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沪教版六下期末文言文注解

Aug28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 求沪教版6下的语文文言文整理

《论语》八则 孔子 《论语》 一、原文 1.学而(1)时习之,不亦(2)说乎?有(3)朋(4)自远方来,不亦(5)乐乎?人不(6)知(7)而不(8)愠,不亦(9)君子乎? 2.(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11)知也。

3.(12)知(13)之者不如(14)好之者,好之者不如(15)乐之者。 4.(16)三人(17)行,必有我(18)师(19)焉。

(20)择(21)其(22)善(23)者而(24)从(25)之,其不善者而(26)改(27)之。 5.温(28)故而(29)知新,(30)可(31)以(32)为师矣。

6.(33)岁寒,(3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无(35)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36)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8.吾(37)尝(38)终日不(39)食,终夜不(40)寝,(41)以思,(42)无(43)益,不如学也。

二、译文 1.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它,不是很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而不怨恨,这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3.(对于知识)了解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学习知识为为快乐的人。

4.几个人一同行走,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 ... 人。选择其中好的人向他学习,把其中不好的人作为自己改正错误的借鉴。

5.温习已经掌握的知识,并且学习接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 6.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7.不要求立刻成功,不贪图小利。想要立刻成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8.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也没有什么好处。(与其这样)不如去学习更好。

三、加点字 1.时:按时 2.说:同“悦”,愉快,喜悦,高兴 3.朋:志同道合的人 4.自:从 5.乐:高兴,快乐 6.知:了解,理解 7.而:但 8.愠:怨恨,恼恨 9.君子:有修养的人 10.知:知道,懂得 11.知:通“智”,智慧 12.知:了解 13.之:知识 14.好:喜欢,爱好 15.乐:以…为乐 16.三:几 17.行:走 18.师:值得取法学 ... 人 19.焉:在这里 20.择:选择 21.其:其中 22.善:好 23.者:…的人 24.从:跟从 25.之:代词,他 26.改:改正 27.之:代指错误 28.故:旧的 29.知:知道,掌握 30.可:可以,值得 31.以:把 32.为:作为 33.岁寒: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 34.然:这样 35.欲:想要 36.达:达到目的 37.尝:曾经 38.终:整 39.食:吃 40.寝:睡觉 41.以:用来 42.无:没有 43.益:好处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 《孟子·公孙丑下》 一、原文 孟子曰:“天时(1)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2)郭,(3)环而攻之而不胜。

(4)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5)池非不深也,(6)兵革非不(7)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8)委而(9)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1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11)固(12)国不以山溪之险,(1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14)亲(15)戚(16)畔之;多助之至,天下(17)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加点字 1.不如:比不上 2.郭:外城 3.环:围 4.夫:语气词 5.池:护城河 6.兵革:武器装备 7.坚利:坚固锐利 8.委:此指抛弃 9.去:离开 10.域:限制 11.固:巩固 12.国:国防 13.威:建立威信 14.亲:指族内 15.戚:指族外 16.畔:同“叛”,背叛 17.顺:顺从 三、译文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供给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者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所以说,限制人民不必依靠划定的边疆界限,巩固国防不必依靠武力的强大。

实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实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支持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自己的内亲外戚也会背叛他;帮助支持他的人多到了极点,整个天下的人都愿意服从他。

凭借天下人都服从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亲外戚都背叛他的人。所以,能实行仁政的君主有不战之时,若进行战争就必定胜利。

《吕氏春秋》二则 一、原文 引婴投江: 有(1)过江上者,见人(2)方(3)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4)故。

曰:“此其父(5)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6)岂(7)遽善游哉?以此(8)任物,亦必(9)悖矣。

刻舟求剑: 楚人有(10)涉江者,其剑(11)自舟中(12)坠于水,(13)遽(14)契其舟,曰:“(15)是吾剑之(16)所从坠。”舟(17)止,从其所契者入水(18)求之。

舟已(19)行矣,而剑不行,求剑(20)若此,不亦(21)惑乎? 二、加点字 1.过:经过 2. 方:正在,正要 3.引:牵拉 4.故:原因 5.善:擅长,善于 6.岂:难道 7.遽。

2. 求沪教版6下的语文文言文整理

《论语》八则孔子 《论语》 一、原文1.学而(1)时习之,不亦(2)说乎?有(3)朋(4)自远方来,不亦(5)乐乎?人不(6)知(7)而不(8)愠,不亦(9)君子乎?2.(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11)知也。

3.(12)知(13)之者不如(14)好之者,好之者不如(15)乐之者。4.(16)三人(17)行,必有我(18)师(19)焉。

(20)择(21)其(22)善(23)者而(24)从(25)之,其不善者而(26)改(27)之。5.温(28)故而(29)知新,(30)可(31)以(32)为师矣。

6.(33)岁寒,(3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无(35)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36)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8.吾(37)尝(38)终日不(39)食,终夜不(40)寝,(41)以思,(42)无(43)益,不如学也。

二、译文 1.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它,不是很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而不怨恨,这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3.(对于知识)了解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学习知识为为快乐的人。

4.几个人一同行走,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 ... 人。选择其中好的人向他学习,把其中不好的人作为自己改正错误的借鉴。

5.温习已经掌握的知识,并且学习接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 6.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7.不要求立刻成功,不贪图小利。想要立刻成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8.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也没有什么好处。(与其这样)不如去学习更好。

三、加点字1.时:按时 2.说:同“悦”,愉快,喜悦,高兴 3.朋:志同道合的人 4.自:从 5.乐:高兴,快乐 6.知:了解,理解 7.而:但 8.愠:怨恨,恼恨 9.君子:有修养的人 10.知:知道,懂得 11.知:通“智”,智慧 12.知:了解 13.之:知识 14.好:喜欢,爱好 15.乐:以…为乐 16.三:几 17.行:走 18.师:值得取法学 ... 人 19.焉:在这里 20.择:选择 21.其:其中 22.善:好 23.者:…的人 24.从:跟从 25.之:代词,他 26.改:改正 27.之:代指错误 28.故:旧的 29.知:知道,掌握 30.可:可以,值得 31.以:把 32.为:作为 33.岁寒: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34.然:这样 35.欲:想要36.达:达到目的 37.尝:曾经38.终:整 39.食:吃40.寝:睡觉 41.以:用来42.无:没有 43.益:好处天时不如地利孟子 《孟子·公孙丑下》一、原文孟子曰:“天时(1)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2)郭,(3)环而攻之而不胜。

(4)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5)池非不深也,(6)兵革非不(7)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8)委而(9)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1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11)固(12)国不以山溪之险,(1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14)亲(15)戚(16)畔之;多助之至,天下(17)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加点字1.不如:比不上 2.郭:外城3.环:围 4.夫:语气词5.池:护城河 6.兵革:武器装备7.坚利:坚固锐利 8.委:此指抛弃9.去:离开 10.域:限制11.固:巩固 12.国:国防13.威:建立威信 14.亲:指族内15.戚:指族外 16.畔:同“叛”,背叛17.顺:顺从三、译文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供给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者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所以说,限制人民不必依靠划定的边疆界限,巩固国防不必依靠武力的强大。

实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实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支持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自己的内亲外戚也会背叛他;帮助支持他的人多到了极点,整个天下的人都愿意服从他。

凭借天下人都服从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亲外戚都背叛他的人。所以,能实行仁政的君主有不战之时,若进行战争就必定胜利。

《吕氏春秋》二则一、原文引婴投江: 有(1)过江上者,见人(2)方(3)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4)故。

曰:“此其父(5)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6)岂(7)遽善游哉?以此(8)任物,亦必(9)悖矣。

刻舟求剑: 楚人有(10)涉江者,其剑(11)自舟中(12)坠于水,(13)遽(14)契其舟,曰:“(15)是吾剑之(16)所从坠。”舟(17)止,从其所契者入水(18)求之。

舟已(19)行矣,而剑不行,求剑(20)若此,不亦(21)惑乎?二、加点字1.过:经过 2. 方:正在,正要3.引:牵拉 4.故:原因5.善:擅长,善于 6.岂:难道7.遽:就 8.任:处理9.悖:荒谬 10.涉:渡11。.。

3.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下所有古诗,古文

沪教版中小学古诗词六年级(下)

丰乐亭游春

<;宋>;欧阳修

红树春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小园

<;宋>;陆游

村南村北鹁鸪声,水刺新秧漫漫平。

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 求沪教版六年级下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及通假字和使动用法的整理

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

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动词。

“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同“披”;穿着。

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

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

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

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汝见我不?”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宁可共载不?” 材:同“才”;才能。

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

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采:同“彩”;颜色,彩色。名词。

“须臾成五采。” 仓:同“苍”;黑色。

名词。“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通“倡”;倡导。

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同“抄”;抄写。

动词。“适中手自钞录。”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鉏:同“锄”;锄头。

名词。“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厝:同“措”;放置。动词。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错:同“措”;放。

动词。“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当:通“挡”抵挡,抵偿。动词。

“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通“挡”抵挡。

动词“曹军不能抵当。” 当:通“挡”;抵挡。

动词。“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当:通“挡”;遮挡。动词。

“坦墙周庭,以当南日,” 党:通“倘”;倘若,偶然。副词。

“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道:同“导';引导。动词。

“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 得:通“德”;恩惠。

名词。“所识穷乏者得我钦?” 吊:同“掉”;落。

动词。“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丁宁:同“叮咛”嘱咐。

动词。“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读:通“逗”;即现在的“,”。名词。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队:通“坠;坠落。

动词。“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敚:同“夺”;强取,夺取。动词。

“再敚门,门闭不得出。”堕:通“隳”;毁弃。

动词。“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而:通“尔”;”你的。

代词。“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而:通“尔”;你。

人称代词。“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同“如”象。形容词。

“军惊而坏都舍。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

“无他,但手熟尔。”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以头抢地尔。”

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

“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非死则徙尔。”

蕃:通“繁”;多。形容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反:同“返,返回。

动词。“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同“返”返回,归来。

动词。“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后反。”

反:同“返”返回。动词。

“人穷则反本。” 反:同“返”;返回。

动词。“盖亦反其本矣。”

反:同“返”;往返,返回。动词。

“责收毕,以何市而反?” 反:同“返”;往返,返回。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奉:通“俸”俸禄,薪俸。

名词。“弘位在三。

5.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的文言文有哪些

一、1.(1)陡峭(2)迷恋(3)晶莹(4)一泻千里2.(1)嫩绿的芽儿冰心(每空1分)(2)发展你自己牺牲你自己(每空1分)(3)青年3.(1)分四次,一共给了那位同学四颗糖。

(2)那位同学比陶行知先生早到公室。(3)言之成理即可。

附听力材料1.听录音,写词语。(1)陡峭(2)迷恋(3)晶莹(4)一泻千里2.欣赏诗歌,准备填空。

嫩绿的芽儿冰心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3.认真听短文,回答问题。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果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公室时,男生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生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说:"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二、4.(1)读书可以受益。

(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2)喜爱读书。(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3)读有价值的书。

(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5.春意盎然阳春白雪雨后春笋大地回春(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7.(1)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2)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三、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老师可根据写字情况酌情给分)9.(1)松竹梅(2)李白杜甫10.(1)这时,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黑板上,看老师演算。(2)热爱天文的小明仔细地数着夜空中眨眼的星星。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3)优秀的小学生不能浪费粮食。11.(1)节约用水(2)禁止鸣喇叭(3)禁止吸烟(4)禁止行人通行(每空0.5分)12.提示:言之成理,能够反映相应的观点即可。

四、(一)13.必然出色淘汰亲切(每空0.5分)14.C15.(1)形容非常吃惊。(2)因为大家觉得雯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着装朴素、相貌平平。

16.能够自圆其说即可。17.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二)18.(1)大都(2)因为(3)所以19.食物吃(每空1分)20.提示: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任写两个即可得分)21.吃荤的植物22.赞叹自然界的生物为了生存,采取令人想不到的法。(意思对即可)(三)23.提示:一片碧绿荷花与天连接,在朝阳映照下特别红艳。

24.对西湖的喜爱、赞美之情。25.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答案不唯一)26.答出任意两句即可。五、27.一等:符合要求,字迹工整,语言得体,没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语句通顺,可得满分15分。

二等:基本符合要求,语句通顺,得分不低于8分。字迹不工整从满分中扣1分。

三个错别字或者三处标点错误从满分中扣1分。一处语句不通顺从满分中扣1分。

字数不够或者超出从满分中扣1分。三等:出现跑题、错别字较多、标点混乱、语句不通顺的问题得5分。

28.一等:符合要求,想象合理,字迹工整,语言生动,没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语句通顺,可得满分30分。二等:基本符合要求,语句通顺,得分不低于18分。

不写题目从满分中扣2分。字迹不工整从满分中扣1分。

三个错别字或者三处标点错误从满分中扣1分。一处语句不通顺从满分中扣1分。

字数不够或者超出从满分中扣2分。三等:出现跑题、错别字较多、标点混乱、语句不通顺的问题得10分。

6.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螳螂捕蝉的翻译

翻译: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有一位年轻的宫廷侍从,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这样过了三个清晨。

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他回答道:“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螳螂俯着身子向前爬去要捉蝉,而不知黄雀在它身旁。

黄雀伸着头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张开的弹丸。这三者都想得到自己的好处,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患啊!”吴王说:“您说得好啊!”于是停止用兵。

7.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螳螂捕蝉的翻译

翻译:

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有一位年轻的宫廷侍从,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这样过了三个清晨。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他回答道:“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螳螂俯着身子向前爬去要捉蝉,而不知黄雀在它身旁。黄雀伸着头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张开的弹丸。这三者都想得到自己的好处,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患啊!”吴王说:“您说得好啊!”于是停止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