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侍郎绂文言文

Jan19

李侍郎绂文言文

时间:2020/01/19 13:06 | 分类:文字大全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 李侍郎绂,性聪慧文言文翻译

1、“李侍郎绂,性聪慧”出自《啸亭杂录》2113。

2、具体原文如下: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

每一翻译,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

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5261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3、译文为:4102侍郎李绂,生性聪明。年轻时家里很穷,没有钱买书,就借贷在邻居。

每一个翻译,没有不背诵。偶然进1653入城市,街道铺店名称,他们都默默记下来。

后来任翰林,库中的旧收藏有《永乐大典》,您都读的。同事拿书架上所有,抽用难公,没有专不立刻回答,人都惊骇。

4、李绂是一个天性聪慧、勤奋好学的人。“无不成诵”“皆默识之”“无不立对”,体现了 他的聪慧:“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库中旧藏有《永乐属大典》,公皆读之”,体现了他的勤奋好学。

2. 《李绂传》文言文翻译,“李侍郎绂

李侍郎绂,性聪慧。

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译,无不成诵。

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节选自《啸亭杂录》)(翻译)李侍郎丝带,生性聪明。

年轻时家里很穷,没有钱买书,就借贷在邻居。每一个翻译,没有不背诵。

偶然进入城市,街道铺店名称,他们都默默记下来。后来任翰林,库中的旧收藏有《永乐大典》,您都读的。

同事拿书架上所有,抽用难公,没有不立刻回答,人都惊骇。《百度文言文翻译》绂fú ,同“黻”。

指古代系印纽的丝绳,亦指官印。如:印绂,玺绂。

3. 《李绂传》文言文翻译,“李侍郎绂

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译,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节选自《啸亭杂录》)

(翻译)李侍郎丝带,生性聪明。年轻时家里很穷,没有钱买书,就借贷在邻居。每一个翻译,没有不背诵。偶然进入城市,街道铺店名称,他们都默默记下来。后来任翰林,库中的旧收藏有《永乐大典》,您都读的。同事拿书架上所有,抽用难公,没有不立刻回答,人都惊骇。

《百度文言文翻译》

绂fú ,同“黻”。指古代系印纽的丝绳,亦指官印。如:印绂,玺绂。

4. 怎么样将“李侍郎绂,性聪慧”这句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侍郎李绂,生性聪明。

1、“李侍郎绂,性聪慧”出自《啸亭杂录》。 2、具体原文如下: 李侍郎绂,性聪慧。

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译,无不成诵。

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3、译文为: 侍郎李绂,生性聪明。

年轻时家里很穷,没有钱买书,就借贷在邻居。每一个翻译,没有不背诵。

偶然进入城市,街道铺店名称,他们都默默记下来。后来任翰林,库中的旧收藏有《永乐大典》,您都读的。

同事拿书架上所有,抽用难公,没有不立刻回答,人都惊骇。 4、李绂是一个天性聪慧、勤奋好学的人。

“无不成诵”“皆默识之”“无不立对”,体现了 他的聪慧:“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体现了他的勤奋好学。

5. 李侍郎绂译文

李椿调任潭州衡山县尉时,因母亲去世服丧丁忧,期满服除后,调任桂阳监司理参军。临武地方强盗闹事,抓强盗一共抓来五十九人,经过审理,才有六人被判处 ... 。又有人诬陷给官军当向导的父子三人与强盗私通,李椿释放了他们。又调任衡州 ... 判官,郡守陈正同对永州老百姓张臣泗很生气,诬陷他要处以刑。李椿审理他的案件,最终查清案情,还原了真相。再调宁国军担任节度推官。有钱有势的豪民拿着伪造的地契霸占陈家的田地,陈家父子死在狱中,妻子又将死去。李椿查清地契的真假,把田地归还陈家。金国的完颜亮将要南侵,李椿赶紧对郡守说:“宣州靠近长江,应该对此有所准备。”因此为郡守办理准备事项,修缮城池,修理军械,宣州因有准备而不害怕。

1、说明李椿爱民、正直的品质是一贯的,不因担任职务和任职地点变化而改变。

2、坚持原则,按实际办事,不因外部压力而徇私枉法;不怕麻烦,深入了解事情真相,不制造冤狱;高瞻远瞩,预见事情发展前景,提早准备。

6. 文言文《李绂传》翻译

清· 龚自珍《李绂传》白话释义: 李绂,从幼时就显得聪慧过人,有神童的称誉,十岁时能写诗。

家境十分贫困,但他学习特别勤奋刻苦。康熙四十七年获得江西乡试第一名,考中康熙四十八年进士。

雍正五年,李绂被诬蔑为庇护私党罪受到弹劾,评议罪行共二十一条,被革去官职交给刑部审讯。李绂被关押在狱中,每天读着书,吃饱饭,睡好觉,一同被关押在狱中的甘肃巡抚称赞他“真是一个铁汉”。

两次处决死囚,雍正下令绑缚李绂到西市,(刽子手)拿刀架在李绂脖颈上,问:“这个时候知道田文镜是好还是坏吧?”李绂回答:“我即使被处死,还是不知田文镜好在什么地方。” 刑部查抄李绂家,屋内家什简陋,没有一件值钱的物品,他夫人的饰物,全都是铜制品,根本不像达官显宦那样富贵。

雍正才相信李绂的廉洁清正,就将他赦免了。 乾隆四年,李绂返乡守母丧,与县令李延友共同捐资创办“青云书院”,并且亲自担任主要教师,一时间有名望的学士云集书院,“才乡”教育风气得以重振。

乾隆八年,(李绂)因病(向朝廷)告老回乡,居住在抚州城内上桥寺石芝园(今文昌桥上沿河路),担任兴鲁书院山长,并亲讲学。 原文: 李绂自幼聪颖,有神童之称,十岁能诗。

家贫甚,学勤苦至艰。康熙四十七年举江西乡试第一,中康熙四十八年进士。

雍正五年,诬为庇护私党受劾,议罪二十一款,革职交刑部审讯。身系狱中,日诵书饱啖熟睡,同狱甘肃巡抚称其“真铁汉也”。

两次决囚,雍正命缚至西市,以刀置颈,问:“此时知田文镜好否?”对曰:“臣虽死,不知田文镜好处”。刑部查抄其家,室内简陋,别无长物,其夫人之饰,皆铜制品,固不似达官显宦。

雍正乃信其廉,将其赦免。 乾隆四年,守母丧,与县令李廷友同捐资创办“青云书院”,并亲主教席,一时名士云集,“才乡”教风得以重振。

乾隆八年,因病告老回乡,居抚州城内上桥寺石芝园,任兴鲁书院山长,并亲讲学。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1814年(嘉庆十九年),从徽州护送妻子的棺柩回到杭州,存放在湖西的茅家埠。

著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抨击。 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他欣然加墨批点,认为他的论述正中当今政治要害,是别具一格的见解。

后回徽州后参与父亲主持的《徽州府志》重修工作。 从1821年(道光元年)起,又任国史馆校对等官职,先后十几年。

其间,他阅读了内阁丰富的档案和典籍,勾索旧闻,探讨历代得失,以后又参加《大清一统志》的修撰,写出了《西域置行省议》等有深刻见解的文章。 1829年(道光九年),龚自珍经过第六次会试,终于考中进士。

他在殿试对策中仿效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撰《御试安边抚远疏》,议论新疆平定准格尔叛乱后的善后治理,从施政、用人、治水、治边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张。 “胪举时事,洒洒千余言,直陈无隐,阅卷诸公皆大惊。

主持殿试的大学士曹振镛是个有名的“多磕头、少说话”的三朝不倒翁,他以“楷法不中程”,不列优等,将龚自珍置于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仍为内阁中书。 1839年(道光十九年)春,由于龚自珍屡屡揭露时弊,触动时忌,因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他又忤其长官,决计辞官南归, 1839年6月4日(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三)离京。

9月又自杭州北上接还眷属。两次往返途中,百感交集的龚自珍写下了许多激扬、深情的忧国忧民诗文,这便是著名的《己亥杂诗》315首。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春,龚自珍执教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三月,父亲龚丽正去世,龚自珍又兼任了原由其父主持的杭州 ... 书院讲席。

夏末,他曾写信给江苏巡抚梁章钜,准备辞去教职,赴上海参加反抗外国侵略的战斗。但1841年9月26日,突患急病暴卒于丹阳。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