻急躁,应该给他一种推心置腹的感觉来诱惑他,让他不怀疑。他这样的人,也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呢!”宣帝于是听从他的计划。等宣帝做了皇帝以后,封他为黄门侍郎,兼任中书舍人,掌管国家机密,又封为东昌侯。母亲病故的时候离职,宣帝昭封他的母亲庾氏为东昌国太夫人,并派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画出她的墓田,亲自和杜缅看图指画。(毛喜)受到的恩宠到了这样的地步。

宣帝又想对彭,汴用兵,问毛喜计策,毛喜认为“淮左刚刚平复,边境还人心未服,周氏刚刚吞并齐国,难以和他争锋。不如安置民生,保卫国家,才是长久之道”。皇上没有听从,后来吴明彻(派去攻打的将领)终究给周氏俘虏了。

皇帝很后悔没有听从毛喜的言语,跟袁宪说:“一旦不用毛喜的计划,就导致这样。”于是益加亲近看重,毛喜却一直没有什么话,只是回避。当时皇太子很喜欢喝酒,经常和宠幸亲近的人彻夜宴饮。毛喜曾经和宣帝说过,太子于是记恨他。等到即位后开始疏远毛喜。后来皇帝被始兴王所伤,伤好了后,设置酒宴带着江总(人名)和其他人作乐赋诗,喝醉后命令毛喜作诗,毛喜看到很不高兴,想进言劝阻,后主却已经醉了。毛喜于是说自己有心病,扑到在台阶下。移出宫廷后,后主醒过来了,跟江总说:“我很后悔叫毛喜来赴宴,我知道他没病,不过是想劝阻我为欢饮宴罢了,这不是我想做的。”

至德初年,被任命为永嘉内史。毛喜到了任所,不要俸禄,为政清净,百姓官吏都非常安心。等到丰州刺史章大宝起兵谋反,他(毛喜)的城郡和丰州接壤,但一向没有防备,于是修葺城墙和兵甲,又派遣援兵支援建安。叛贼平定后,任命为南安内史。

祯明初年,授为光禄大夫,领左骁骑将军的官职,在赴任途中挂了。

PS,楼主你这个版本有点不全,我是看着其他里面补充着翻译的。虽然分少,不过翻译既可以帮别人,又可以自己得益,何乐不为。错误难免,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