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尿液里的恶魔 – 糖尿病

Oct13

藏在尿液里的恶魔 – 糖尿病

时间:2018/10/13 23:15 | 分类:健康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糖尿病是现代人耳熟能详的毛病,通常被我们称为「文明病」。因为顶着文明病的臭名,会让人以为这是近代才有的疾病,事实并非如此,糖尿病已与人类共存了数千年的历史。
曾经必死无疑的糖尿病
早在西元前1500年的埃及人就曾经记载,有些人生病后的尿尿很多,而且体重会迅速下降。不只埃及,其他各地的文明也都有留下类似糖尿病的观察与描述。当然,那时候的医师们无法做出精确的诊断,也不了解糖尿病的本质,只晓得罹患这种疾病的人就等同于被判了 ... ,将于短时间内死亡。
英文糖尿病全名是「diabetes mellitus」,「diabetes」在古希腊文里面代表着「虹吸管」、「水管」的意思,意指罹患此病的人尿尿很多,「水流进来,就跑出去」,不断地排尿。「mellitus」代表「蜂蜜」的意思,合并在一块儿就是说明「尿很多,尿很甜」的表征。有些文化称糖尿病为「尿之恶魔」。
到了西元1776年,才有科学家证明糖尿病的尿液和血液里,都含有比较高的葡萄糖含量。这点挺重要的,过去大家只晓得尿中有糖,不知道这是因为「血液的葡萄糖含量过高」,才会引发「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这样的恶性循环。
血液中的葡萄糖最主要由胰岛素来调控,而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兰氏小岛细胞所分泌。只要缺乏胰岛素,患者会迅速消瘦,并在短时间内死亡。(你有糖尿病吗?)
让我们介绍一位关键人物班廷出场,是他的努力扭转了糖尿病的命运。
医治糖尿病的关键人物
1891年班廷生长于加拿大,大学时原本选念艺术学位,后来才转到医学系就读。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打后,热血班廷自愿从军到英国打仗,不过 ... 认为应该要更妥善利用这群医学系学生,便用15个月的短时间密集训练,让班廷等人将医学系学业完成,以军医的身分前往前线服务。
1919年回到加拿大的班廷开了间外科诊所,最主要的服务内容都是以跌打损伤为主。为了生计,班廷还找了份大学讲师的 ... ,替大学生讲解解剖学和生理学。
然而,过去班廷自己所受的医学教育是战争时期的「速成班」,基础科学知识并不扎实。每次要去课堂上替大学生上课前,班廷都得自行恶补。
某个晚上,班廷为了准备隔天上课的主题─胰脏,开始唸起一些胰脏的最新研究报告。这时,一份尸体解剖报告的内容吸引了班廷的目光。
这份报告说,死者的胰管被胰管结石挡住,因此属于外分泌的胰液无法经由胰管流进消化道,久而久之,使得分泌胰液的腺泡细胞都因此而萎缩了。不过,研究者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死者胰脏里属于内分泌的兰氏小岛细胞并没有受到影响。
班廷心想:「内分泌、外分泌……嗯,这应该代表着某件事情!」这份报告似乎透露著某种弦外之音,让他整晚辗转难眠。到了半夜,班廷突然灵光乍现。
「我该这么做…」班廷飞快爬起身,将脑子里的想法记录于记事本上:「我可以把小狗的胰管绑起来,等个六到八个星期,这样狗的腺泡细胞就会萎缩。如此一来,胰脏里存活的细胞只剩下负责内分泌的兰氏小岛细胞,我就能将兰氏小岛细胞的分泌物萃取出来,运用于糖尿病的患者身上。」
相信吗?班廷在半夜写下的这段话里,连糖尿病的英文「Diabetes」都拼错,写成「Diabetus」!
发现胰岛素
虽然班廷对生理学、胰脏、糖尿病都仅是略懂皮毛,但他急着将脑中的想法付诸实现。不过想归想,班廷过去念「医学速成班」时可是连做实验的经验都没有,更别说要有自己的实验室做研究了。
在朋友的引介下,班廷找上时任多伦多大学生理科教授的麦克劳德,1921年时麦克劳德教授45岁,是当代葡萄糖新陈代谢的专家。相较之下,30岁刚起步的外科医师班廷显得是个嘴上无毛的家伙。麦克劳德听完班廷的理论时显得半信半疑,聊得更深入后,麦克劳德发现班廷对胰脏的生理学几乎可说是一知半解。有好几次麦克劳德都想劝班廷别做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望了,之前已经有好几个著名科学家的失败案例。
最后,麦克劳德还是被班廷的热情说服,答应在隔年暑期实验室的空档中拨出一块空位和一些实验用的狗,并建议班廷修改某些实验步骤,最棒的是,麦克劳德还借出实验室研究生贝斯特给班廷当助手。
麦克劳德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的,从1900年到1920年期间,已经有不少生化生理学家投入胰脏方面的研究却都空手而归,往往都只在动物实验行得通,就是过不了人体试验这一关,毕竟不够纯化的胰脏萃取液常常会带来过多毒性,让病人产生高烧及脓疡等并发症。
事实上后来班廷曾不只一次承认,如果当时自己多看点论文,对当代胰脏方面的知识涉猎更多,他可能连实验都不敢进行了。班廷说:「读太多文献的话,就会被广泛的意见搞到思绪凌乱,被负面结果混淆视听,所以我个人不建议读过多的医学文献。」
1922年,班廷结束外科诊所,卖掉自己的房子,搬到多伦多做实验。整整五个月的时间里,他与助手贝斯特几乎都生活在实验室里与小狗一而再、再而三的奋战。
班廷负责替小狗动手术绑掉胰管,不过有的狗很快就死于感染,有些狗在胰管被结扎后腺泡细胞却仍好端端地没有萎缩。当实验开始两个星期内,十只狗狗里竟然有七只已经阵亡了,让阮囊羞涩的班廷又再掏腰包、花钱补进几只实验用狗。
由于班廷没进过实验室,所以贝斯特就得负责其它与化学实验有关的部分,认真地选用不同方式检查狗狗血液及尿液内葡萄糖浓度,以求快且精准。
两个多月过后,班廷与贝斯特终于等到实验小狗腺泡细胞萎缩的一天,班廷将狗的胰脏取下,萃取出兰氏小岛细胞萃取液,打进另一只代号401的小狗身上。先前班廷已经移除401号狗的胰脏,让401号狗儿变成了糖尿病患。在打进兰氏小岛细胞萃取液后,贝斯特每半个小时就替401号狗狗测一次血糖。发现结果很令人满意,401号狗原本居高不下的血糖值在接受注射后的一个小时内笔直下降。虽然隔天401号狗狗就于昏迷中死亡,但如此结果总算让班廷和贝斯特看到一线曙光:兰氏小岛的萃取物真的可以降低血糖!
这时刚好实验室老板麦克劳德度假回来,班廷得意又急切地与麦克劳德分享刚出炉的实验结果。没想到,麦克劳德却没有一丝兴奋的表情,反而是旁敲侧击地不断套话。原来,这个实验结果好到让麦克劳德误以为班廷是在造假!本来兴高采烈的班廷脸色变得铁青,完全被麦克劳德不合理的怀疑给惹毛了。这件事,让麦克劳德与班廷两人一辈子都存有难解的心结。
扭转命运的胰岛素
实验室老板麦克劳德眼看研究结果愈来愈令人满意,开始加派人手帮助班廷及贝斯特,其中生化专家寇立普在纯化胰脏萃取物方面贡献很大,让同分量的药物发挥的效果愈来愈强。
班廷一方面急着解决所有关于兰氏小岛细胞的问题,一方面又被自己于现实中欠缺的技术困住,仅能仰赖实验室老板麦克劳德或寇立普的经验和学识。当寇立普一度宣称自己已经突破萃取技术障碍、准备要脱离团队时,班廷完全无法忍受寇立普企图夺走这块心头肉,愤怒地将寇立普打倒在地。虽然最终所有研究者都留下来了,但班廷后来透露,当时他的压力大到不行,每晚几乎都是靠著饮用高浓度酒精才能入眠。
1922年年初,一位瘦到只剩下皮包骨的12岁小男孩接受兰氏小岛萃取液的注射,小男孩血糖开始下降,并奇蹟似地恢复。麦克劳德决定依循前人的命名称之为「insulin」,因为「insulin」就是拉丁文之中的「小岛」,我们熟悉的「胰岛素」因而正式诞生。 过去缺乏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只能坐以待毙,痛苦几个星期后即昏迷、死亡。胰岛素出现后,糖尿病不再是个不治之症。在确定胰岛素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后,多伦多大学与厂商密切合作,让胰岛素迅速普及到全世界。(糖尿病能打胰岛素吗?) 创下史上最快获得诺贝尔奖的纪录
抛弃一切全心投入研究的班廷于1923年因发现胰岛素而获得诺贝尔奖,从研究开始到获奖仅有短短两年时间,创下史上最快获得诺贝尔奖的纪录。不过呢,这个诺贝尔奖背后还有点小插曲:与班廷一同获奖的,不是最初与他工作的贝斯特,而是实验室老板麦克劳德。
所以在得知获选为诺贝尔奖得主的那一刻,班廷并不是高兴地手舞足蹈,而是气得七窍生烟。毕竟在班廷心中总觉得麦克劳德是在掠夺功劳,而非实质上参与实验的人,顶多只是讲几句话编派事务而已。愤怒的班廷扬言要拒绝领奖,但周遭的朋友劝班廷为祖国加拿大想一想,那可是头一遭有加拿大人领到诺贝尔奖啊!
为了加拿大科学发展着想,班廷最后还是接受了诺贝尔奖,但班廷宣布他会将一半奖金分给贝斯特,并提醒众人,他会永远与贝斯 ... 享这项因发明胰岛素而领受的诺贝尔奖。实验室老板麦克劳德依样画葫芦,宣布他要将一半奖金分给对萃取纯化胰岛素有功的寇立普,用行动展示,胰岛素是他们四个人的共同成就。
胰岛素彻底改变了糖尿病的命运,让患者不再只是坐以待毙。即使班廷和贝斯特拥有胰岛素的专利,但是并没有打算从中获利,他们将胰岛素交给厂商大量生产,完全没有收取专利费用,让胰岛素能够以更便宜、更快速的方式,帮助到全世界的病人,扭转一个原本必死无疑的疾病。因此,班廷的生日11月14日被订为世界糖尿病日,让人类永远记得这位不顾一切实现梦想的科学家!
《肚子里的祕密》 作者: 刘育志、白映俞  出版社:台湾省商务